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质与保优栽培
水稻品质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只有良种、
良法配套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下面就水稻品质与其保优栽培分述如下:
一、选择最佳自然生态条件下种植
①气候生态条件:优质水稻最佳的开花期为25-30℃,小于23℃或高
于35℃不利,灌浆结实期为21-25℃,以日温26℃,夜温20℃,日平均温
度24℃最适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大小与成熟期
温度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低(≤20℃)垩白大小又趋增大。根据这
一条件,结合我市气象资料,我市优质稻最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应安排
在8月下旬至9月15日最为适宜。为此我市优质米生产应以双晚、单晚生
产为高档优质米,中稻为中高档优质米,早稻只能生产中质米和一般大米。
②土壤生态条件:生产优质米地区的选择应远离城市郊区,土壤、水
源不受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2.5%以上,偏酸,营养元素丰富,氮、
磷、钾含量中等偏上,有一定含量的微量元素。
二、合理选用优质品种
目前我市示范推广的主要优质品种有:
①双季晚稻和单晚:籼稻为“培两优288、协优64、金优207、金优
284、丰源优272、T优207、中优448、荆楚优148、新优188、丰优9号、
农丰优909、农丰优299”等。粳稻为“宁粳2号、宁粳3号、镇稻6号、
皖稻90、当育粳2号、武运粳7号、安选晚1号、扬粳4227”等。
②中稻:以籼稻为主,主推“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两优6326(皖
稻119)、两优培九、两优华六、天协6号、两优1号、丰两优6号、4号、
广两优66、新强8号、两优0293”等。
③早稻:主推“早籼14、香两优68、嘉育948、协优9279、中鉴100、
舟优903、皖稻47”等。
在选定好某一优质品种后,必须做到一村一品,便于保纯、保质、创
名牌产品,单独收购、贮藏、加工,促进销售。
三、培育带蘖壮秧,促早发栽培
壮秧是高产的基础。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做秧田,施足基肥,整平大
田开沟做畦。稀播:秧大田比为1:8-10,杂交稻亩播量12-14公斤,常
规稻25-30公斤。播后踏谷。出苗至二叶期秧板保持湿润,二叶一心至移
栽以浅水为主。上水时施一次断奶肥,每亩尿素5公斤,移栽前5天施一
次送嫁肥,每亩尿素5-6公斤。
四、适当合理稀植
据试验密度过大可造成外观、加工品质变劣(出糙率、精米率、整精
米率降低),密度太稀则产量明显下降。具体要因品种特性、生育期长短、
田底肥瘦,种植季别而综合考虑,做到米质与产量兼顾。在适宜密度范围
内适当稀植,在我市一般中、单晚稻每亩可栽1.8-2万穴,每穴1-2粒谷
蘖苗,实行宽行窄株配置(4*8或4*9寸);双季早、晚稻每亩可栽2.2-2.5
万穴,每穴4-5个茎蘖苗。
五、科学施肥
施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可控栽培因素之一。据研究氮、磷、钾对
稻米品质均有影响,影响最大的是氮。增施氮肥可提高整精米率和蛋白质
含量,垩白面积和垩白粒率下降,使胶稠度变硬。在施肥时期上追比不追
垩白面积减少,而且后期追肥效果更为显著。对蛋白质的影响最大的在减
数分蘖期和以后施用氮肥,可提高蛋白质含量10-30%,相反而对直链锭粉
的含量则下降,因此穗期施用氮肥对稻米品质影响极大。其次是钾。增施
钾肥可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及大小。磷肥也有一定影响。微肥以
稀土、MO对改善品质作用较大。
在施肥目标上应以高产、优质兼顾。以中等及偏上肥力田块为例,按目标
产量亩产700公斤和品种特性确定总施氮量一般为15-17公斤,基肥与追
肥的比例应以5:5或6:4;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特别要注意氮、磷、钾
的搭配比例,一般为1:0.5:1,要补施微肥。在施肥方法上,基肥宜采用
全层施肥法,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为基、追肥各半。应注意水稻的中后
期(孕穗期至抽穗期)追肥,以达到提高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蛋白质含
量。
六、有水灌溉—促苗送老灌溉法
据试验灌溉水分不足会造成稻米外观垩白增加,出糙率、精米率、整
精米率、精米千粒重均趋减少,糊化温度级别提高,直链淀粉、蛋白质含
量减少,为此水稻整个生育期必须做到有水灌溉,合理用水,推广“保苗,
送老灌溉法”,即:前期分蘖期有水层,灌浆结实期间隙灌溉。做到前期土
壤通气好,中期不晒田,后期有水送老。
七、搞好病虫预报,减少用药
提倡综合防治,准确预报,控制药量,以早防为主,以抽穗前期用药
为佳,选择好高效低毒农药,以保证稻米的卫生品质。
八、适期收割
过早收获会造成裂纹米,青、死米增多,整精米率显著下降;过迟收
获,加工品质变劣,垩白粒及垩白面积均随推迟而增加的趋势,透明度变
差,外观品质下降,影响商品性。据此适宜的收获期应在成熟度达85%时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