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English Journal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2013(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xsyy-jsb201307040.aspx
参考文献 1.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999. 2.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 A ].Proceeding of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et Cyberneticique , Namur), 1998. 3.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976.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 J].语言科学,2005(6):54 -64. 5.王英.网络流行语现象解析[J]新闻前哨, 2009(8):1. 6.庄英美,何自然.物竟天择 适者生存—从模因论的纬度看新词酷语的流行现象[ J].湖北社会科学,
10.3969 /i.issn.1003 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
杨 倩 叶水美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30079)
2013 年第 7 -8 期
摘 要:模因论是一种新的理论。 西方学术界开展了对文化进化模因讨论。 国内也有关于模因论的研究 著述,但还有待深入研究。 为了将模因论具体化,本文利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从探讨网络流行语入手,剖析网 络流行语现象的模因规律。 发现模因与网络流行语的关系,同时也启发新的思路,引出对其他文化现象的模 因思考,加深对语言模因论的认识。
2006)”。 人们倾向于复制最受欢迎的语言信息。 网 络流行语是多样的、活跃的、开放的和即时的。 如果 某些语言很流行,人们就会模仿它们,因此促使这些 语言形式成为语言模因。
3.合理性 一个语言模因若要被强化或保留,一个重要的 因素就是语言信息必须具有很强的表达力。 如果一 个具有同义关系的新形式的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更生
三、 网络流行语及其特点 1.网络流行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兴起。 根据枟 现代 汉语词典枠 里的 解释,流行 语 被定 义 为:一段 时 期 里 广泛流传的社会词汇。 王英指出:“ 网络流行语是一 种伴随着真实世界的发生的事件,而且几乎同时发 生在网络并迅速流行在网络内外流行的词汇。” ( 王 英,2009) 2.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与传统的语言相比,网络流行语具有其自己独 特的特点: ① 传播速度快。 随着一个事件的发生,网络流 行语迅速产生并吸引大众的眼球,然后迅速流行起 来。 例如:2012 年被广大青年喜爱的词 “屌丝”。 ② 结构简单固定。 网络流行语利用有效且生 动的语言来表达一些既幽默又滑稽的信息。 例如, 2012 年,“江南 style” 红遍大江南北,人们又从该结 构中抽象出“XX style”来描述不同的现象,例如:“ 航 母 style ”。 ③ 很强的复制能力。 语言体系不会一成不变, 当一个新的语言现象出现,而人们又找不出适当的 词语来表达他们的观点时,他们通常会创造新词或 者赋予旧词以新意,因为它们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团 体,语言的词语系统会出现自我调整,不断更新和演 变的语言。 例如:2012 年的 “ 你幸福吗?” “ 元芳,你
④ 传播。 模因的传播是从上至下的。 (Heylighen,
F.1998) 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循环,形成一个模因复制圈。
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模因的选择,其结果是有些模 因会失去竞争力而在选择过程中渐渐消失。
2.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模式 语言模因往往是与不同的语境结合,创出新的 组合并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 看,模因传播的模式是多样的,主要有“ 基因型” 和 “ 表现型” ( 何自然,2005) 。 (1) 基因型 基因型是“ 在基 于 内容 模 型的 基 础上 信 息 传 输 的一种模因( Blackmore Susan, 1999)”。 既:内容不 变,但是结构却是不同的形式。 基因型模因可以分 为两类: 一种是直接传播信息,而且结构也相同,具体是 指在适合的语境下,形式和内容不变并且直接传播。 例如:2010 年的“ 给力”,它的涵义是某个想法或事 件很酷或很棒。 另一种是传播内容不变,但传播形式却不一样。 这种传播模式可以再次分为以下几种: ① 转与传播。 例如:2010 年,人们为了避免尴 尬,用“ 鸭梨” 来表示“ 压力” 。 ② 谐音传播。 例如:2010 年因小月月事件而流 行的“ 神马都是浮云” 被用来指 “ 什么都不值得一 提”。 其中“神马”指代“什么”。 ③ 缩略词传播。 例如:“ PMP” 是汉语拼音“ 拍 马屁” 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 ④ 混合传播。 话语的表达可以用数字、键盘符 号或英语字母或汉字混合来表达。 “X-ing”表示正在 做某事,例如:吃饭-ing,上课-ing。
收稿日期:2013—05—20 作者简介:杨 倩(1987— ) 女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言学研究生
叶水美(1989— ) 女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言学研究生
· 99·
2013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
第 7 -8 期
怎么看?”以及 2011 年的“我反正是信了”。 四、 语言模因和网络流行语 1.成功模因的四个复制阶段 从模因论的观点看,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是由于
模因的驱使。 模因可以通过语言被复制传播并且可 以促进语言发展。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可以经过 四个阶段:
① 同化。 成功的模因必须有能力感染新的个 体,把个体放进其记忆中并受到注意。
② 保留。 模因越长时间地呆在宿主的大脑, 传 播的可能性就越大,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 表达。 在交流过程中,模因必须从记忆库中 释放出来,这样就可以被其他人感知到。
二、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论 模因的概念是由理查德· 道金斯提出的。 1976 年,他在枟自私的基因枠 里创造了“ 模因” 一词,其定 义为:文化传播的单位。 道金斯在文中指出“它是一 个过程传播,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从广义上 说,这个 过 程 可 以 称 为 模 仿。” ( Richard Dawkins, 1976) 模因 论 解 释 说, 模 因 是 一 种 和 基 因 很 像 的 现 象。 但是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并不像基因那样要求 准确无误的数字配对,它只要求模仿。 任何信息,只 要能通过复制被模仿,都可以称为模因。 在现实生 活中,模因可以用词语、图片、穿衣风格,甚至一些姿 势或面部表情来传达。
动更合理,那么这种形式就会被广泛地接受、复制和 传播。
六、结论 本文描述了语言模因和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特 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模因论具体化。 对网络流 行语的研究不仅仅对语言和模因具有指导作用,而 且也对网 络 流 行 语 的 标 准 化 和 系 统 化 具 有 推 动 作 用,此外,模因论对语言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
2010(7):115 -119.
