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探讨

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探讨

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探讨周 秦1,白乐康1,张 怡2,张 琳3(1.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 陕西西安 710004;2.贵州省凯里市418医院口腔科;3.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方法:对25例长期配戴全口义齿而垂直距离过低的病例,根据颞下颌关节(TMJ)的结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颌位记录方法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

结果:全口义齿再修复后,患者的面下1/3高度获得适度恢复,咀嚼功能良好,无TMJ区不适症状。

结论:在全口义齿再修复中,确定垂直距离时应充分考虑无牙颌患者TMJ改建后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全口义齿;垂直距离;颞下颌关节[中图分类号] R7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34(2004)10-0620-02 The methods of reestablishing vertical dimensions when replacing complete dentures ZHOU Qin,BA I L e-kang,ZHA N G Yi,ZHA N G L in.College of S tom atology,Xi’an Jiaotong U niversity,Xi’an710004,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reestablishing vertical dimensions of occlusion when re placing com2 plete dentures.Method:25complete denture wearers with lower vertical dimensions were re placed by new ones through different means of recording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s,according to thei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tructures.R esult: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satisfactory in terms of reestablishing the proper dimensions of the lower third of the face,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of mastication,and restoring the harmony relations of the occlusion muscles and TMJ.Conclusio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reconstruction of edentulous pati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reestablishing the proper ver2 tical dimensions when replacing old dentures.[K ey words] complete denture;vertical dimensions;tem poromandibular joints 全口义齿修复中垂直距离的恢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美观及咀嚼功能和颅颌系统的健康。

在临床上,对于长期配戴全口义齿因人工牙重度磨耗所致垂直距离过低的患者,升高咬合至正常高度后,有些患者会出现面部肌肉酸困、咀嚼无力,甚至颞颌关节(TMJ)区疼痛。

那么,咬合垂直距离究竟恢复到多高才算恰当呢?我们根据颞颌关节的结构特点,结合临床检查确定合适的垂直距离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

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均来自我院修复科门诊,第1组:无牙颌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8岁。

配戴全口义齿2-12年,表现面下三分之一距离过低(低于正常8mm以上),第2组:无牙颌患者5例,近期因垂直距离过低更换全口义齿,面下三分之一垂直距离正常,自觉咀嚼肌酸困,TMJ区域疼痛。

2.研究方法2.1 对第1组病例进行临床检查,包括旧义齿使用情况, TMJ检查及测量旧义齿咬合垂直距离。

然后常规制取印模并进行颌位记录,用蜡牙合托将咬合垂直距离恢复到正常高度(息止牙合间隙2mm)。

在其配戴旧义齿和配戴蜡牙合托时,在头颅定位条件下分别拍摄双侧TMJ薛氏位片。

在X线片上观察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

其中11例在配戴旧义齿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窝正中稍后位,而在配戴蜡牙合托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前位(关节前间隙明显减小而后间隙明显增大)记为第一类。

另9例患者在配戴蜡牙合托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窝正中,而配戴旧义齿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后位(关节后间隙明显减小而前间隙明显增大)记为第二类。

对第一类病例采用一次修复法,在旧义齿基础上将咬合垂直距离升高2mm,进行常规颌位记录,完成全口义齿再修复。

对第二类病例采用分次修复法,在旧义齿基础上每次将咬合垂直距离升高2-3mm,进行颌位记录及全口义齿制作,半年后再次升高2-3mm进行修复,逐渐将咬合垂直距离恢复至正常。

2.2 第2组病例,仅在配戴旧义齿时拍摄双侧TMJ薛氏位片,其余检查同第1组。

在X线片上观察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其中4例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前位(关节前间隙明显减小而后间隙明显增大),采用在旧义齿基础上将垂直距离降低2-4mm,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

另1例戴旧义齿时髁状突基本位于关节窝正中,采用在垂直距离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固位力、消除牙合干扰、达到平衡牙合的方法调整旧义齿。

结 果1.第1组病例中,第一类11例,义齿修复时间均较长,患者初诊时无咀嚼区及TMJ区疼痛的主诉。

临床检查见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牙槽嵴吸收严重,义齿上下前牙多呈对刃牙合或反牙合,义齿牙合面磨耗严重。

