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筑炉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21901-2006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组装的工业锅炉(压力级别0.1MPa≤ P≤16.0Mpa)砌筑工程。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施工技术资料;设计资料、筑炉施工图、砖型图、材料表、设计说明及技术规定等。
2.1.2 施工标准规范GB50211《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73《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T504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GB50309《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T10325《耐火制品堆放、取样、验收、保管和运输规程》;YB/T5083《粘土质和高铝质致密耐火浇注料》;GB2992《通用耐火制品形状尺寸》;GB10324《耐火砖的分型和定义》;JGJ1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SH3505《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2.1.3 锅炉筑炉工程施工方案。
2.2 作业人员2.3 材料验收、保管2.3.1 主要材料的检查验收2.3.1.1 工业炉砌筑工程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并应符合规程GB/T10325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并按现行有关的标准和技术条件验收。
12.3.1.2 运输耐火材料的车、船应有防雨和防碰撞措施,装卸时,应轻拿轻放,防止人为损坏。
2.3.1.3 运至现场的材料,均应具有质量证明书,不定形耐火材料应具有使用说明书,有时效性的材料应注明有效期限,材料的牌号等级和砖号等是否符合标准,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均应按文件进行外观检查或挑选,必要时应由试验室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3.1.4 耐火制品的外观检查是对制品的外形和线尺寸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尺寸的检查、扭曲的检查、缺棱掉角的检查,熔洞检查和裂纹的检查,耐火制品的检查应依现行标准进行检查。
2.3.1.5 耐火材料和其他筑炉材料应在出厂有效期限内使用,过期和怀疑变质的材料,必须经过检验证明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条件规定后方可使用。
2.3.2 贮存保管2.3.2.1 耐火材料仓库的面积应满足材料储备量的需要,仓库内地坪应平整坚实,仓库的屋面及四周严防漏雨渗水,仓库的四周应设排水沟,库内通风应良好。
2.3.2.2 在工地仓库内耐火材料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施工顺序堆放;(2)按炉子不同部位分别堆放;(3)按砖的不同规格和不同砖种分别堆放或砖垛;(4)所有砖垛均以标签标明砖种、砖量、主要尺寸及使用部位;(5)砖垛通道的宽度:人行道600mm以上,运输道为1.5~2m,砖垛与墙的距离应大于500mm;(6)耐火砖的堆放应整齐,同一砖号的砖垛内,只允许有一个不完整的砖垛。
2.3.2.3 保管耐火材料应预防潮湿,易受潮变质的材料,不得直接防于地面。
2.3.2.4 不定形耐火材料、结合剂和陶瓷纤维及制品,必须分别保管在能防止潮湿和污脏的仓库内,并不得混淆。
有防冻要求的材料,应采取防冻措施。
2.3.2.5 耐火材料和其他筑炉材料的保管与发放,应有专人负责,并按限额领料单发放。
2.3.3 耐火泥浆的要求2.3.3.1 筑炉耐火制品的耐火泥浆的耐火度和化学成份,应同所用耐火制品的耐火度和化学成份相适应。
