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第一节项目背景 (1)第二节项目概况 (2)第三节研究过程 (5)第四节主要结论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一节区域概况 (8)第二节现状及问题 (11)第三节旅游产业客源市场分析 (20)第四节某围屋文化旅游规划概况 (23)第五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第三章工程方案拟定 (27)第一节工程设计原则 (27)第二节工程设计方案拟定 (29)第三节道路工程其它内容 (31)第四节集散广场与停车场工程 (36)第五节餐饮、商业、医疗服务区建设 (37)第六节展示陈列场馆设施建设 (39)第七节供水、供电管网设施建设 (39)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40)第九节消防设施建设 (42)第四章实施方案 (43)第一节建设项目分阶段划分 (43)第二节进度安排 (44)第三节项目建设的质量保证体系 (45)第五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7)第一节主要工程数量估算 (47)第二节项目投资估算 (47)第三节资金筹措 (49)第六章效益评价与分析 (50)第一节工程效益分析 (50)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 (51)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56)第一节沿线环境现状 (56)第二节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56)第三节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56)第三节减少工程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57)第八章节能分析与评价 (60)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2)第一节结论 (62)第二节建议 (62)第一章项目概述第一节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某特色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某县旅游局、某县文化局3、可行性报告研究编制依据(1)、某县文化局《工程可行性报告研究委托书》(2)、某县城市建设发展规划(2003—2020年)(3)、某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7年)(4)、某县客家围屋保护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5)、某县旅游发展规划(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某县关西新围保护规划》(8)、江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江西某县燕翼围保护规划》(9)、《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组成规定》(10)、业主提供的其它基础资料4、编制原则(1)遵循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的布局,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比选,优化技术路线,力求方案合理;(2)在某县客家围屋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工程的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特点,主要建设工程的开发时序和地区开发规划进行本报告的编制工作;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范围项目由“三个线区”构成。

根据某县的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围屋公布情况,把某县围屋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三个“线区”:1、龙关线区:覆盖某镇、里仁镇、关西镇等乡镇,代表性围屋有关西围、西昌围、沙坝围、渔仔潭围、猫柜围、隘背围、栗园围等十多个围屋;2、龙小线区:覆盖桃江乡、渡江镇、程龙镇等乡镇,代表性围屋景点包括龙江围、曾屋围、马头岭围、新太水围、象塘荷恩堂围、红星(上、中、下)围等围屋建筑群;3、横黄线区:覆盖105国道至九连山沿线乡镇,代表性围屋景点有大坝田心围、南亨昌萌围、临塘黄竹陂圆围、杨村乌石围、杨太围、燕翼围、蔡屋围、坳下围等围屋建筑群。

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为6类:本项目主要考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涉及对围屋本身的修理整治,基本内容为6个方面:1、集散广场:主要包括各围屋点的游客中心、停车场;2、道路:交通线至围屋景点的连通道、围屋步行观景道路;3、服务区:医疗卫生和餐饮服务区;4、陈展场馆;客家文化陈列展示场馆和活动线路设施;4、管网:供电线路、供排水管线;5、环卫:旅游公厕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6、消防:消防设施。

三、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1、道路建设:道路建设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对本项目涉及的道路,分别按如下标准建设。

(1)、改造进入关西路段道路,新标准按城市次干Ⅱ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30km(1+i)-n)(i-g)式中:OC——土地机会成本n——项目占用土地期限,此处为30年;NB0——基年土地的“最佳可替代用途”的单位面积净效益;τ——净效益土地计算基年距项目开工的年数,取0;g——土地的最佳可替代用途的年平均效益增长率,取2%;i——社会折现率,取10%;将上述计算所得的土地机会成本代替原征地补偿费用124.50万元,拆迁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用为作为新增资源消耗的影子价格,其余不另作调整。

2、其它营运成本费用估算(1)道路营运费用养护费:根据本项目预测的交通量,参照国内有关研究资料,年度养护费用以3.5万元公里计,未来各年度以2%物价上涨计列。

项目经济费用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包括项目总投资费用和营运费用,间接费用指项目修建引起环境变化所付出的代价,不便计列,而营运费用在效益估算时剔除,所以,本项目经济费用只计列调整后的项目总投资费用,即调整后的建设费用加公路养护管理费用。

