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植物。
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
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
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比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
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第一节优质水稻应具备的特征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
优质水稻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
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营养丰富、卫生达标等四个特征。
稻米品质是由遗传因子、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及加工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稻米的内在品质主要是遗传因子决定,同时受气候生态、土壤生态及栽培管理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的品质存在着不同的环境表达,因此,应建立和完善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提高稻农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目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高产的因素一、气候条件水稻是喜温和感光作物,生长期要求适温、光足,而我市常出现两头低温,中间光照不足,又有高温热害,有的年份寒露风来得早,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
即3月下旬至4四月上旬早稻育秧期间有倒春寒,水稻播种后易引起烂种、死苗;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些年份梅雨期雨水天气多,光照不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影响中稻扬花灌浆,9月上中旬的寒露风又影响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
二、栽培技术有的地方和部分农民,种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而没有采取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施肥结构不合理、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力,水肥管理不当,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质高产特性,造成单产不高,效益不佳。
三、品种多滥杂全市目前主推品种不明显,早、中、晚稻种植品种多达60多个,该稻谷品质一致性差异较大,很难生产优质稻米。
第三节水稻优质高产的水肥条件和土壤条件一、水稻优质高产的需肥规律和施肥的基本方法1. 优质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据测定水稻每生产500㎏稻谷的需肥量是需要氮素8.5—12.5㎏,需要五氧化二磷4—6㎏,需要氧化钾11—16㎏。
而在不同的时期需肥量是不相同的,一般的水稻品种在拨节期以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全生育期需肥量的50%以上;拨节至孕穗期间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是全生育期需肥量的35.6%、11.6%和26.7%;孕穗至抽穗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是全生育期需肥量的9.5%、31.6%和10.8%。
2.优质水稻高产的施肥原则:总原则是平衡施肥。
(1)、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有机肥营养全面,能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肥效,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化肥见效快有效成分含量高,二者科学结合施用有利于促进水稻高产优质。
(2)、底肥与追肥相结合常规稻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双季稻的早晚稻一般底肥占全生育期用肥量的70%左右,追肥占30%左右;中稻底肥占全生育期用肥量的60%左右,追肥占40%左右,杂交中稻底肥和追肥各占一半或偏重追肥,但具体操作须根据品种而异。
(3)、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结合水稻生产所需土中的营养元素氮、磷、钾为需要量最大的三要素,硅、硫、钙、镁为必需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为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除少数从空气和水中获取外,大多数都靠水稻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
水稻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籼稻为1:0.5:1.2,粳稻为1.2:0.5:1,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水稻田普遍缺锌,尤以湖田为重,还有部分稻田明显缺硼。
3.适合我市优质水稻高产的几种施肥方法(1)、“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这是双季稻的早晚稻高产栽培普遍使用的施肥方法,要求做到:底肥足、面肥速、追肥促、蘖肥早、蘖肥重、穗肥补、粒肥巧,前期“一轰而起”,分蘖末期晒田控苗,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
(2)、“平衡促进施肥法”此法要求底肥减少至全生育期用量的40%, 磷肥可全部施下,分蘖肥做两次施下,分别于移栽后5天施尿素6㎏、移栽后10天再施尿素8㎏、氯化钾8㎏,栽后20天晒田。
幼穗分化前期补施促花肥尿素3㎏、氯化钾5㎏,幼穗分化后期再施保花肥尿素4㎏左右,以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形成大穗。
(3)、“控、重施肥法”此法为杂交中稻“稀、控、重”高产栽培技术的施肥方法。
即稀播稀植,每亩10万基本苗的全提下控制底肥和分蘖肥的用量,加大穗、粒肥用量。
