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防务装备行业状况

航空防务装备行业状况

航空防务装备行业状况航空装备指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用于军事、运货或载客的各种飞机,主要包括机体、动力装置、航电设备、机电设备和标准件及其它五大部分,价值量占比分别为30%、25%、15%、15%和15%。

根据用途不同,航空装备可分为军用航空装备、民航航空装备和通用航空装备三大类。

航空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产业带动力强、关联产业多、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其产业链涉及研发设计、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整机总装、飞机试飞、机场建设、通航服务、人员培训、维护维修、航空展览、航空燃油等多个环节。

根据国际经验,航空装备产业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10,就业带动比约为1∶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一、行业基本情况(一)市场规模二十世纪90年代初,以海湾战争为标志的一系列现代高科技战争,促动我国航空防务装备踏上漫长的升级之路。

我国空军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使得空军装备加速升级换代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多个型号的新型航空防务装备相继亮相。

国防安全形势对新型武器装备需求迫切。

近年来,全球的军事冲突和热点问题依然此起彼伏,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合作与冲突共存,因此需要国家加强领土安全的防护,对航空防务装备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目前,国家周边的战略因素,致使空军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国家领导不断提高重视,强调加快建设空天一体化强大空军。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评估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我国未来10 年空军海军新增的军用飞机总数将超过3,000 架,对应发动机需求量超过6,000 台。

1、战斗机在战斗机方面,根据《简氏防务周刊》预计,我国到2020 年将新增600架以上的战斗机,年均增加100 架左右。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在我国战斗机更新换代加速的背景下,预计未来10 年,我国战斗机将新增1,000 架。

1890亿元2、运输机中航飞机是我国唯一的轰炸机、运输机生产厂商。

中航飞机已形成大中型飞机产品系列化格局。

根据中航工业集团对中航飞机的未来定位,中航飞机有望成为国防现代化装备重要承制商、世界级支线飞机制造商、世界级大型飞机机体结构件一级供应商、国内外军民两用飞机起落架的专业配套商。

根据国防大学《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预测,我国未来需要至少400 架以上运-20 系列运输机才能满足我军在亚洲地区执行任务。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未来10 年,我国大型运输机将需要200 架。

5253、直升机根据FlightGlobal统计,2014年全球主要国家中,美国战斗直升机(约占其军用直升机总量的1/3)数量以5854架依然保持在第一的位置,占全球总量的30%;俄罗斯1101架排在第二位,占全球总量的6%,美俄两国占有份额较上年有所上升;中国以806架排在第三位,占全球总量的4%,与上年持平。

2011-2014年,全球军用直升机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从2011年的540亿美元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约6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75%。

2015年,全球军用直升机市场规模略有下降,在630亿美元左右;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与上年保持持平,2017-2020年将呈下降趋势,每年市场规模不足600亿美元。

(来源:前瞻网)从陆军每万人军用直升机拥有量来看,我国大幅落后于世界其他军事强国。

目前,中国陆军每万人军用直升机拥有量仅为8.8 架,美国为99.5 架,俄罗斯为28.7 架,英国为 23.1 架。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计未来10 年,我国陆军每万人军用直升机拥有量将达到30 架左右,预测新增军用直升机1,800 架。

25204、教练机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美国的教练机/战斗机数量比值接近于1:1,法国为0.93,日本则为1.5,而我国目前约为0.24,即4 架战斗机对应1 架教练机,教练机的数量明显不足。

预计未来我国空军教练机/战斗机数量比可能接近0.4,据此推测我国未来10 年教练机需求量400 架。

3085、舰载机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我国目前已经有一艘航母训练舰,据媒体报道,另一艘航母可能也正在建造过程中。

以每艘航母40 架的舰载机数量测算,预计未来10 年我国航母舰载机新增需求将达到80架。

3206、轰炸机中航飞机是我国唯一的轰炸机、运输机生产厂商,主要生产机型有轰六、飞豹和运8。

我国军费连年保持2位数的增长速度,是轰炸机需求稳定增长的前提,周边局势紧张使得军方购买轰炸机等军用飞机的意愿加强。

未来3年军机订单会保持稳中有升的局面。

在大力发展建设“战略空军”的国家意志下,中航飞机将迎来长期的景气繁荣期。

我国已基本满足研制轰炸机所需的三大条件:需求、技术及资金,或许不久我国新型战略轰炸机将出现在公众面前。

从资金方面来看,美国在B-2轰炸机从1981年到1992年的研发过程中费用总计205亿美元(约1500亿人民币),中国未来战略轰炸机可以进行参考。

考虑到中国物价水平和购买力平价优势,如果按中国战略轰炸机两种占比与美国相同来测算,预计中国对新型战略轰炸机需求在50-100架左右,市场规模在1500-3000亿元。

