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概念性规划

论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概念性规划

2.1 功能分区不明确校区目前可大致分为教学科研区 、 行政 办公区、 对外服务区、 学生生活区 、 体育运 动区等; 校区总体功能分区较为清晰 , 但局 部有所穿插, 未来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必须 结合发展定位进行整合, 预留空间以适应功 能转型的发展要求。

河 海 大 学 是 一 所 拥 有 近 百 年 办 学 历 史 , 以水利为特色, 工科为主, 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 教 育 部 直 属 全 国 重 点 大 学 , 是 实 施 国 家 “211 工程” 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其前身可 追溯到创建于 1915 年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近年来, 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 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发改委批 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为标志 ,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河海大学校本部 (即清凉山校区)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 并在常州市新北区、 南京市江宁区分别设有常州校区、 江宁校区, 总占地面积1学校概况 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位于历史名城南京 市鼓楼区的清凉山麓, 紧邻清凉山公园 、 石头城遗址公园, 区域资源优势明显 。

周边高校林立, 文化氛围浓厚, 地理环境优越 ; 学校历史悠久, 涌现出众多著名人物 , 专业学科名列前茅, 人文底蕴厚重; 校园内芳草凄凄, 绿树成荫, 自然环境优美。

2015 年, 河海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 清凉山校区作为该校历史传承最为久远的校区, 既具有百年名校厚重历史的载体功能, 又需要面向学校未来发展。

为全面提升校园品质 , 必须尽快实现校区功能转换和校区资源整合 。

清凉山校区目前存在着如下的几个问题。

2 现状清凉山校区存在的问题 的研究基地和学校的党政管理中心, 将逐步发 展成为该校的主校区; 常州校区作为一个完整的办学单位, 以机械、 信息和管理学科为主体, 立足苏南、 服务长三角。

清凉山校区作为 该校历史传承最为久远的校区, 既具有百年名校厚重历史的载体功能, 又需要面向学校未来 发展。

全面提升校园品质, 必须尽快实现校区功能转换和校区资源整合。

结合 2015 年建校 100 周年的契机, 清凉山校区将作为百年校庆 的主要会场, 必须尽快对清凉山校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 使该校区定位清晰, 特色鲜 明, 提升校园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 清凉山校区是河海大学历史传承最为 久远的校区,既具有百年名校厚重历史的载体 功能,又需要面向学校未来发展。

根据河海大 学的十二五规划,清凉山校区将承担本科生新 生教学、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教育、行 业培训等功能,并建设部分学科的科学研究与 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学校也将于 2015 年迎 来建校 100 周年,清凉山校区将作为百年校庆 的主要会场,以此为契机,必须尽快对清凉山 校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使该校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提升校园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规划梳理了清凉山校区存在的问题,并从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对 周思佳 徐 婷 邵素丽 论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概念性规划282013 年第 4 期 总第 221 期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2 建筑风格不统一, 建筑品质不高 校区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 , 不同建筑物 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在校本科生 2 万人, 研究生1.2 万人, 并对各校区进行了重新定位, 清凉山校区将承担本科生新生教学、 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网络教育、 行业培训等功能, 并建设部分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 江宁校区作为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基地、 特色学科确定 2300 余亩。

学校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2013 年第 4 期 总第 221 期29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图 3 清凉山校区现有生态景观分析图 2.4 绿 化 景 观 不 佳 , 缺乏公共空间校区 内 现 有 自 然 生 态 景观 条 件 较 好 , 包 括 友 谊 山 、气象山以及清凉 山 支 脉 , 校园内植物长势 良好 , 茂 密 旺盛, 现 X 型主路有郁闭度较高的林荫道; 但 校 园 的 生 态景观系统层次 尚不 明 确 , 部图 2 清凉山校区现有交通道路分析图 狭窄 , 且校区 内 车 辆 停放 混 乱 , 机动车主要 沿 校 内 主 路 停放 , 占用 了 行驶 车 道 , 存在安全隐 患 ; 此 外 , 二 级以下道路难以在校区 内 形 成 大环路 , 影响了校区 交 通 系 统的秩序及通行效率。

(图 2)道路 但主路宽幅仅为 9 米 , 型主路 , 构成 了 校内 的 主 要 交通流线 , 其 余 道 路 围绕 各 建筑组团呈环形或枝状设置。

校 区 内 自 然 形 成 X号 门 ) , 清凉山校区现有建筑建设年代及价值分析图 图 1 2.3 道路规划不畅通 校区 目 前 主 入 口 分 别 位 于东侧西 康 路 ( 一 号 门 ) 及 西侧虎踞路 (二号门), 另沿 西康路北侧设 置 侧入 口 ( 三50 年代兴建的建筑具有良好的建筑外表和建筑质量 。

校园 内 出现 了 部 分衰退的倾向 , 主 要 集中 在 校区的北部 、 东 北 部 、 西 北 部等地。

(图 1) 而上世纪 70-80 年代兴建的建筑优劣并存, 3.1 规划目的(1) 整合校区资源 , 逐步建成本科新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2) 完善国际学术交流 、 行业培训与网络教育等办学功能, 建设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

