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写真话、抒真情

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写真话、抒真情

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写真话、抒真情孙尚刚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写作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

但一提到写作文,好多学生就发怵,觉得无内容可写,或者有想法表达不出来。

于是,一布置作文,学生就绞尽脑汁编造,或照搬别人的作文。

这样写的作文,不是没有真情实感,就是文章千篇一律。

那么,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

具体结合作文指导《说说我自己》的教学体会,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在习作上求真求实。

一减少束缚,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写作目标上特别强调“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学生想写、乐写、敢写。

就能克服对习作的厌倦心理。

在《说说我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最贴近学生自己的课题,每个人讲起自己来都会没完没了,都会给他人讲自己觉得最开心、最痛苦、最有意义,甚至一件别人看起来似乎很无聊的事,这些都逃不过一个“真”字。

在说过之后,自己选择最喜欢写的一或两件事,自定中心,自拟题目,毫无拘束地吐露自己的心声。

首先应该提倡的是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学生开始写作时,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束缚他们,消除一切学生习作的心理障碍,是他们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

为什么有些学生一写作文就犯难,很大原因就是我们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了难以下手的畏惧感。

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心理特点,面对自己不喜欢写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就无从感受,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产生。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承认个体差异。

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他们会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就会各不相同。

就如在我的《说说我自己》教学课堂中,我极力鼓励学生写出不同的自己,“老师喜欢有个性的你们,哪怕是有点坏坏的自己,只要是你自己,你都可以让大家认识到,大家都喜欢和真实的你交朋友。

这样,让学生自主拟题,学生会有多个侧面的考虑,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同时,教师不能过高地重视作文内容的思想性,要明确什么才是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不要把成人写作的思想性硬套到小学生身上。

实际上,文章的意义远远不是我们所常常谈的那些。

著名作家王旭锋说得好:“儿童们写的东西,就是天使说的话。

孩子们说得不太好是正常的,说自己的话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以充分的自由,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展示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写童趣童真,才能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肯定和鼓励的方法,支持学生写自己所想,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书面表达的乐趣,体验到习作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有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才能激发灵感,才有动力写出好作文来。

在《说说我自己》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自己,哪怕是缺点,同时举出一些暴露自己的范例作文,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是真实的自己,都可以写,缺点也可以从最真挚的笔端流泻出来,人人都会犯错,真实的自我人人都可以接受。

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求真的重要性,真就是美,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一定要求学生的习作有多高的立意,多深的思想性,杜绝把学生的真实感情来个思想高度大提神升,教会学生作假。

二走进生活,表达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情感来。

生活是习作写真话、抒真情的基础。

(1)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生活中经常会和周围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内容是亲身经历或听闻的,有自己的感受,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同时引导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小学生逐步具备一双慧眼,捕捉生活,感受生活,这样依据生活写出的作文就会真实生动。

只要用心观察,不断发现,不断积累,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还用编吗?善于发现生活,生活中一件琐碎的事往往会成为习作的一个大亮点,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有自己的感受,习作就是重现生活中真实的我的记录,写作时有把生活象放录象一样重现的冲动,那么一篇求真求实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在我的作文指导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一生写出的习作《淘气的我》,写到“一次数学课上,我看到我前面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随机想出了个坏点子,把他的凳子用脚往后拉了一下,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他摔了一跤惹的全班哄堂大笑,……”正是这些熟悉的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生活,写出的文字就真实生动,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眼前一亮,看到真实的儿童,苦笑不得。

(2)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阅历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阅历,为抒发情感提供更多的依托,除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熟悉的生活,还应鼓励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积极参与一些校内外的活动,尤其是一些动手动脑的制作活动,学生多种感官在活动中被同时调动,思维和情感都处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中,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再是由于是自己的亲身参与,习作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有所发现;夏天,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带领学生玩雪,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犹如,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参加公益活动,交流各种心得……另外,游山玩水,参观名山古迹,博物馆,科技馆……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有了学生自己的深刻感受一定会在小学生的笔下变成一篇篇色彩斑斓的习作,一篇篇充盈着学生真情的习作。

三轻松习作,流露真情心理学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流露真情实感。

儿童涉世不深,话语难免幼稚,这正是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的表现,老师不应急于用所谓“规范化”的语言来强行加以修正,而要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土壤,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真诚真实自然表达自己“的观念。

教师在展开一节习作课时完全可以避开正规传统的教学程序,走出居高临下布置学生习作的统领地位,教师以亲切的眼神去关注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学生,与学生交流,共鸣,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被信任被承认被理解,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乐其学,敢于发表见解。

回忆头脑中积累的习作素材,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学生迸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道渠成地把他们的感受写出来。

例如在此次习作时我首先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激发学生热情进而聊学生自己的事情,爱好,亲人朋友,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记忆的闸门被打开,情感的仓库源源不断地输出真挚的童真童趣。

每个人都抛弃了平时课堂的障碍,真诚地敞开心扉,用笔诉说心声。

四尊重差异,鼓励展现个性,发表独特感受(1)尊重学生差异,使学生乐于表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仅体现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的水平等方面,这是无可否认的。

教师尊重、承认学生间的差异,须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出发,设计不同的目标层次组织习作教学。

能力差的只要求把语句写通顺,篇幅不限,只要表达想说的就行;而习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在语句,中心,取材立意上都应提出较高要求。

尊重学生差异,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乐于写自己能写的,敢于写自己想写的,习作自然有血有肉了。

在《说说我自己》教学中,我不断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不仅仅从自己的外貌特征着手,思维触角更深更广的学生也会通过自己的事情来更形象生动地体现自己。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出独特感受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感受各异。

教师要正确地引导,鼓励学生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想说,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

教师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把文章的思想立意修改到多高的高度。

看过这样一篇学生习作《我帮妈妈做的一件事》,它走出了大部分学生写的“我真高兴能帮妈妈做事了”或“妈妈夸我长大了,我很高兴”,的结尾,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真实感受。

他先写妈妈让他去打酱油,他正在看书不愿意去。

后来妈妈答应把剩下的钱给他买书,他才去了。

买完酱油剩下好多钱,他心里乐了,有好多钱买书。

在结尾写道:“这次打酱油,妈妈可亏了本,我却捡到个大便宜,下次有这样的好事我还去。

”一个孩子真实的心理跃然纸上。

在习作中说真话写自己的想法最可贵,教师一直鼓励学生以真感人,那么学生习作也不会再是千人一面了。

作文是一门教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学问,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求真、求实、是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语文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文性的有力措施,是潜移默化中教学生做真人,做诚实的人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师要从学生第一次写话开始就鼓励他们说真话,吐真情。

总的来说,淡化文体,提倡自由,培养兴趣,注重个人体验,加强语文实践,促进成功体验,激发内心情感是小学习作求真求实的努力之路。

如何让小学生的作文写真话、抒真情孙尚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