泥浆的种类牌号及其他性能指标,应根据炉子的温度和操作条件由设计选定,耐火制品及泥浆应由同一制造商供应为宜。
耐火砌体一般采用的泥浆的种类和成份及技术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耐火砌体一般采用的泥浆种类和成份。
22.3.3.2 砌筑工业炉前,应根据砌体类别通过试验确定泥浆的稠度和加水量,同时检查泥浆的砌筑性能(主要是粘接时间)是否能满足砌筑要求。
泥浆的粘结时间视耐火制品的材质和外形尺寸的大小而定,宜为1~1.5min。
2.3.3.3 砌筑工业炉应采用成品泥浆,泥浆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规定砖缝厚度的30%。
2.3.3.4 调制泥浆时,应按规定的配合比加水和配料,应称量准确,搅拌均匀,不得在搅拌好的泥浆内任意加水或结合剂。
2.3.3.5同时使用不同泥浆时,不得混用搅拌机和泥浆槽等机具。
2.3.3.6 掺有水玻璃、水泥或卤水的泥浆,不应在砌筑前过早调制,已初凝的泥浆不得使用。
2.3.4 建设单位、承包单位供应的耐火材料及其他筑炉材料的检查验收报审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和供应商参加。
根据材料清单,检查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外形尺寸、合格证、检验报告、数量并如实填写材料验收清单。
2.3.5 进口的耐火材料及其他筑炉材料的检查验收,除报审业主、监理,还要请商检局及外商参加共检,并按检查验收规定,填写验收纪录。
2.4 主要施工机具2.4.1 施工机械灰浆搅拌机、砼强制搅拌机、磨砖机、切砖机、电焊机、木工圆锯、旋片式喷涂机、振动器等。
2.4.2施工工具大铲、瓦刀、铁锤、橡胶锤、大灰槽、小灰桶、锹锨、扁錾等。
2.4.3 起重吊装机具卷扬机、链式手动葫芦索具、吊兰等。
2.5 测量及计量器具塞尺、靠尺、游标卡尺、钢卷尺、盘尺、水平尺、水准仪、线坠、磅秤等,且在计量鉴定周期内。
2.6 作业条件2.6.1 开工审批及管理体系2.6.1.1 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齐全,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已进行。
2.6.1.2 施工方案已经审核批准,已进行技术交底。
2.6.1.3 施工场所已具备施工条件,施工管理机构已经完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正常运行,已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告知手续。
2.6.2 现场筑炉施工应具备下列条件2.6.2.1 锅炉应经水压试验合格和检查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方可进行筑炉施工。
2.6.2.2 所有砌入炉墙内的零件,水管和炉顶支吊装置的安装质量均应符合设计规定和砌筑要求。
2.6.2.3 链条炉排应经8h试运行合格。
2.6.2.4 认真核对与筑炉有关的锅炉本体各部位尺寸和炉体钢架、水冷壁、对流管束的垂直度,管子间距和平直度,以及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和炉排的相对位置等是否能够满足筑炉要求。
2.6.2.5 钢架、锅筒、联箱上安装用的临时支撑应拆除完毕。
2.6.2.6 材料检验合格,施工机械性能良好,并按需要进入现场,能够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2.6.2.7 电源、水源接至施工现场,道路畅通,施工场地平整,并有排水措施。
2.6.2.8 临时设施基本具备,现场安全措施可靠,并配备消防器材。
34 2.6.2.9 施工机械、材料有序放置,保护良好的施工环境。
2.6.2.10 劳动力组合配备齐全,技能培训合格,特殊岗位持证上岗。
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3.1.1 链条炉工艺流程:3.1.2煤粉炉工艺流程:3.2 工艺操作过程3.2.1 链条炉3.2.1.1 炉墙的砌筑(1) 冷灰斗炉墙必须在炉排安装前砌筑,砌筑前应配合安装进行基础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砌筑。
(2) 砌筑前应预先找平基础,冷灰斗炉墙的斜坡线应画在基础上,并拉线砌筑。