(3) 弘扬学校传统 , 将清凉山校区建设成为一个厚重历史和现代文明互补 , 自然科学 与人文精神 相融的绿色校园 、 景 观 校 园 ,迎接 2015 年百年校庆。

3规划目的及原则 (图 3) 特色的标志性景观。

用, 缺少能反映学校 年代的建筑物, 如: 水利馆 、 工程馆 、 老图书馆, 建筑造型庄严庄重, 风格严谨 , 较注重建筑的对称性, 多采用灰色与黄色色调为主; 建于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物 , 外立面多为马赛克和水刷石, 建筑高度亦有所提升 , 较注重经济实用性; 而近期的建设项目多为高层, 风格也日趋现代, 功能上更注重综合性。

由于建设年代不同, 且当时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 导致建筑主要风格与色调不统一 , 建筑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对话。

校园内建筑质量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 , 近 20 年兴建的建筑 质 量良好 , 上 世 纪U r b a n D e s i g n4.1.6 体育活动区: 拆除管理馆、 4 规划成果 和自然要素, 本轮规划对现状校园进行空间 与结构的重塑, 对各要素给予正确的 、 同等的评判, 保留优良要素、 改造一般要素 、 更新衰退要素, 在校园功能满足河海大学发展需求的同时, 使校园品质得到整体提升。

包括人工要素 校园环境涉及多重要素 , 真实记录河海大 年代、 不同风格的建筑群, 学的发展历程。

3.2.3 要素并重原则核心价值, 对校园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予以保留, 以 “局部地段相对统一 、 整体环境有机拼贴” 更新, 确保校园环境包容不同保持校园的 以现状调查与评估为基础 , 实现 降低碳排量, 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校园可持续发展。

3.2.2 有机更新原则筑及要素进行功能和价值评价, 剔除衰退和 价值低下的建筑, 赋予其新的功能 , 满足学 校发展需求, 最大限度地降低能量消耗 、 降 对校园建 遵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规律 , 有机 优势为核心指导思想, 坚持周期更替 、 更新、 要素并重的原则。

(图 4)3.2.1 周期更替原则功能, 整个校区分为综合教学区、 教学实验 区、 行政办公区、 对外交流区、 生活配套区、 体育活动区、 青年教师公寓区及水利科技园区 (一期、 二期) 等多个功能区块。

(图5) 4.1.1 综合教学区: 保留现有水利馆、 工 程馆的建筑形态及功能; 改造芝纶馆 , 进行功能调整; 新建教学楼一栋 。

此区域所有用房均为在校生教学用房。

4.1.2 教学实验区: 保留并改造现有图书馆, 进行功能调整; 改造现有水电学院楼, 进行功能置换; 在现有档案馆地块新建校史馆。

同时对该区域景观重新梳理, 拆除周边零碎杂乱用房。

该区域主要实现在校学生基础教学实验、 图书借阅、 自习等功能。

综合教学区与教学实验区位于清凉山校区的地理中心, 既突出大学校园学术为重的理念, 又可借助物理上的距离保持大学校园学术氛围的静谧。

4.1.3 行政办公区: 结合校区现有的水文水资源中心、 网络管理中心及计算机中心的用房情况, 适当进行改造或新建建筑物, 实现清凉山校区配套的行政管理及校区服务功能。

4.1.4 对外交流区: 新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及留学生楼, 保留变电所, 拆除其余用房。

该 区 域 主 要 实 现 校 区 对 外 交 流 、 国 家 招 生 、行业培训接待等功能。

4.1.5 生活配套区: 保留现有两栋宿舍及食堂, 拆除三栋宿舍及蓄水池, 根据该地块形状, 合理安排新建宿舍楼三栋 , 满足在校学生的基本生活条件。

3.2 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立足于降低校区核心区域的建 筑密度、 提高校区周边区域的建筑密度及体 量, 以提高尤其提高土地利用率 、 发挥区域 r b a n D e s i g n30 2013 年第 4 期 总第 221 期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4.1 功能分区规划根据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内容, 结合校区 学院楼、 商学楼及泥沙实验室等, 新建运动 场、 篮球场及网球场等。

外国语2013 年第 4 期 总第 221 期 31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为 7 米; 支路红线宽度为 4 米-5 米 。

同时 , “环” 型, 道路红线宽度 13 米; 次要道路呈 要道路呈 “X ” 型, 道 路 红 线 宽度 为 11 米- 其中主 4.3 道路交通规划 校园内形成三级道路等级体系。

【作者简介】周思佳,河海大学基建处,从事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工作徐婷,中元国际 (南京)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邵素丽,中元国际 (南京)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具有近百年的历史,面对未来新的发展, 该校区必须改变现有风貌以迎接新的发展与挑战。

此次规划理顺了校区的功能分区、 空间结构、 道路交通、 绿化景观,为校区今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

5 结语 4.2 空间结构规划形成 “ 一核 、 一环 、 两轴 、 多片 区 ” 的 规划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