X线片显示戴旧义齿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窝正中稍后位。

第二类9例,义齿修复时间较短,自诉TMJ 区咀嚼不适。

临床检查见牙槽嵴较丰满,旧义齿咬合关系基本正常但垂直距离过低,X线片显示戴旧义齿时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后位。

第二组病例,其中4例在配戴已更换的全口义齿时,X 线片显示髁状突位于关节窝前位;1例X线片显示髁状突基本位于关节窝正中。

2.根据颞颌关节X线片分析患者在不同垂直高度时髁状突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分别采取上述两种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为患者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

第一类患者再修复后自觉咀嚼功能明显提高,无TMJ区不适症状。

第二类患者逐渐恢复正常垂直距离后,自觉咀嚼有力,面型美观,TMJ区不适症状消失。

第2组的4例患者,降低垂直距离后再修复,TMJ区症状逐渐消失,咬合功能得以恢复。

另1例在原有垂直距离基础上,调整义齿的固位及咬合后,TMJ区症状逐渐消失,自觉咀嚼有力。

讨 论1.无牙颌患者的TMJ形态改建 不同牙合型及颌位的改变与TMJ结构关系密切,Poikela和张非煜等人研究发现,偏侧咀嚼会造成关节窝表面变浅,非咀嚼侧关节窝向前、向内改建。

Seward和Grandos的研究发现,牙列重度磨耗会使关节结节斜度减小,关节窝高度下降。

一些异常的牙合因素可以引起髁状突的移位及关节窝的改建[1.2]。

无牙颌作为全部自然牙列丧失的一种特殊牙合型,完全不同于自然牙列。

有研究表明,失牙后下颌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颌位的改变会影响到髁状突的位置和TMJ形态改建。

当然这种TMJ的形态改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牙列缺失时间,牙槽嵴的高度,是否进行总义齿修复以及修复效果等。

全口义齿修复时,如果垂直距离过低,会使髁状突后移,关节后间隙减小,关节压力增大,肌肉不适[3]。

而长期的垂直距离过低和髁状突后移位会使TMJ呈现一定趋势的适应性改建,可能会引起髁状突向前下方的生长及关节窝前壁的骨质沉积,使关节窝后移,与移位的髁状突相适应。

2.全口义齿再修复中垂直距离的确定 不同的无牙颌患者,其TMJ改建后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

那么在全口义齿再修复中,针对改建后的TMJ如何确定合适的垂直距离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对于有不同修复史的无牙颌患者,可以根据其TMJ改建的类型和程度,结合临床资料,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合适的垂直距离,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

对本研究中第1组第一类的11个病例,其TMJ改建相对较明显,根据改建后的TMJ形态结构和髁窝关系,我们采用一次修复法,在旧义齿基础上将咬合垂直距离升高2mm进行全口义齿再修复,使髁状突维持在改建后的关节窝中央,有利于其咀嚼功能恢复及颅颌系统健康。

如果单纯照顾美观,将垂直距离恢复正常,会使髁状突与改建后的关节窝不相适应,甚至会出现咀嚼肌酸困,咬合无力和TMJ区疼痛症状。

第2组的4名患者,他们在更换义齿时仅考虑美观问题,而忽略了TMJ的改建,将垂直距离恢复正常,导致义齿无法正常行使功能。

对第1组第二类的9个病例,其TMJ形态改建不明显,我们采用分次修复法,将垂直距离逐步恢复至正常。

这样既保证了修复后的髁状突与关节窝相协调,又使TMJ区肌肉能逐渐适应升高了的垂直距离,使患者的面部美观及TMJ功能协调均得以恢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1] 张非煜,王建华.偏侧咀嚼对大鼠颞骨关节窝改建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21(2):155—7.[2] Poikela A,Pirttiniemi P,K antomaa T.Location of the glenoid fossaafter a period of unilateral masticatory function in young rabbits[J].Eur J Orthod,2000,22(2):105—12.[3] 章捍东,刘洪臣.无牙颌总义齿咬合垂直距离修复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1997,17(2):62—63.收稿日期:2004-04-05《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征订启事 《口腔医学》杂志为最早创刊的全国性口腔医学学术期刊之一,2003年进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库”、“万方数据库”等9大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评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2004年5月《口腔医学》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我们对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发表。

本刊设有口腔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口腔预防、门诊管理、调查研究、专栏论著、综述、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等栏目,欢迎投稿。

本刊为双月刊。

定价为6.00元/期,全年36.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