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准仪测量原理

水准仪测量原理

§2.2 水准测量原理
一、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a ——后视读数 A ——后视点
b ——前视读数 B ——前视点
1、A 、B 两点间高差:
2、测得两点间高差后,若已知A 点高程,则可得B点的高程:。

3、视线高程:
4、转点TP(turning point) 的概念:当地面上两点的距离较远,或两点的高差太大,放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定其高差时,就需增设若干个临时传递高程的立尺点,称为转点。

二、连续水准测量
如图所示,在实际水准测量中, A 、 B 两点间高差较大或相距较远,安置一次水准仪不能测定两点之间的高差。

此时有必要沿 A 、 B 的水准路线增设若干个必要的临时立尺点,即转点(用作传递高程)。

根据水准测量的原理依次连续地在两个立尺中间安置水准仪来测定相邻各点间高差,求和得到 A 、B 两点间的高差值,有:
h 1 = a 1 -b 1
h 2 = a 2 -b 2
……
则:h AB = h 1 + h 2 +…… + h n = Σ h = Σ a -Σ b
结论: A 、B 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