收稿日期:2013—05—10 作者简介:梁朝曦(1991.03—) 女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二年级
· 101·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杨倩, 叶水美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30079
10.3969 /i.issn.1003 -6822(j).2013.7 -8.041
2013 年第 7 -8 期
从风格再现视角比较枟 荷塘月色枠 的两个译本
梁朝曦 ( 华中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430079)
摘 要: 散文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翻译散文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内容,同时也要译出原文的风格 的。 本文从选词,句法和修辞层面,对比枟荷塘月色枠 的两个英译本,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拥有良 好的遣词造句,剖析结构,传达原文的修辞的能力,是可以完美再现原文的风格。 枟 荷塘月色枠 是朱自清的优 秀作品,用词简单传神,句法灵活,采用多种修辞,两个译本的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选词造句对风格的再现的 重要性。
关键词:风格 选词 句法 修辞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它既可以表达丰 富的感情,也可以阐发深刻的思想。 人们常说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 是指散文句法灵活, 形式多样;“ 神不散”则是中心思想明确,情感基调贯
穿始终。 文散文文体的这种特点使散文灵活多变, 优美传情。 然而正是这样的特点造成了散文翻译过 程中的风格再现的困难。 风格是散文生命力最重要 的体现,所以对散文风格的准确把握是翻译成功的
· 100·
(2) 表现型 表现型指“ 语言结构的形式不变,但是内容意义 却不同(何自然,2005)”。 模因的表现型可以分为以 下两种形式: ① 传播形式部分相同,但是传播意义不同。 这 种形式主要反映在词根、词缀、衍生词和旧词新意词 上,例如:“中国好声音”, 人们用 “ 中国好 XX” 来指 代很 多 当 时 流 行 的 现 象。 再 如, “ 中 国 好 凉 茶”, “ 中国好屌丝” 。 ② 同音异义词型。 这种传播形式指传播形式 不变,但是选用同一个音但不同的字,这种语言模因 形式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融入了社会文化,带给 人们一种幽默感,具有娱乐性质。 例如:“ 有木有”、 “蛋定”,前者表达“ 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后 者表达“ 很无助但又不得不很镇静的状态” 。 不管是基因型模因还是表现型模因,都极大地 促进了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 文化生活。 3.强势模因和网络流行语 为了占据人们的大脑,模因必须和其他语言个 体进行竞争。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在模因 的进 化 过 程 中 也 同 样 适 用。 ( 庄 英 美, 何 自 然, 2010)” 由于模因的传播能力不同,结果便是产生了 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 强势模因是那些被广泛使用 并在社会交际中起积极作用的模因。 模因具有以下 三个特点: ① 复制保真度。 模因的复制保真度越高,复制 者就越能保留原始的意义。 ② 多产性。 复制越快,被传播的就越广泛。 ③ 长寿性。 复制的模式存在的时间越久,复制 者的数量就越多。 成功的模因必须具有高度的复制保真度、多产 性和长寿性。 五、 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原因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被广泛模仿传播,是因为它 具有以下特点: 1.有用性 如果某种语言个体具有实用意义,人们就愿意 模仿、复制 和 传 播, 因 此 该 语 言 个 体 就 变 成 一 个 模 因。 由于一个语言模因的有用性,更多的人将会认 可该模因现象,最终,广泛的接受就使这种语言大众 化,从而进入语言体系中。 2.时尚性 “ 时尚总是跟模仿紧密相连( 陈琳霞,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