(2)其它成本费用其它成本费用按收入的65%估算。

一、效益估算由于本项目的道路主要为进出各景区景点的道路和景区内部道路,直接经济效益中的降低运营成本效益、时间节约效益、减少交通事故效益均不显著。

不作效益估算。

但随着道路的建设,整体环境的改善,新开道路周边土地有明显的升值空间,将作为主要效益估算。

而项目中旅游接待中心,完全可以作为酒店业进行效益测算。

客运站停车场等,可以作为收费单位进行效益估算。

1、道路周边土地增值由于道路的改建,景点知名度提升、游客量增加,以及相关市政等设施的完善,景点周边的土地开发必然会加强,现有土地使用率将会提高,土地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这部分效益表现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其服务范围内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到方面。

考虑项目带动土地的升值,影响范围为50-150亩,总面积为1600亩,每亩升值5万元左右。

此项收益分5年实现。

2、本项目其它部分效益分析按旅游者在某县消费情况估算。

估算基年旅游人数按项目可容人数的25%,人均消费按200元。

增长率按10%。

四、经济评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有三个:NPV,R BC,IRR,为指明是经济评价,通常在前面加上E。

1、净现值(ENPV)是指项目效益的现值总额减去费用的现值总额的差额。

净现值反映的是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大小,ENPV越大,说明方案越优,其计算公式如下:ENPV=∑(B i-C i)(1+I)-i i=1,2,……, n式中:B i——第i年的效益金额(万元)C i——第i年的费用金额(万元)I——社会折现率,国内项目取0.10n——项目计算年限,N=建设年限+102、效益费用比(R BC)项目的效益费用比是评价项目年限内各年效益的现值总额和各年费用的现值总额的比率,其经济含义为每万元的投资费可获利多少。

R BC大于1时,说明项目具有的获利能力超过对项目的投入,项目可行。

其计算公式如下:R BC=∑B i(1+I)-i∑C i(1+I)-i i=1,2,……, n式中符号同前。

3、内部收益率(EIRR)内部收益率是项目在计算年限内,使各年净现值的累计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同前二个指标相比,内部收益率的大小与社会折现率无关,更能反映项目投资的效益,EIRR是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

内部收益率由:∑ (B i– C i)× (1+EIRR)-i= 0 i=1,2,……, n 导出,式中符号同前。

计算EIRR通常采用试算后用线性插值公式求得。

本项目采用计算机软件处理。

根据本项目的效益构成及预测的增长率,本项目国民经济指标计算结果如下表: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简表上述分析中该项目ENPV>0,EIRR>10%,R BC>1。

因此表明该项目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达到了可以被接受的水平。

从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是可行。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第一节沿线环境现状一、生物环境所建项目沿线地段以冲洪积物和半风化红砂岩为主,耕作土中以水稻土居多,其次为菜地,丘陵荒地和荒滩,有针叶林木。

自然草主要为禾本科草和蕨类植被。

二、社会环境根据某县城镇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要求,项目建设用地地块有已规划开发,如关西新围等,沿路已有若干建筑物和居住商业用房;有些未作规划,仍为村落原生态。

其它项目用地主要为山地和部分耕地,其间有些零星建筑,需进行拆迁安置。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改善。

第二节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质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一级标准;第三节项目环境影响分析一、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大气污染源为场地开挖、余土装运等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物为TSP、N02、CO;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污染物为BOD5,、CODcr、油类;噪声由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挖掘机、打桩机、电锯等施工机械产生,噪声值为70—lOOdB(A);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废弃物及生活垃圾。

项目建设直接经过的地区无大面积的水系及大面积的植被群落。

道路建设基本上不会对沿线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影响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02、CO、SS;水污染源为游客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cr;噪声来源于汽车、船舶以及空调设施;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3、土地利用的影响道路建设中本着优化线型原则的同时,尽量避免占用良田及不必要的折迁,同时结合城镇道路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设计。

在建成后,由于基础设施齐全,沿线升值的潜力显而易见。

二、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干燥时节应对施工场地配备洒水车,使作业表面有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飞扬;搅拌设备应加装二级除法装置并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

(2)施工场地废水应设沉淀池处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

(3)尽量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少用或避开使用大噪声设备。

严禁噪声大的工程夜间施工。

(4)尽量缩短施工期,施工机械运转、车辆进出及强光照明尽量避免在晚上22:00以后、早上6:00以前。

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公路、码头各种营运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标准。

各住所接待设施及各餐饮点厨房油烟应收集处理后排放,严禁用排气扇排出未经处理的油烟。

景区内务企事业单位禁止使用燃煤锅炉。

禁止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进入景区。

(2)水资源保护措施: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