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


• 他认为天的根本属性是
“德”,而德的根本观念是 仁: • “仁之美者在天。天,仁 也。”
8/4/2013 2:06 AM 25
(二)天之主宰(刑德)功能
• 天是至高无上的神:自然界日月
星辰的运转、寒暑四时的更替、 国家的兴衰治乱以及个人的命运 都是由天控制的。
8/4/2013 2:06 AM
26
其特征是只能为恶,而不能为善。
8/4/2013 2:06 AM
41
(二)三纲五常
• 所谓“三纲”: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 • “三纲”说是崇天神学: •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8/4/2013 2:06 AM 42
• 五常: • 仁义礼智信。 • 与先秦孔孟所讲的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的 “五伦”相呼应。
• 更化建议从秦汉交替的角度
提出,主张以仁德代替严刑, 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而言有 一定的积极意义。
8/4/2013 2:06 AM
21
三、董仲舒的崇天神学思想
8/4/2013 2:06 AM
22
• 董仲舒的大一统理念是通过其崇天
宗教哲学来支持的。 • 在董仲舒的“公羊学”里,“天” 成为一个最高的概念:
第三章 董仲舒的崇天 哲学与谶纬
8/4/2013 2:06 AM
1
• 【学习目的】 了解汉初以后
思想主流转轨的过程;认识 董仲舒学习经历与他在《春 秋》学方面的造诣,掌握董 仲舒将儒家思想神学化的基 本特点以及崇天道德论的主 要内容,了解谶纬神学流行 的背景以及《白虎通》的宗 教神学思想。
8/4/2013 2:06 AM 2
• 天的主宰功能表现为阴“刑”与阳
“德”两个方面:
•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
主生”。 • “天之志,常置阴空处,稍取 之以为助。故刑者德之辅;阴者 阳之助也。”
8/4/2013 2:06 AM 27
• 从天的造化特性出发,董仲舒提出
了“人副天数”的看法:
•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
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 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 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 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 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 他之副在人,人之性情由天者矣。
47
• 谶语,在先秦早已有之。
• 《史记· 秦始皇本纪》谓: • (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 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 书》,曰:亡秦者胡也。” • 始皇三十六年,有黔首于陨石刻字: “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怒, “尽取石旁居人诛之”。
8/4/2013 2:06 AM 48
• 汉代以来,谶语亦多流行。自西
8/4/2013 2:06 AM
50
• 谶纬之书所记录的东西有侧重于
教化,有侧重于传说,但都有很 浓重的神秘色彩。 • 谶纬在汉初开始流行,经过石渠 阁和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 完成与经学的结合,在意识形态 上占居统治地位。
14
• 《春秋》乃是鲁国之史书。
现存《春秋》记鲁隐公元年 至鲁哀公十四年历十二君二 百四十二年之事。 • 相传,孔夫子因感世衰道微, 故作《春秋》,书成而乱臣 贼子惧。史称《春秋》含 “微言大义”,故后人稽考 阐释之。
8/4/2013 2:06 AM 15
• 解读《春秋》最富盛名 的是《左
传》、《谷梁传》、《公羊传》 “三传” 。分别为左丘明、谷梁 赤、公羊高所作。 • 董仲舒专治《公羊传》,以《春 秋繁露》发“大一统”、“张三 世”、“更化”、“改制”之大 义。
28
8/4/2013 2:06 AM
• •
天的意志性还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物象 征兆来对人进行暗示,即“谴告”:
(三)天之谴告征兆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 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 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 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 知变而伤败乃至。
29
8/4/2013 2:06 AM
•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
8/4/2013 2:06 AM
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 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 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 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 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 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 居家至卒,终不置产业,以修学 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 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其传公羊氏也。
8/4/2013 2:06 AM
5
• 贾谊从道家最终走向儒家 • 贾谊(前200-前168年)稍晚于陆贾。 • 《鹏鸟赋》:
•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 气转续兮,化变而嬗。”
8/4/2013 2:06 AM 6
• 《新书》十卷相当部分内容阐述
黄老之学思想,尤其是《道德 说》、《道术》、《六术》三篇。 • 但是,贾谊却更多地对礼制问题 进行了阐述。认为“礼”是促使 人心觉悟的教化手段,通过礼仪 教化,社会可以培养人们遵守伦 理秩序的习惯。
8/4/2013 2:06 AM 9
• 贾谊这套理论在客观上为后
来董仲舒推行神学化的儒家 思想奠定了基础。
8/4/2013 2:06 AM
10
二、董仲舒与《春秋》公羊学
8/4/2013 2:06 AM
11
• 董仲舒
(前179- 前104年), 广川(河北 枣强县广川 镇)人。
8/4/2013 2:06 AM
8/4/2013 2:06 AM
35
(一)人性论

