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综合防尘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
没有防尘供水管路的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
为提高井下作业环境,保护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措施:一、矿井采掘接续计划本年度重点粉尘防治地点为采掘工作面、采煤机综掘机落煤、各转载点,完善防尘系统,有效防治粉尘。
二、防尘机构及职责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成员: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财务副矿长、通风副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安全副总工程师、地测副总工程师、调度室主任、安全科科长、生产技术科科长、机电运输科科长、通防科科长、地测科科长、培训科科长、监控室主任、保卫科科长、回采区区长、工程区区长及各单位的行政正职防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对粉尘危害进行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组织防尘规划的实施。
各单位都要按照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单位的防尘工作,并设置专职防尘人员。
综合防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职业危害防治科,负责综合防尘日常管理工作。
总工程师负责综合防尘制度管理工作;通风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做好综合防尘制度管理工作;通防科负责井下粉尘浓度检测及其他技术资料;运输区负责井下防尘设施的安装及维护;安全科负责井下防尘工作的监督考核工作;机电运输科负责机电设备的管理监督即机电设备无积尘;工程区负责掘进巷道的防尘工作,严格按照规定作业;技术科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按标准化内容指导井下工作;职业危害防治科负责职业病防治相关资料。
三、综合防尘方法1、通风防尘2、冲洗巷道3、安设水流净化水幕及捕尘设施4、采用水泡泥5、湿式钻眼6、喷雾洒水7、粉尘浓度测定8、个体防护四、防尘措施1、通风防尘措施通风的任务其中一条就是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为井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通风防尘是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累积的有效措施。
通风防尘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速,以排除粉尘,设计将风速控制在《煤矿安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并尽量靠近最优排尘风速。
为控制风速,设计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有风速传感器,时时检测各巷道的风速,使风速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速。
为防止风量过大,将积尘吹起,影响作业环境,通防区每10天安排测风员对全矿井风速、风量进行测定,防止出现风量过大或微风循环风现象。
2、冲洗巷道防尘措施(1)明确职责,各单位责任范围如下:①工程区:负责所开掘巷道的综合防尘工作。
包括防尘管路、喷雾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以及巷道粉尘清扫、冲洗等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各转载点喷雾设施的维护和使用;负责对井下主要大巷的刷白。
②回采区:负责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防尘管路的维护,各转载点喷雾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负责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超前支护段和采煤工作面的综合防尘,以及对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超前支护段以外巷道的粉尘清扫、冲刷。
③机电运输科:负责对井上运煤系统、井上、下车场、转载点等处的防尘设施的安装、使用、维护、煤尘清扫、巷道冲刷;负责各泵变所、绞车房粉尘清扫工作,负责运输系统底板浮煤的清理等工作;负责对井下主要进回风大巷的主要防尘管路安装、维护工作。
④运输区:负责对井下主要进、回风巷的防尘管路的粉尘清扫、巷道冲刷;⑤通防科:负责对井下隔爆设施的安装、维护工作。
(2)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刷沉积煤尘,定期对主要大巷刷白。
具体规定如下:①采煤工作面及煤壁50米范围内的巷道每班冲洗一次;工作面煤壁50米范围以外每天冲洗一次。
②开掘工作面100米范围内每天冲洗一次,开掘工作面100米范围以外及各运输巷至少每天冲洗一次。
③各皮带运输巷至少每2天冲洗一次,巷道底板的浮煤必须及时清理,无浮煤堆积。
④进风井井口20米范围内每班洒水降尘。
对各转载点由采、掘、运作业单位负责对尘源及距离尘源下风侧20m的范围内每班冲刷一次。
对皮带运输机巷以及其它煤尘较大的地点要经常冲刷。
⑤主斜井、副斜井、斜风井、主要进风巷、主要回风巷每月至少冲洗1次。
⑥对主要进风大巷每半年刷白一次。
⑦地面皮带运煤系统每天冲刷一次。
机电运输科地面车场及其它作业场所每天洒水两次。
⑧采、掘单位使用的机电设备,每班由包机人员负责清扫一次。
⑨机电硐室内(包括设备)由管理单位每班清扫一次。
3、安设水流净化水幕及捕尘设施防尘措施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巷、主要运输巷及运煤转载点等巷道中安设水流净化水幕及捕尘设施,在掘进或运煤时必须将喷雾打开,使其湿润后迅速沉降,有效控制粉尘的飞扬。