(来源:前瞻网)7、无人机我国目前在研和在用的无人机型多达上百种,小型无人机技术逐步成熟,战略无人机已试飞,攻击无人机也已多次成功试射空地导弹。

目前,我国无人机的研制经费以国家投入资金为主,研制工作以西工大、北航、南航为主导,其它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协作参与。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军工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预计2013-2022年,我国军用无人机需求总额将由2013年5.7亿美元增至2022年20亿美元,需求总额将达到120亿美元,约占十年无人机支出总额的89.6%,十年复合增长15%。

从市场来说,根据近年来的采购情况,我国军用无人机市场份额仅占当年国防军费中装备费用的约0.5%,仅相当于美国90年代水平,因此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航空装备无人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未来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主要集中在战术与战略无人机采购市场,达到250架战略或战术(不包括微/小型)无人机;未来20年我国无人战斗机需求在750-1000台之间,年均需求超过50台。

(来源:无人机网)8、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指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飞机的核心部件。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仍处朝阳期,未来10年将是我国振兴航空的发展新时期。

目前,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发动机的技术差距较大。

2016年8月,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成立,将担负起中国军用或商用发动机研发的领导作用。

从产品生产来看,我国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主要包括中航工业旗下的中航动力、中航动控、成发科技、西航、中航黎明等。

目前中国航空发动机制造资产大部分集中在原一二航集团下,其中实力最突出的四家企业包括沈阳黎明、陕西西航、株洲南方、贵州黎阳。

其中沈阳黎明、陕西西航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它们成功研制了中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太行”和“秦岭”,并为中国歼11B和歼轰7战斗机配套。

S吉生化完成增发后将拥有西航集团优质的发动机业务,未来有望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动机资产的重要整合平台。

预计未来10年我国新增的军用飞机数量将超过3000架,对应发动机需求量超过6000台,新增市场需求超过1700亿元,发动机后期维修保障需求超过1000亿元,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需求总计2873亿元。

(来源:前瞻网)(二)市场竞争状况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航空防务装备行业的存在和发展,既服从于国防建设的要求,又依赖于一个国家拥有的经济和工业基础,它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有着广泛有机联系,但与普通工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受国民经济波动等经济规律的影响,但受国家战略、国防政策的影响更大;二是航空防务装备行业发展服从国家战略需要,以国防建设和战略安全为中心。

航空防务装备行业存在较高进入壁垒,新竞争者加入的可能性较小。

行业内生产企业主要根据特定用户订单生产,生产和销售都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产品销售数量和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影响较小。

2、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航空防务装备制造业务的技术密度高、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且涉及国防安全,其行业规划和研发生产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安排,因此我国相关行业呈现出集中度高、专业分工性强的特点——基本由国有资本绝对控制,且集中于航空工业系统内;国家有关部门对不同型号、不同用途的航空防务装备的承制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实施定点生产管理,一个型号的航空防务装备通常仅存在一家供应商。

因此各个航空防务装备研制机构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三)国际市场地位2013至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战斗机的主要生产国,中美两国在2013年度生产的战斗机总数大约占世界新生产战斗机数量的70%左右。

中国在2012年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同时研制两种五代机的国家,据外媒报道,中国在2014年即将试飞多架歼-20原型机、歼-31隐身战斗机的第二架验证机、歼-15S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和歼-10C多用途战斗机,成为2014年度试飞新型战斗机最多的国家。

此外,中国将于今年开始接收首批歼-10B战斗机和歼-16战斗机,展现出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研制能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战斗机市场发展的火车头。

然而,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航空防务装备行业的基础实力较为薄弱,技术储备尚显不足,高素质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研组织体系和科研设施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积累尚显薄弱,制约了相关产品的整体性能。

(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特点1、航空产业尖端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我国航空防务装备行业是高、精、尖、新技术的集中体现,航空防务装备产品的技术性能全面展现了我国冶金工业、材料工业、高端生产设备制造、精密仪器加工、电子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同时反映了我国跨学科、跨行业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我国越来越多自主研发型号航空防务装备产品的批产,体现了我国相关行业在制造工艺水平、人才储备水平、生产能力建设水平、跨行业资源调配能力及跨学科技术集成能力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是我国工业综合技术水平和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2、产业体系采用集中管理、精细分工的模式由于航空防务装备行业关系国家战略安全、涉密级别高,其行业规划和研发生产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严格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安排,行业内相关企业一直由国有资本绝对控制:建国初期,我国航空防务装备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均直接由原国家航空航天部管理,1993年原航空航天部公司化改制成立航空工业后,相关企业均成为航空工业下属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