1、人性天定

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 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 •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 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 去,若形体之肥癯(瘦),而不 可得革也。
8/4/2013 2:06 AM 36
• 他不仅把天当作人性形成的
最后根据,而且认为人性的 贪、仁也与天的特质相对应: • 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 两,有贪仁之性。
•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王者之
所最尊也。”(《春秋繁露· 郊 义》)
8/4/2013 2:06 AM23(一)天之情感与意志属性
• 天是万物本原,而且有意志、有
人格:
• “春,爱志也;夏,乐志也;
秋,严志也;冬,哀志也。 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 时之则也。”
8/4/2013 2:06 AM
24
8/4/2013 2:06 AM
39
• 二是“中民之性”。此类虽有情欲,
但可以为善,亦可为恶。认识中民 之性就是为了更好地教化,这种教 化正如茧如卵一般,卵只有通过二 十日的覆盖才能孵化,茧也必须待 巢且经过沸汤之后才能做成丝。
8/4/2013 2:06 AM
40
• 三是“斗筲之性”。即贫贱之性,
19
8/4/2013 2:06 AM
• 对“春王正月”四字的解释,包含
• 董仲舒还主张“更化”:

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 后,如朽木粪墙矣。……窃 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 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 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 乃可理也。
20
8/4/2013 2:06 AM
•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
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 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 尤精。”
31
8/4/2013 2:06 AM
• 董仲舒主张宇宙的次序是有常数
的,这个“常”就是恒定。他在 《举贤良对策》中说: •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他把这种理论引申到 社会伦理方面:“阴者阳之合, 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 君之合。”
8/4/2013 2:06 AM 32
• 又说:
• “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
事;阴之出也,常悬于后而 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 阴,任德而不任刑也。”
8/4/2013 2:06 AM 33
四、董仲舒的崇天道德论
8/4/2013 2:06 AM
34
• 基于天人感应目的论,董仲舒建
立了一套颇富宗教意味的道德哲 学。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 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 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 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 乃谓之以威。……凡灾异之本, 尽生于国家之失。
8/4/2013 2:06 AM
30
• 阴阳灾异之说对汉代社会有极大影响,
焦延寿、京房均持此说以为教。《汉 书· 京房传》称焦延寿:
汉末至东汉,谶纬神学实际上得 到官方的认可与倡导,故四方造 谶作纬者纷起。 • 今存谶纬之书大抵依托“五经”, 宣扬瑞应吉凶。
8/4/2013 2:06 AM 49
• 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
文之所,一名包山。吴王阖闾登包 山之上,命龙威丈人入包山,得书 一卷,凡一百七十四字,而还。吴 王不识,使问仲尼。诡云:“赤乌 衔书以授王。”仲尼曰:“昔吾游 西海之上,闻童谣曰:吴王出游观 震湖,龙威丈人名隐居,北上北上 入灵墟,乃造洞庭窃禹书,天帝大 文不可舒,此文长传六百初,今强 取出丧吾庐。丘按:谣言乃龙威丈 人洞中得之,赤乌所衔,非丘所知 也。”吴王惧,乃复归其书。
一、思想主流由“道”而“儒” 的转轨
8/4/2013 2:06 AM
3
• 董仲舒以儒为宗的崇天哲学
是社会意识形态转轨的产物。 • 秦以法家为本,汉初黄老之 学的勃兴可以说就是一次成 功的意识形态转轨。
8/4/2013 2:06 AM 4
• 陆贾的《新语》以道家精
神来统摄儒家的仁义礼智 信。在黄老之学的主流话 语里融进了儒家思想。
8/4/2013 2:06 AM
37
• 董仲舒把人性比作“禾“,把善
比作“米”,承认教化的作用:
•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