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政治九年级全一册重点归纳第一单元课题一1.为什么说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2)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我国当代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3.基本国情的作用是什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我国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6.判断改革和一切问题成败的根本标准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三个有利于”。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以经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工作中心。
9.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10.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
11.党的基本路线的作用是什么?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2.怎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3.取得各项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3.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4.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5.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6.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7.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8.党的正确领导;9.不断坚持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10.坚持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11.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12.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4.取得各项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改革的目的——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7.新时期“三最”:1.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2.最显著的成就——快速发展;3.最突出的标志——与时俱进。
课题二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4.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3.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
5.什么是国有经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
6.什么是集体经济?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
7.对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是什么?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8.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是什么?国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9.经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是有什么决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基本分配制度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0.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课题三1.国家权力属于谁?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为什么要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不可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这就需要一种制度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种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各种机关是如何产生的?广大人民直接选出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机关——政府,审判机关——法院,检察机关——检察院,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有哪些?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7.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
9.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10.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是什么?“一国两制”方针。
11.什么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2.为什么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原则和保证。
13.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17.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单元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课题一1.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经济进人高速发展时期。
2.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就越大。
4.什么是“四个尊重”方针?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5.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关系是什么?劳动是财富产生的源泉,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孕育和发现人才、激发和凝聚创造力的源泉。
劳动与知识、人才、创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6.知识——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7.人才——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
是创造财富最重要的资源。
8.创造——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事物。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内驱力就是创造。
9.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10.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1.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帮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2.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解决温饱;第二步,达到总体小康;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13.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总体小康)。
14.全面小康——本世纪头二十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全面小康)。
1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增强。
16.共同理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7.社会主义的两条根本原则是什么?一、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8.总体小康的体现在哪些方面?①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②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未根本扭转;③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19.为建设全面小康,国家提出的国策、战略、方针有哪些?国策——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对外开放。
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方针——四个“尊重”方针,依法治国。
课题二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党的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6.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9.国家性质决定了什么?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10.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性是什么?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1.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
12.依法治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1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16.我国政府的性质——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
17.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18.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是什么?政府依法行政,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
19.我国国民依法享有的监督权利有哪些?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监督权、依法求偿权。
20.行使监督权利时,要注意什么?我们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必须合法有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合法利益。
课题三1.文化的重要性——每一个民族的繁荣,每一个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