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为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到X年我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到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实施以产业增收为主要内容的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X届X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聚焦“三年消除贫困村、四年摘掉贫困帽、五年全面奔小康”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集中攻坚、梯次推进”的思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镇办主抓、群众主体、整合项目、整村推进”的工作机制和“精准到户、量化到村、考核到镇、点面结合、观摩推进、严格奖惩”的考评机制,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巩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稳步推进以产业增收为主要内容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总体安排四年时间,从X年开始,每年启动实施60个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到X年底,消除全县129个贫困村。
到X年底,实现全县239个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全覆盖。
确保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和“五个一”脱贫标准(户均1套砖混住房,户均1项增收项目,户均1人实现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户均1人完成高中以上学业,户均增收1X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精准甄别,分类施策的原则。
要在精准甄别贫困户家庭需求的基础上,因户施策,严格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分类扶持贫困户家庭。
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和生态补偿;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易地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政策兜底;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对贫困户家庭的困难学生实施教育扶持。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
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工作在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各镇办要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贫困户脱贫的主体作用,强力推动脱贫攻坚稳步实施。
三是坚持突出产业、有序推进原则。
要结合村(社区)实际,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精准选择低成本、可持续、能增收的产业项目,加快推进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坚持部门协作,合力攻坚原则。
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履行部门职能职责,按照“捆绑项目、整合资金、统一扶持、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支持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
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按照相关要求整合各类资源,制定统一的配套政策,精心组织实施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助学、医疗救助和社保兜底等方面的扶持措施。
五是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原则。
按照党政同责的要求,各镇办党政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工作负总责,县委、县政府把精准脱贫示范村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排,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实行严格考核督查。
四、示范村建设标准(一)村级标准增收产业。
至少有一个带动辐射较强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至少有一个形成规模的特色优势产业,增收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
基础设施。
提升镇村道路等级,实现组组通硬化公路;完成农网改造,实现同网同价、户户通电;生产生活用水得到解决,90%以上农户吃上安全卫生饮用水。
人居环境。
消除危房、无房户,安全住房有保障。
院落硬化绿化,厨、厕、圈全面改造,达到卫生标准。
公共服务。
有村(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及环境保洁公益设施,通讯、广播、电视入户率和宽带通村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职中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贫困户家庭大学生得到助学补助,95%以上的农户至少有1名主要劳动力受到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能;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政策全覆盖,低保户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
班子建设。
村(社区)“三委会”班子齐全、机制健全、制度完善,发展规划科学、目标明确,惠农政策到位、群众满意、管理X、乡风文明。
扶贫成效。
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超过全县平均增长水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90%以上贫困户脱贫。
(二)贫困户标准收入有保障。
有稳定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纯收入中工资和家庭生产经营收入占80%以上,年收入增长不低于10%。
住房有保障。
居住地地质安全、房屋质量符合标准,人均住房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院落硬化绿化,厨、厕、圈全面改造,达到卫生标准。
设施有保障。
有出行方便道路、有安全卫生饮水、有同网同价稳定电,有通讯、广播、电视等信息化畅通条件。
教育有保障。
适龄儿童全部接受学前一年、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中、职中或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学习,大学生得到助学补助,家庭主要劳力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技能。
医疗有保障。
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就近、及时就医条件,大病有救助。
养老有保障。
全部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低保户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
五、主要建设内容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精准脱贫示范村要围绕实施“五大工程”,找准着力点,寻找突破口,着力在分类帮扶上取得实效。
