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政治观点 粤教版

九年级政治观点 粤教版

九年级政治政治知识观点归纳粤教版第一单元认识国情了解制度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3,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4,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本依据。

二、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2,现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判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与否的根本标准。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5,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6,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8,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

9,党的基本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

10,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1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3,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4,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归因于):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或者问,请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变的奥秘。

)①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主要原因有: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④坚持基本经济不动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1.2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二、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5,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6,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7,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8,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9,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0,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11,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12,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5,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大作用。

16,国家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按劳分配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6,分配过程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1.3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特别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2,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平等合作与协商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应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为了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做?我们青少年应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作贡献?维护民族团结,人人有责。

对此,你准备怎样做?)①我们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

③要勇于与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反对民族分裂,自觉维护民族的团结。

④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1,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2,“一个中国”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原则(前提、基础)。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方式)。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5,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6,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1走共同富裕道路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到21世纪初(200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2,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二、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1 ,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四个尊重”方针。

2,“四个尊重”方针:尊重劳动(核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贯彻“四个尊重”方针,会促进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国家会越来越强盛。

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持旺盛生机与持久活力。

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1,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

5、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本世纪头20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1,如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在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工业与农业互惠、城市与乡村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如何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各地区协调互补,各展所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2,民主法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