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广义农业推广2.成果示3.方法示4.农业技术市场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3.影响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三、论述题1.农业推广工作从狭义到广义并发展到现代农业推广,工作容发生了那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由那些因素所说决定?(20分)2.目前农村社会中农民在接受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哪几种不同的类群?他们在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上有何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哪些?(20分)3.试述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10分)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现代农业推广2.创新3.集体指导4.大众传播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三论述题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20分)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20分)3.试述成果示的实施程序。
(10分)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三)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农业科技成果2.行为3.动机4.沟通5.集体教学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答创新的特性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要素三论述题1.试述论文的格式及写作要求(15分)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教学原则(10分)3.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20分)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四)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双向沟通2.现场参观教学3.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4.传播媒介5.科普文章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答创新采用者的分类2.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3.简答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三论述题1.试述农业推广语言特点及原则(10分)2.试述农业推广教育的特点(15分)3.试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运行机制的类型及特点(20分)农业推广学作业题(五)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单向沟通2.示教学法3.农业推广体系4.信息加工5.可行性论证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2.简答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3.简答论文的选题原则三论述题1.试述“营销4P”市场营销组合策略(15分)2.试述创新“S型”扩散理论及其应用(20分)3.试述农民学习心理(10分)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推广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广义农业推广指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成果示是指在农业推广人员指导下把在当地经试验取得成功的技术或经验,在农民自己承包的土地上经营或作业,将实际效果展示出来,以引起周围其他农民的兴趣,鼓励并督促他们效仿的农业推广方法。
3.方法示是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展示某种技能的推广方法。
4.农业技术市场:是指农业技术买卖的场所。
二、简答题1.简答农业技术市场的构成要素。
卖方;买方;农业技术;中介机构2.(1)个别指导。
(2)集体指导。
(3)大众传播。
⑥培训效果分析3.农民行为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人的行为受人的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
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
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论述题1.工作容的变化:(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单纯的农业生产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除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现代农业推广则以信息服务为主并帮助农民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
决定因素:(1)市场需求。
(2)科技进步。
(3)国家经济政策。
(4)社会进步。
2.农民类群:(1)创新先驱者。
(2)早期采用者。
(3)早期多数。
(4)后期多数(5)落后者。
接受新技术的速度依次减慢。
原因:(1)农民自身因素:农民文化程度、年龄、创新的采用动机等。
(2)经营条件:土地面积、资金、劳动力等。
(3)农业技术自身的特点: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的实用性等。
(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社会价值观、人际关系、政治因素。
3.(1)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2)了解农民学习心理(3)实施农民培训①培训时间的确定农业推广的培训时间应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个过程,并尽可能利用夜间、雨天、冬闲等生产空隙时间,安排和组织农民培训。
这样可把培训与农事季节结合起来,使农民在接受培训的同时,又可以通过亲自生产实践来加以验证。
在每一次具体培训实施过程中,上课时间还应依据各地农民的作息时间来灵活掌握。
②选好培训的地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应在乡、镇一级组织实施。
农民到乡里集中培训,一般能够当天往返,可方便农民,并大大降低培训费用。
但对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培训,如村防疫员、农机驾驶员等,许多乡、镇尚不具备培训条件,就应把培训到集中到县里办,以保证质量③培训师资的确定培训的成功与否与教学人员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培训教师上必须倍加仔细。
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应当有一支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的师资队伍。
依据培训方法和容的不同,可以聘请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推广部门、生产和经营单位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技术人员乃至进步农民作为培训教师。
④培训对象的通知及报到注册⑤教学容与教学方法教学容:培训的容是否符合参加培训农民的生产实际需要,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成败。
有时培训容难以同时满足每一位参加培训农民的需要,这时就要以大多数农民感兴趣的容为主要教学容。
教学方法的选择:参与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并用、直观教学⑥培训效果分析培训效果取决于被培训者的学习态度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容。
对教师而言应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员聊天,直接了解学员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鼓励学员提出建议和新的需求。
作业题二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现代农业推广:把有用的信息传授给人们,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的过程。
2.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3.集体指导: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次给许多人进行培训的农业推广方法。
4.大众传播:是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给广大农民的推广方法。
二、简答题1.简答农民采用创新的认识过程有几个阶段?(1)认识阶段。
(2)兴趣阶段。
(3)试用阶段。
(4)评价阶段。
(5)采用阶段。
2.简答如何实施农民培训。
(1)教师应具备对农村社会的调查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使用辅助教学设备的能力。
(2)了解农民学习心理(3)实施农民培训①培训时间的确定②选好培训的地点③培训师资的确定④培训对象的通知及报到注册⑤教学容与教学方法要适合农民向需要3.农业创新在传播中有哪些制约因素?(1)经营条件的影响;(2)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3)农民的自身因素影响;(4)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影响。
三、论述题1.使农民行为发生变化的因素有那些?请用图表述农民行为产生的机理,并说明与农业推广工作有何关联?(1)人的行为受人的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和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
二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
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三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2)农民行为产生机理:需要动机行为改变需要满足新需要(3)关联:(1)农业推广应依据农民需要提供技术与信息服务;(2)应用期望、激励调动农民积极性;(3)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增大推广期望值;(4)推广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推广人员及其合作者。
2.农业推广方法有哪几类?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怎样综合运用这些方法。
农业推广方法:(1)大众传播:包括,文字传播、视听媒介传播及静态列传播;(2)集体指导:包括,方法示、成果示、培训、农业报告会等;(3)个别指导:包括,农户访问、办公室咨询、田间实地指导、植物医院及、信函咨询等。
推广方法的综合运用:(1)依据技术创新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推广方法;(2)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推广方法;(3)依据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选择推广方法。
3.试述成果示的实施程序。
(1)制订示计划容主要包括:示的容、时间、地点、规模,预期指标,生产资料的来源及保障,观摩学习人员的围,组织形式,参观时期,讲解容,技术人员和示农户的义务和权利,观察调查项目及方法等。
(2)示地点(场所)和示户的确定(3)加强指导,创建高质量的示样板应将示技术的要点及相关知识耐心地传授给示户中的技术带头人,示技术的每个关键环节必须亲自参加。
此外,还应帮助示户协调解决生产资料的供给等困难事项,只有这样,才能使示技术成果的优越性充分挖掘出来。
(4)观察记载应按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地讲行观察记载,并将平均数记入观察调查记载表中,作为资料保存供总结使用。
录象可给参观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它可使示的过程较直观、系统地重现出来,可提高示的影响效果。
(5)组织观摩首先由推广人员介绍示的技术概况和本次参观的主要容,并发放有关资料。
接下来就是分组实地观摩,示负责人和示户要在带领参观过程中,及时解答参观者的各种咨询,并对某些不同观点交换意见。
最后到一个固定场所观看录像,由示负责人、示户代表和有关的领导人做总结发言。
作业题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2.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3.动机(Motive)是行为的直接力量,它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4.沟通:它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
即指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手势等,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爱好、知识等各种各样的信息的过程。
5.集体教学法是在同一时间、场所面向较多农民进行的教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1.简答创新的特性(1).相对优越性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一致性一致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同现行的价值观念、以往的经验以及潜在采用者的需要相适应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