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的优势

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的优势

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文学手法的优势
摘要:新闻与文学的渊源由来已久。

新闻的真实性是对生活原型的如实反映,新闻和文学的区别还体现在功能、语言、表现手法等其他方面,一言以蔽之,新闻与文学就是“再现”与“塑造”的区别。

新闻和文学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两者都属于意识形态,都需要通过文字或语言作为传播载体等。

新闻写作借助文学手法可以摆脱“易碎品”的特征,文学借助新闻题材丰富自身的创作内容,两者的边缘化与相互渗透已经显现出融合的优势。

关键词:新闻;文学手法;区别;融合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28-01
传播学的鼻祖施拉姆就拥有英国文学的博士学位,他从来没有做过专职记者,人文学科背景使施拉姆在以后的新闻学教育乃至创立传播学研究的新领域中都如鱼得水。

在我国现代报业创世之初,新闻纸上就专门开辟了“副刊”。

“五四”时期的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北京“晨报副刊”和《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被称为当时的“三大副刊”。

那段时间活跃于报纸的新闻作者也大多是文学作者,如鲁迅、郭沫若等。

建国以后,文人写新闻的传统一直没有丢掉,如巍巍、茅盾、丁玲、刘白羽等,都在报纸上发表过新闻作品。

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夏衍的《包身工》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新闻与文学:再现与塑造的区别
新闻与文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的本质是信息,要求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文字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它的本质是艺术,虚构性、形象性、情感性是其特点[1]。

新闻的真实性是对生活原型的如实反映,新闻首先要强调事实的真实性。

新闻事件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

新闻只要如实记录这些事实,并及时把它传播出去,新闻活动就完成了。

所以新闻不允许夸大、贬低,更不允许虚假。

文学是源于生活,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揭示生活意义,探寻生活真谛。

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虽然也必须具有可感性和可信度,但是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通过虚构和合理想象塑造出来的[2]。

新闻和文学的区别还体现在功能、语言、表现手法等其他方面,一言以蔽之,新闻与文学就是“再现”与“塑造”的区别。

二、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优势
穆青在新闻作品中运用文学手法并非偶然,从历史来看,新闻是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逐渐从文学体裁中分离出来并日臻完善、发展起来的。

新闻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我国第一本新闻学理论著作在1912年才由徐宝簧出版,这之前的近代新闻纸还谈不上新闻性,充其量就是一张“杂文纸”或者“言论纸”。

文学和政论是当时报纸的主角,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几乎没有。

所以,中国新闻业从一开始,就与文学接下来不解之缘。

新闻和文学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两者都属于意识形态,都需要通过文字或语言作为传播载体等。

新闻与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在现代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与文学更是已经呈现边缘化发展、逆向式渗透的特点。

新闻写作借助文学手法可以摆脱“易碎品”的特征,文学借助新闻题材丰富自身的创作内容,两者的边缘化与相互渗透已经显现出融合的优势。

(一)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手法目的是丰富新闻的表现手法
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手法是指在新闻写作中借助文学生动形象
的叙事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融入文学手法的新闻的本质仍属于新闻,它强调的是表现的技巧。

引入文学手法可以打破新闻写作上死板僵硬的模式,新闻的本质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一定得使用“倒金字塔结构”或者“金字塔结构”,也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主体。

只要新闻的本质没有丢,丰富多彩的结构和表现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穆青一直倡导新闻写作要运用了“散文化手法”,就是为了打破“新闻八股”,丰富新闻的表现手法,使读者能像喜欢文学作品那样喜欢新闻[3]。

(二)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手法要注意“度”,新闻的本质不能丢
新闻与文学自古就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古今中外很多新闻人原本是文人出身或者有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但新闻与文学毕竟有本质的区别,新闻在尽情吸取文学精华的同时,也不能丢掉新闻的本质,要注意新闻性是第一位的,这个“度”要把握好。

我们提倡的新闻
借鉴文学手法,绝不是使新闻向文学靠拢,也不是磨灭新闻的个性,而是希望通过借鉴文学的“雨露”,使新闻这棵“年轻的幼苗”茁壮成长。

在新闻与文学结合运用方面,穆青堪称典范。

同样在鲁艺学习过的孙犁,也是新闻写作与文学手法成熟运用的楷模。

孙犁在1945
年《解放日报》的副刊上发表《荷花淀》,一举成名,开创了“荷花淀派”。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孙犁一生从事的工作却是编辑。

他在晋察冀通讯社和《晋察冀日报》当过记者、编辑,他编过边区刊物《山》、《鼓》、《平原》。

1949年1月,天津日报诞生,他是副刊负责人之一,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了53年。

孙犁和穆青在新闻与文学上各有侧重,都是把文学和新闻结合,只不过穆青的通讯作品新闻性为主,文学手法为辅,相对而言,孙犁的副刊则是文学性为主,新闻性其次。

新闻与文学都是通过文字符号表达思想,只要两者的本质不混淆,注意“度”,完全可以相互辅助,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汉奇,陈业邵.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1949-1988[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268.
[2]丁柏铨.新闻理论新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147.
[3]蒋晔,武京予.穆青[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
社,2008:47,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