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下册物理精品讲义

初二下册物理精品讲义

目录第一讲透镜及其应用(一)第二讲透镜及其应用(二)第三讲运动和力第四讲压强与浮力(一)第五讲压强与浮力(二)第六讲压强与浮力(三)第七讲压强与浮力(四)第八讲机械和功(一)第九讲机械和功(二)第一讲透镜及其应用(一)知识要点1、透镜的特点(1)透镜:由透明玻璃做成,一面或两面磨成球面的光学元件。

(2)透镜的种类: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主光轴与光心: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每个透镜的主光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透过该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用字母“O”表示。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①凸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用字母“F”表示。

②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做焦距。

用“f”表示。

③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且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2)凹透镜:①凹透镜能使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且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用字母“F”表示。

②虚焦点(F)到光心(O)的距离叫做焦距。

用“f”表示。

③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且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3、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路(1)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2)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通过它的焦点;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它的虚焦点。

(3)对于凸透镜,通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对于凹透镜,正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4、正确理解“会聚”与“发散”(1)由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图不难发现:焦距越小的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发散)作用越强;(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远离主光轴,使经过它的光束变宽。

5、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①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相机的镜头后汇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③成像的性质---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①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调节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像;③成像的性质---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①焦距较短的凸透镜(焦距较短);②成立的性质: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和联系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是真实光线会聚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能承接在光凭上,虚像都是正立的。

7、各种光学元件成像的成因及成像的性质小孔成像---由于光线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凸透镜---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像,可以是放大的或缩小的,可以是倒立的或正立的,可以是虚像或实像。

精讲精练例题1: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同学们拍照,底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例题2:照集体相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该采取()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C、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D、镜头和照相机都不动,人站近一些例题3: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物体在屏幕上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虚像D、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该使镜头靠近投影片例题4:如图所示,鱼缸中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较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形成的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侧部分(填“右”或“左”)相当于放大镜,从而形成的像(填“实”或“虚”)。

例题5:将下列光学仪器与其他相应的成像情况用线连起来。

照相机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幻灯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例题6:如图所示,一块玻璃砖,按砖内曲线方式将其分为A、B两部分,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部分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例题7:图中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方向,则虚线处的透镜应该是()A、凸透镜B、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C、凹透镜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可以例题8:请在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面镜或透镜(每个方框内只允许有一个光学元件)例题9:阅读下面的三个材料,回答问题:(1)菜地塑料大棚上的积水会烧坏棚内蔬菜;(2)为了防止火灾,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3)我们的祖先用冰透镜向日取火。

以上三个材料都蕴含了一个什么物理知识?例题10: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A、将会聚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B、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才会有会聚作用C、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D、对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有发散作用例题11: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光线,画出他们完整的光路图。

例题12: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为()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C、一定是凹透镜D、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都可以例题13:如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受到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利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你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理由是:。

例题14:有一副眼镜,如何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了是凸透镜,又如何估测出它的焦距?课题训练1、填空(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时景物离镜头的距离越远像越。

(2)放映幻灯片时,应把幻灯片放在离镜头一定的位置,并且将幻灯片放,这样才能在银幕上看到正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3)小敏是集邮爱好者,她用焦距为10厘米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时,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10厘米(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

(4)小华用会聚太阳光,在处可以点燃火柴;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处,其发出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5)如图:N是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

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光屏,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玻璃板、凸透镜、凹透镜这三种光学元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元件是()A、只可能是凹透镜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6)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对光有作用。

(7)如图是一种称为“七仙女”的神奇杯子,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这是由于斟酒后杯底的凸透镜起镜的作用,使图片成的虚像。

2、在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3、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

(2)灯泡的作用是:。

(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的方法是:。

6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入4、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30,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光射向平面镜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时的反射角的度数。

5、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个椭圆的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透镜,而气泡与两边的水组成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变化情况是。

第二讲 透镜及其应用(二)知识要点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成像有关的几个概念①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为物距(u ) ②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像距(v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④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的 (2)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规律①原理----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光的折射规律。

②规律:物距(u ) 像的性质像距(v ) 应用像的 倒正 像的 大小 像的 虚实f u 2>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f 2<< 照相机 f u 2=倒立 等大 实像f v 2=f u f 2<< 倒立 放大 实像 f v 2>投影仪f u = 不成像f u <正立 放大 虚像和物体同侧放大镜(3)如何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列表对比②画示意图,如图所示:③编口诀记忆:物近像远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定虚实;二倍焦距定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实像在异侧,虚像在同侧。

2、眼睛与眼镜人的眼睛好像一部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注: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像。

眼睛与照相机不同,眼睛靠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照相机通过改变像距来使像变得清晰)眼睛的调节①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面。

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试网膜上。

②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

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的光会聚在试网膜上。

3、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①构造:目镜(凸透镜,焦距长)、物镜(凸透镜,焦距短)、载物台、反光镜。

②原理:物镜将物体的像变成放大的实像,目镜将这个像放大成一个更大的虚像。

(2)望远镜:①种类: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牛顿反射式望远镜。

②构造: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目镜(焦距短)、物镜(焦距长)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面镜。

牛顿发射式望远镜用一面很大的凹面镜代替。

③原理:物镜将物体变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将这个像放大成一个虚像。

精讲精练例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织是,小明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体一些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体一些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体一些例题2: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望远镜一定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制成的B、望远镜一定要直接对着太阳观察,否则光线太弱看你清楚C、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D、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面镜,物镜是凸透镜例题3:为什么正常眼睛不论观看远处物体还是近处物体,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例题4: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