(3) 冷灰斗应先砌前后炉墙,然后砌两侧墙,前后炉墙的上部表面及两侧墙的上部三角部分,可用相应材料的浇注料找齐。
(4) 炉墙背面的炉渣应充填密实,边砌筑边捣实。
(5) 燃烧室炉墙砌筑前必须核对锅炉的纵横中心线和标高基准线,然后进行基础放线,应以本体安装的基准线为准,分别画出耐火砖、保温砖、机红砖和膨胀缝的墙体线,水平标高应以钢架立柱上的1m 水平点为准,作为基础,找平和安装炉墙内各种预埋件及留设预留孔的依据。
(6) 为控制砌砖层的统一层高和水平,应将红砖墙的层高(红砖厚度和砖缝厚度)逐层画在钢架立柱上,以作为砌砖时的依据,垂直度可画在钢架立柱上。
(7) 炉墙砌筑前应预先和基础找平,必要时应在最下层砖加工或用浇注料找平。
(8) 炉底和炉墙砌体与锅炉内设的炉排之间的间隙,应按设计规定的尺寸留设。
(9) 耐火砌体和隔热砌体,在施工过程中,直至投入设生产前,应预防受潮。
(10) 砌体的所有砖缝中,泥浆应饱满,耐火砖为总面积的95%,机红砖为总面积的90%,砖缝应均匀,其表面应勾缝,以加强砌体的严密性能。
(11)不得在砌体上砍凿砖,砌筑时,应使用木锤或橡胶锤找正,不应使用铁锤,泥浆干涸后不得敲击砌体。
(12)砌筑时,应尽可能选用棱角齐全,表面光洁的耐火砖,以保证砌体表面的整洁和严密,砖的加工面和有缺陷的表面,不宜朝向炉膛或通道的见火面。
(13)炉墙应拉线砌筑,砌体应横平竖直,砌砖中断或返工拆砖而应留槎时,应作为阶梯形斜槎,不应作为弓形槎。
(14)炉墙耐火砖每砌6~8层砖后,应向外墙伸出115mm长的砖进行内外墙的拉固,拉固砖在同层内应间断留设,上下层应交错。
(15)砌筑外墙红砖时,应准确留设烘炉排气孔,其长度应与红砖外墙的墙厚相等,烘炉结束,应将孔洞堵塞,排气孔的分布应均匀,大约每2m2左右留设一个。
(16)砌在炉墙内的骨架立柱,横梁与耐火砌体的接触面,应铺贴耐火陶瓷纤维制品。
(17)通过砌体的水冷壁集箱和管道的滑动支座,不得固定。
(18)炉墙拉钩砖的固定管件和耳板,应随砌体的相对标高位置,以砌体为准,随砌随焊,以保持拉钩的水平,拉钩应按设计放置,不应任意减少数量。
(19)水冷壁拉钩处的异形砖,不应卡住水冷壁的耳板,并不应影响水冷壁的膨胀,拉钩、挂钩处充填保温材料。
(20)托砖板上、下的耐火砖墙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对组合砌砖炉墙,托砖板上下墙面的错位应不大于10mm,下部的异形砖与托砖板之间和异形砖后部均应填满保温填充料。
(21)炉墙上的检查门、人孔、看火孔等一般为浇注料预制件,砌筑时,应按设计标高和位置放置。
(22)水冷壁管或过热器、对流管、省煤器等管束与墙面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23)凡炉墙内或穿过炉墙的金属部件、管子等,应缠绕耐火陶瓷纤维绳。
(24)砌砖时,灰缝必须错开并压缝,上下层不得有垂直通缝,多层砌砖时不得有内外通缝,砌砖的灰浆必须饱满均匀。
(25)锅炉的砌筑应由内向外,不得由外向内,以确保炉膛的正确尺寸,首先应将炉内的前后拱、折焰墙、锅筒等砌砖或浇注完毕,方可砌筑四周炉墙,四周炉墙的砌筑应同时进行。
(26)前后拱异形砖的砌筑,前后水冷壁管应平直,管距应符合砌筑要求,砌筑前应进行预排,砌筑应从锅炉中心线向两侧进行。
前后拱不定形浇注料的施工,前后水冷壁管应刷沥青2mm,然后进行浇注施工。
3.2.1.2 折焰墙的砌筑(1)砌筑折焰墙的管子必须平整,管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2)砌筑前应将异形耐火砖进行预排验缝,并按图纸排列顺序作好标识,异形砖如需加工,其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90%。
(3)带有固定螺栓孔的异形砖,应画出螺栓焊接位置,在试压前应全部焊完,砌筑时,螺母不应拧的太紧,所有螺栓孔应采用耐火浇注料找平。
(4)折焰墙在同层内应砌同一高度的异形砖。
3.2.1.3 不定形耐火材料的施工(1)浇注用的模板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模尺寸应准确并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变形移位,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对模板应防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