底肥中氮肥占全生育期用量的40—50%,分蘖肥占10%左右,其余的40—50%作穗、粒肥用,穗粒肥要分两次施下,一次于孕穗初期施尿素7.5㎏作为促花肥,另一次于孕穗中期再施尿素5㎏作为保花肥。
因杂交中稻多以大穗夺高产,基本苗较足,少施分蘖肥,重施穗粒肥有利于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形成壮杆大穗,夺取高产。
二、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稻田灌溉方式1、水稻的个体生理需水水份占水稻的活体重量的70—90%,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水稻体内一切生理活动的溶媒和环境因素。
2、水稻的群体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营造高产栽培的环境而消耗的水份。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利用水份对温度、氧气和养分进行调节,达到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调肥的效应。
如遇高温或寒潮时可以灌深水降温或保温;长期淹水的稻田土壤中还原物质易毒害根系出现僵苗,排水后能促进根系生长;“水是肥的开关”,通过控制田间供水状况可以调节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分蘖期保持浅水层能促进对氮磷的吸收,有利于早生快发,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可限制氮磷的吸收而促进对钾肥的吸收,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形成壮杆大穗。
3、我市几种稻田的灌溉方式(1)、爽水田这种稻田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保水性和通透性好。
其灌溉方式多采取前期浅水灌溉,中期一次晒田或多次轻晒,后期干干湿湿的方法。
即“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含苞、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灌溉方式。
(2)、冷浸田和深泥田这类稻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长期处于还原状态,土壤肥力因素不协调,水稻前期发苗缓慢,容易僵苗坐蔸,我市的这类稻田分布在湖区和山垄。
其灌溉方式应采取前期间隙湿润灌溉,多次晒田,后期勤灌浅关、湿润灌溉的方法,以提高土温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有毒物质。
(3)、望天收的天水田这类稻田多分布在山坡或丘陵坡地上,灌水困难,地下水位低。
其灌溉方式应采取长期保持水层,雨季可湿润灌溉。
三、高产稻田的土壤要求总的要求是肥力因素协调稳定而持久,酸碱度适中,无毒性物质,具体要求是:(1)、耕作层深、软、松、肥。
(2)、保水、保肥、供水、供肥性能好。
(3)、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
第四节优质水稻高产栽培主要技术一、选用良种发展优质稻,关键在品种。
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的基础。
优良品种的基本要素是高产、优质、适应性好、抗逆性强。
目前主推的优良品种早稻有鄂早18、鄂早14、两优287等品种,中稻有扬两优6号、两优培九、珞优8号、丰两优1号、Q优6号、培两优3076等品种,晚稻有荆楚优148、鄂粳杂3号、鄂晚17号等品种。
农户在选用品种时要根据品种特性和茬口安排等因素作出合理的安排。
要求同一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提高稻谷的一致性,以便加工出优质稻米。
二、适时播种,培育稀壮秧早稻保温育秧在我市一般应于3月下旬播种,早熟品种、露天育秧、后三田茬口可适当迟播;中稻“一种双收”可于4月上旬播种,一季中稻应于5月中旬播种,以免扬花灌浆期遭遇高温热害;二季晚稻品种绝大多数应于6月20—25日播种。
同时施用一定数量的底肥,秧田底肥应以腐熟的农家肥料为主,一般亩秧田在早春施人畜粪1000㎏、整田时施优质三元复合肥15㎏。
中晚稻秧田底肥一般只施磷钾肥,不宜施氮肥。
无论早、中、晚稻品种都要按照其特征特性的要求确定播种量,并加强秧田期水肥管理,确保培育稀播壮秧。
秧田与大田比例控制1:6~7,大力推广精量播种技术。
中稻和晚稻秧苗达到1叶1心时,应采用15%的可湿性多效唑200克兑水100公斤喷施,控苗促蘖。
同时大力推广免耕抛秧等轻简化栽培技术。
三、施足底肥大田施用底肥的总原则是测土配方,施肥结构平衡合理,常规稻底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用量肥的60—70%,杂交稻底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用量肥的50%,一季中杂底肥用量占全生育期用量肥的40% ,但磷肥要全部施下。
按亩产500㎏稻谷的产量标准,我市的稻田底肥每亩施绿肥1000㎏、过磷酸钙40—50㎏、氯化钾或硫酸钾5—10㎏、硫酸锌0.5—1㎏,无绿肥田块加饼肥70㎏、碳酸氢铵15㎏。
四、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品种以30—35天秧龄、5.5—6片叶移栽为好。
从时间上要求我市的早稻以“立夏”之前移栽、中稻以“夏至”之前移栽、二季晚稻以7月底以前移栽为好。
移栽时大力推广机械插秧。
大田密度应根据品种和施肥水平而定,双季稻的早晚稻常规稻每亩基本苗20—25万、杂交稻10—12万。
一季中稻常规稻每亩基本苗12万左右,杂交稻8万左右比较适宜。
五、大田管理1、返青分蘖期田间管理本阶段一般经历25—35天,管理目标是早生快发,一轰而起。
(1)、科学管水要求寸水返青,薄水分蘖。
(2)、施好分蘖肥分蘖肥是促分蘖争有效穗的重要措施。
一般双季稻的早晚稻分蘖肥以“一促一补”的方式为好,即移栽后5天亩施尿素5㎏、氯化钾3—5㎏,再过5天看苗补施2—3㎏尿素。
但三熟制稻田应一次施下。
一季杂交中稻分蘖肥应适当控制氮肥。
(3)、中耕除草本阶段应进行2—3次,结合施肥效果更好,还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
积极推广应用“金稻农”、“漯效王”等新型药肥,施肥除草一体化,有省工增效之功。
(4)、防止僵苗僵苗主要出现在早稻。
我市低洼湖田、冷浸田都有一定面积,容易使早稻僵苗坐蔸,我市早稻出现僵苗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中毒型、缺素型、冷害型,防止僵苗应采取综合措施,以防为主,如切实做到配方施肥、不施未腐熟的农家肥、避免长期关水、培育壮秧,易发僵苗的深泥田冷浸田还要早晒田、多晒田、重晒田,烂泥田还可以施石灰中和有毒物质。
(5)、防治病虫害我市水稻前期早稻主要有二化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