(一)实施增收产业培育工程增强贫困户产业增收脱贫措施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有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增收实现脱贫,力争使产业增收占到贫困人口收入的40%以上。
按照“选优产业项目、结实产业链条、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综合施策,建立健全“产业增收五大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明晰适宜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紧盯“两个确保”的攻坚目标,以产业增收为重点,本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的原则,严格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收、富民产业和富村产业兼顾、速成项目和可续项目兼有”的原则,充分发挥建设村的自然禀赋优势和贫困群众发展意愿,选优特色产业,精心编制“五个百千万”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
1.在X、X、X等16个镇办发展“百村千户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
依托X封幸、必康、天之润、天士力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行订单生产,建立以X、X、X、X、X等镇为重点的黄姜产业带上;以X、X、X、X、X、城关等镇办为重点的丹参产业带;以X、X、X、X、X、X等镇为重点的黄芩产业带;以X、X、X、X、X等镇为重点的天南星、柴胡、苍术、白芨、猪苓、茯苓、板蓝根、油用牡丹、天麻等适生中药材产业带。
2.在X、X、X等18个镇办发展“百村千户万亩”林果茶叶栽植产业。
以家金、智源公司为依托,建立以203省道和山郭公路沿线镇办为重点的核桃产业带;以流岭、鹘岭、郧岭“三山”沿线镇办为重点的板栗产业带;以X四镇的发展茶叶产业带;以X、X、X、X等镇为重点的水杂果产业带。
3.在X、X、X等13个镇办发展“百村千户万头(只)”畜禽养殖产业。
以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优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县18个镇办发展生猪产业;以广远食品公司为加工销售龙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动X、X、X、X、X、X、X、X等镇贫困户发展X山地肉(蛋)鸡产业;以X意发生态农牧发展公司为依托,以X、X、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以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肉羊产业;以X、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水产养殖产业;以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养蜂产业。
4.在高坝、X、X等13个镇办发展“百村千户万袋”食用菌栽培产业,以X、X、X食用菌产业园为依托,规划发展香菇产业;以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木耳产业。
5.在全县18个镇办发展发展“百村千户万亩”特色种植业。
以X隆公司为依托,以X、X、X、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魔芋产业;以X、X、X、X、X等镇办为重点,规划发展高山蔬菜产业;以X、X、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九眼莲产业;以X、X、X、X、X、X、X等镇办为重点,规划发展马铃薯产业;以X、X、X、X、X、X、X等镇为重点,规划发展油菜产业。
二要建立健全完善结实的产业链条建设体系。
突出产业增收、市场带动,坚持走龙头加协会、协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变“输血”为“造血”、变“政府包揽”为“市场推动”。
创新建立龙头企业订单保障型、合作组织创业带动型、家庭农场示范引领型和产业园区就业支撑型“四大模式”,结实“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电子商务+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链条。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引导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产业发展订单”,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合作社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共同创业、合作共赢;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扶持力度,为贫困户培植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板和蓝本;坚持做大工业“一区五园”,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做精旅游服务园,做优电商孵化园等园区,着力延伸结实贫困户产业发展链条。
X建立健全科学宜行的关键技术服务体系。
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探索建立产业扶贫技术代理机制。
对群众不易掌握、操作不方便、设备条件不具备的关键技术,采取集成打包的方式,交由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代理实施,有效减少贫困户产业发展的风险。
用足用活各项涉农资金,定期组织开展贫困户实用技能技术培训,组建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服务机构,着力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要建立健全简便务实的项目资金扶持体系。
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探索建立金融扶贫资金撬动机制。
按照“政府担保、行业贴息、银行让利”的金融扶贫思路,县财政设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整合各类贴息资金,招标确定金融机构,按比例放大投放扶贫贴息贷款,金融部门适度下调贷款利率。
多渠道调动民间资本,整合社会资本,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加大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
五要建立健全畅通快捷的产品销售保障体系。
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销售难题,探索建立电商扶贫网上营销机制。
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着力构建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镇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站、企业和营销大户有网络销售窗口、县镇村有物流快递全覆盖的城乡电子商务体系,促进农产品精准产销,有效解决农产品有特色无产量、有产量难销售等突出问题。
策划打造“X八大件”和“X四宝”特色品牌,建立特色农产品体验店,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产销一体的品牌效应,为农特产品畅通快捷的销售提供保障。
(二)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
巩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果,加快村组道路建设,全面解决交通困难问题,逐步完善村组道路管养机制,促进农村道路持续发挥效益。
规划建设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满足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和产业发展安全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