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评定学教学课件》第3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康复评定学教学课件》第3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伸肌伸展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 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 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 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 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 控制而伸直 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正 中,双侧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阴性反应:双侧下肢对刺激无 反应。 阳性反应:对侧下肢内收、内 旋和足跖屈(呈典型的剪刀位)
脑干反射
2
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取俯卧,头置正 中。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 躯干、四肢伸直。 阳性反应:不能后伸头、后缩肩 及伸展躯干和四肢 联合反应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 诱发刺激:让患者用力抓一 物体(偏瘫患者用健侧手)。 阴性反应:在身体其他部位 无反应或很少的反应或很轻 微的肌张力增高。 阳性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 样的动作和(或)身体其他 部位肌张力增高 阴性支持反应 检测体位:帮助患者成站立位。 诱发刺激:使之成自我负重位。 阴性反应:由于阳性支持产生 的伸肌张力缓解,允许成跖行 足(即踝关节90°)和下肢屈 曲。 阳性反应:伸肌张力未缓解, 阳性支持持续存在
运动发育性反射和反应
在生后2个月内为正常 脊髓水平及脑干水平的 反射仍称为“反射”
生后第4~12个月出现 且终生存在中脑及大 脑皮质水平的反射称 为“反应”,
生后第4~6个月内出现 脑干水平反射
中脑、大脑等高级水平 反射发育形成,逐渐将 脊髓水平和脑干水平的 反射整合或抑制
反射发育特点
时பைடு நூலகம்性
1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正中, 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 阳性反应: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 肢伸展或伸肌肌张力增高;对侧 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取手足着地 俯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膝上。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 化。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 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 张力增高
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正 中,一侧下肢伸直,另一侧下 肢屈曲。 诱发刺激:屈曲伸直侧的下肢。 阴性反应:在伸直侧下肢屈曲 时,对侧下肢仍保持屈曲。 阳性反应:在屈曲伸直侧下肢 时,对侧屈曲的下肢变为伸直
脑干反射
(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一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 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 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 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
出生即有且终生存在 出生即有且短期存在 出生以后形成且短期存在 出生以后形成且长期存在
损害发生的标志
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 破坏
二、反射产生的结构基础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经传入神 经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由中枢进行分析 处理,然后再经传出神经将指令传到效应器,产 生效应。
反射的发育过程
人类在于3~4个月之前的小儿, 原始的脊髓反射和脑干反射占优 势。
人类6~10个月左右的发育水平,是 中脑的发育占优势,出现矫正反应, 可以独自完成对身体姿势的矫正、翻 身、爬与坐。 1岁以后的小儿脑皮质水平的发育, 平衡反应出现,可站立,可用双足步 行。
三、反射的分类及评定目的
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脊髓水平 脑干水平
中脑水平
大脑皮质水平
其它常用的神经反射
检查注意事项
脊髓反射
(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屈肌收缩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 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 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 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 去控制而屈曲
第二章 神经系统反射的评定
概述
反射发育的过程 和基本特点 反射产生的结构 基础
反射的分类及评 定目的
一、反射发育的过程和基本特点
脑的发育是否成熟
从构造上,即肉眼观察其形态,测量 其重量 在显微镜下观察神经轴索的髓鞘化、 树突的成长状态
在功能上,通过观察统合、分化作用的姿势 反应、自发运动的发育阶段来进行
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取手足着地俯卧位 或趴在检查者膝上。 诱发刺激:将头向背侧屈曲。 阴性反应:上下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上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 高;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正 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 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 时,伸肌张力增高
反射的分类
按生理功能分类 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 射。 按感受器分类 外感受器反射、内感受器反射。 按反射的发育分类 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
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
射。 按刺激部位分类 浅反射、深反射。
反射评定的目的
判断中枢神经系 统的发育状况
为制订康复治 疗方案提供依 据
判断中枢神经系 统的损害状况
阳性支持反应 检测体位: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阴性反应:肌张力无变化(下肢维 持屈曲)。 阳性反应: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 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中脑反射
调正反应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5岁末时消失
1
颈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 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被动地或主动地 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身体不旋转。 阳性反应:整个身体向着与 头一样的方向旋转 身体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患者仰卧,头置 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 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身体作为一个整 体而不是分段旋转。 阳性反应:在骨盆和肩之间 的躯干部分的旋转,如先是 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 盆 第二种头部迷路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 置仰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起到 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 面部呈垂直位,口呈水平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