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期末复习大纲及复习题《中国经济概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期末试题将从复习题中抽取。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约占10-30% 多项选择30-60% 判断题占20-40%。
复习题(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C )。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2. 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B )。
A. 市场经济国家B. 计划经济国家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3.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A )。
A. 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B. 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4.下列哪个选择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粮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 D )。
A.这些国家土地资源丰富 B. 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资源条件C.农业发展的成本较低D. 农民人数众多5.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C )A.资源禀赋是指由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的物质资料B.不同的国家或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C.各国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差别不大D.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着丰饶或贫瘠的差异E.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看并不乐观。
6.来华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特点是:( A )。
A. 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B.外资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C.外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7.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A )。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B.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C.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8.当经济膨胀(繁荣)的时候,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D )。
A.增加财政支出B.减少税收C.刺激总需求D.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9.下列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土地的家庭经营制度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B.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不用支付劳动监督成本C.把土地交给农民家庭经营是一种极富激励的制度安排D.该制度的绩效不如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制度E.家庭经营制度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反应灵敏10.以盈利为目标的普通企业:( D )。
A.只存在于第一产业中B.只存在于第二产业中C.只存在于第三产业中D.存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11.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D )。
A.计划形成价格为主 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市场形成价格为主12.同第7题13.政策性银行是( D )。
(A)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银行(B)兼营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银行(C)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竞争的银行(D)不经营商业性贷款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14.外国投资者直接在中国创办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利用外资形式被称为( C )。
(A)合资经营(B)合资开发(C)独资经营(D)补偿贸易1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B )。
(A)公司制(B)合伙制(C)业主制(D)承包制16.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A)。
(A)基础性调节作用(B)完全的调节作用(C)一般的调节作用(D)主导性调节作用17.中国现阶段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A )的一种存在形式。
(A)集体所有制(B)全民所有制(C)混合所有制(D)农户个体所有制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这意味着( B )。
A.总支出中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下降B.总支出中用于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比重下降C.总支出中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上升D.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支出比重下降19.下列对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的组合中哪一种最有效率?:( C )。
A. 高投入、高产出B.高投入、低产出C.低投入、高产出D.低投入、低产出20.集约型经济增长:( A )。
A. 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B. 主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C.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采用的经济增长方式21.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A )。
A. 计划经济国家B. 市场经济国家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22.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B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 C )。
A. 由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 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C. 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24.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 B )。
A.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B.是根据政府的外生力量来决定的C.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5.同第9题26. 同第15题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A )。
A.基础性调节作用B. 完全的调节作用C.一般的调节作用D.主导性调节作用28.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A )的一种存在形式。
A.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 混合所有制 D.农户个体所有制29. 下面哪一点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C )。
A. 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B.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且要实现经济结构转换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变量带有转折性意义30.同第1题3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
A.建立市场经济B.放弃计划经济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32.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33.同第3题34.公共物品是指:( B )。
A.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B.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C.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D.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D )。
A. 计划形成价格为主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C. 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D. 市场形成价格为主二. 多项选择题1. 一般来说,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A. 两者都是正增长时, 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都将提高B. 经济增长快于人口增长, 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将提高C. 经济增长慢于人口增长, 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将下降2. 下面对“三步走”战略论述正确的是:(ABD )。
A.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00年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02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D.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关于”经济体制”,正确的理解是:(ABD )。
A.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组织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制度B.在一种经济制度下可以有若干种经济体制C. 经济体制等同于经济制度D.经济体制的好坏可以决定经济效率的高低4. 关于资源配置,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BC )。
A.资源配置指经济主体为获得产品和劳务而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分配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B.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指通过国家的行政权威所发布的经济命令而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C.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指各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信号的变化自发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D.无论何种资源配置方式,其运作的机理都是相同的5.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性”是指:( AB )。
A.市场上的供求双方有权按自己的意志做出决策B.所有经济主体必须承担自己决策的后果,而不论这种后果是否对自己有利C.经济主体通常只承担对自己有利的后果D.经济主体通常只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后果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
A.计划经济是一种国家有计划的安排控制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和管理制度。
B.计划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和个人。
C.计划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和个人。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源配置方式。
7.中国存在市场经济的原因是:( BCD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B.中国存在社会分工C.中国存在大量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D.劳动者的劳动力依然是商品8.二元经济结构是指:( ABC )。
A.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B.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C.表明城乡之间的对立和矛盾D.世界上所有国家目前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9.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BC )。
A.指经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B.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C.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D.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没有很大差异10.现代化部门是指:( ABD )。
A.以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工业生产部门B.为交换而进行生产C.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D.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使用价值E.生产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11.传统经济部门是指:( ABCE )。
A.以手工劳动和畜力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农业生产部门B.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进行生产的部门C.该部门经济发展缓慢,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D.生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
E.生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使用价值1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 ABCDE )。
A.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B.将大大降低工业化的成本C.成为资本积累和工业扩张的动力源泉D.有利于增强中国劳动密集产品的竞争力E.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购买力的扩张,拉动经济的增长1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 ADE )。
A. 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 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C. 由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D. 工业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最终产品、中间产品为主演进E. 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14. 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 BC )。
A.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B.不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C.是根据政府的外生力量来决定的D.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5.改革前的中国产业结构:(AB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