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课标导航:1、了解信息的概念2、熟悉信息的一般特征重点解析1、信息的产生信息是随着自然社会的产生而就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的定义对于信息的理解,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来看,说法各不相同。
信息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目前多数人认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3、信息的一般特征(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如“一传十,十传百”;“中国载人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
如“两人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3)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要区分信息和其依附的载体的不同之处。
(4)可处理性: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如“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5)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但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
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6)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如“老皇历看不得”“天气预报”“情报”等都具有信息的时效性。
(7)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
如“减灶退敌”“诸葛亮的空城计”等。
延伸拓展信息的其他特征:(8)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事物在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
如“信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9)不完全性:由于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次性获得全部信息。
因此,信息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征。
如“盲人摸象”4、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典例剖析例题:“目前许多年鉴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信息瞬息万变,滞后一年的信息,决策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分析报告中使用数据要注重信息的(C)A 共享性B 存储性C 时效性D 依附性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信息的一般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其中,“数据和情况”是信息本身;“年鉴”是信息的载体,体现了信息的依附性,同时也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滞后”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同时是导致信息“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最根本的原因,这便是本题目的核心关键词。
答案:C课堂反馈1、在“明修棧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中,刘邦主要利用了信息的(A)A 真伪性B 共享性C 价值性D 载体依附性2、下面不属于信息特征的选项是(D)A 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 信息是可以传递的C 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 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3、物质、能量和(B )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A 原油B 信息C 煤炭D 水4、下列项目中,不能称为信息的是(B)A 电视中播放的奥运会比赛的金牌数B 计算机教科书C 报上登载的火箭发射成功的消息D 各班各科成绩5、人类的生存、发展除了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交换外,还必须有()的交换。
6、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例(2)例(3)例(4)例(5) 例(6) 例(7) 例课后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李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0月1日至4日到家电商场购买家用电器有较大优惠。
”李先生于10月6日旅游回来,前往商场咨询,被告知优惠活动已经结束。
这个事例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 )A 时效性B 共享性C 真伪性D 载体依附性2、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C)A “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特征B 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C 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D 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3、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此时语言是信息的(A)A 载体B 时效C 价值D 传递4、信息是无所不在,只要有物质存在,有事物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
这说明了信息具有(A)A 普遍性B 依附性C 时效性D 可共享性5、某医院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取不同的求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D )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判断题(正确的打“是”错误的打“否”)1、信息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改变(F )2、中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申办权的消息很快通过各种媒体传遍了神州大地和全世界,这说明信息具有传递性特征。
(T )3、信息必须经过科学而系统的加工提炼后才能上升为知识。
(T)4、信息的载体改变后,信息的内容也随之改变。
(F)三、综合分析题:1、“信息都能永久保存下来。
”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不正确。
例如:说的话不借助其他媒体(如录音机)记录下来,就无法永久保留。
2、“所有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不正确。
因为每一个信息都有其时效性,离开了特定的条件、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对象,信息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就会消失。
第二课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课标导航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2、掌握信息技术的组成和发展历史3、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解析1、信息技术目前没有十分统一的定义,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延伸了人的思维器官进行信息处理和决策的功能。
通信技术延伸了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
传感技术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
微电子技术是以上三种技术的基石。
3、信息技术的历史信息技术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
通常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是从猿人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3)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为知识的积累和传递提供了保证。
(4)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和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手段再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5)第五次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4、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多元化: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多学科结合成为必然。
网络化: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交织而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送网络。
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相结合,形成了集文本、图像、声音于一体的超媒体技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认识科学的融合产生了人工智能。
虚拟化:由计算机仿真生成虚拟的现实世界,可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从符合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方面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和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通过特殊设备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中。
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主要有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主动的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如office助手。
(2)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如个性化签名、个性化铃声。
(3) 越来越高的性价比。
计算机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
5、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延伸拓展1、信息技术的其他定义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信息技术是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存储、表达和使用的技术。
2、信息的编码(二进制)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可以方便地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
(1)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
有两个基本数码(基数):0、1采用逢二进一的进位规则。
(2)二进制与十进制每个数码在数位上对应不同的权值:二进制数:X n。
X4 X3 X2 X1对应权值:2n-1。
23 22 2 120例如:(1101)2=1×23+1×22+0×21+1×20=(13)10(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十六进制的基数:0、1、2、3、4、5、6、7、8、9、A、B、C、D、E、F;每4位二进制数可用1位十六进制数表示;例如:(11011001)2=(D9)16(4)字节(Byte)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最基本单位,一个字节由八个二进制位(bit)组成,即1B=8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5)几种进制数用字母表示依次是:二进制B 八进制O 十进制D 十六进制H3、各种数制间的相互转换参照“计算机中常用数制.ppt”文件学习。
特别要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典例剖析例题1:2003年6月30日,在日本东京都大学奥野教授的实验室里,奥野教授在操作一个具有人类特点的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SIG-Ⅱ耳朵是用硅树脂制成的,当三个人同时讲话时他能够辨别出每个人的声音而且还能用它的两个电荷耦合装置(CCD)构成的眼睛注视发出声音的方向。
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此机器人的研制过程中主要的技术是(B)A 虚拟现实技术B 人工智能技术C 语音识别技术D 智能代理技术解析:本题的考点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中,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和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类的声音自动识别,并转换成数字信息;题中的关键词“能够辨别出每个人的声音,并转向注视发出声音的方向”则说明本题的主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是B例题2:下面( C )是正确的。
A 现代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B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