净化水幕及捕尘设施要专人管理,并定期维护检修,保证其喷头喷出的水成雾状,才能够抑制粉尘;捕尘网设施要经常的更换,以免粉尘布满,增大通风阻力,影响通风。
掘进工作面加设全断面捕尘设施降尘。
4、采用水泡泥防尘措施水泡泥就是将装水的塑料袋代替一部分泡泥,填于炮眼内,爆破时水在高温高压下汽化,然后以系散微粒为核心凝结,或凝结成雾粒,达到降尘的目的。
5、湿式钻眼防尘措施打钻过程中,将压力水通过钻杆送入孔底,以湿润粉尘,达到降尘的措施。
6、喷雾洒水防尘措施采煤机、综掘机喷雾洒水采煤机、综掘机分为内喷雾和外喷雾两种,外喷雾用于扑集空气中的悬浮矿尘,内喷雾则是通过切割机构上的喷嘴向割落的煤岩直接喷雾;截割煤时,打开内外喷雾,可以降低粉尘。
7、粉尘浓度测定(1)矿井必须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①总粉尘浓度,每月测定2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③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2)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粉尘浓度要求见下表。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要求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以时间加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粉尘监测采样点布置8、个体防护防尘措施井下各生产环节采取防尘措施后,仍有一些细微矿尘悬浮空气中,甚至个别地点不能达到卫生标准,所以应加强个体防护,为井下工人提供防尘口罩,对经常接触粉尘的工人要按规定岗前、岗中、岗后定进行体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井下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五、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1、主要运输巷道防尘(1)皮带输送机的转载落差,均不得超出0.5m,如果超过0.5m,则应安装合适溜槽或导向板传输。
所有转载点必须进行封闭。
(2)转载点必须安装自动喷雾装置,推广使用全封闭式转载点机械自动喷雾装置。
(3)煤仓放煤口,距矿车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0.4m。
(4)煤仓放煤口,应采用机械式联动喷雾装置或电动式喷雾装置,实现放煤同时喷雾,雾流必须罩住煤流或矿车。
(5)在装煤点下风侧20m内,设置一道能封闭巷道全断面的净化风流的水幕。
(6)载煤矿车在卸煤点卸煤时,应采用自动喷雾装置,实现卸煤同时喷雾。
(7)轨道运输大巷的重车道侧应安装自动喷雾装置,对通过的重车进行自动喷雾。
(8)运输大巷中应安设自控式风流净化水幕,净化水幕保持常开,实现行人通过时能自动停止喷雾,过后能自动恢复喷雾。
2、转载点机械自动喷雾装置安装(1)自动喷雾装置必须使用封闭式结构,将整个产尘部位全部封闭。
(2)封闭装置四周使用白铁皮或薄铁板制成方形,大小与刮板运输机或皮带运输机机头相匹配。
(3)封闭装置固定在刮板运输机或皮带运输机机头,迎风侧(即煤炭运出侧)使用门帘状结构,以方便运输。
(4)每处转载点喷雾装置安装不少于两个喷嘴,雾化效果良好。
3、隔爆设施在井下巷道中,采用安装隔爆水棚来隔绝煤尘爆炸,使用和安装必须符合MT157—87《煤矿用隔爆水槽、隔爆水袋通风技术条件》的规定。
(1)隔爆棚安装地点Ⅰ、主要隔爆棚应在下列巷道设置:①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大巷;②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和回风巷;③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
Ⅱ、辅助隔爆棚应在下列巷道设置:①采区内的煤和半煤巷掘进巷道;②采用独立通风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其他巷道。
Ⅲ、其它巷道采用冲洗或清扫巷道沉积煤尘与喷雾洒水相结合的措施。
(2)水棚Ⅰ、水棚分为主要隔爆棚和辅助隔爆棚,安装位置必须符合上述规定。
布置方式采用集中式。
Ⅱ、水棚用水量:集中式水棚的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主要水棚不小于400L/m2;辅助水棚不小于200L/m2;Ⅲ、水棚在巷道中的位置:①水棚应设置在直线巷道内;②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必须保持50~75m,与风门的距离应大于25m;③第一排集中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60~200m,第一排分散式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在30~60m;④在应设辅助隔爆棚的巷道设多组水棚,每组距离不大于200m。
Ⅳ、水棚排间距离与水棚的棚间长度:①集中式水棚排间距离为1.2~3.0m。
②集中式主要水棚的棚间长度不小于30m,集中式辅助棚的棚区长度不小于20m。
Ⅴ、水棚的安装方式:①水棚的安装方式,采用吊挂式。
②水袋的布置必须符合以下规定:断面S<10m2时,nB/L×100≥35%;断面S<12m2时,nB/L×100≥60%;断面S>12m2时, nB/L×100≥65%。
式中:n-排棚上的水袋个数;B-水棚迎风断面宽度;L-水棚所在水平巷道宽度。
4、检查维修:①平时检查、吊挂、小型维护由防尘人员负责;水袋的粘补工作设专人负责。
②井下隔爆设施安装的地点、数量、水量、安装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经常有专门人员进行维护,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
要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
5、严格落实各单位区域划分职责,实行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彻底杜绝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