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诵读4——国学经典诵读《老子》《庄子》《周易》《礼记》等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逍遥游》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资料免费《齐谐(xié)》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yǐ)矣。
且夫(fú)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yǐ)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ɡ)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ɡ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高三语文每日诵读3——6汤之问棘也是已(yǐ)。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yuè)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pénɡhāo)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f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nénɡ)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yǐ)矣。
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fú)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ɡ)然善也,旬有(yòu)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f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名言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4、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5、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山木》8、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9、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0、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让王》13、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14、凫胫虽短,续之则优;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16、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老子》名言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出自《老子》的成语功成身退—无为而治—天长地久—金玉满堂—视而不见—天大地大—以柔制刚—知足常乐—出生入死—敢为天下先—哀兵必胜—以德报怨—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受宠若惊—芸芸众生—无中生有—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出自《庄子》的成语扶摇直上、鹏程万里—御风而行—越俎代庖—大相径庭、不近人情—形如槁木—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旁门左道—盗亦有道—唇亡齿寒—人人得而诛之—独来独往—善始善终—莫逆之交—冥冥之中—勃然作色—虚与委蛇—不徐不疾、得心应手相濡以沫—吐故纳新—见笑大方—井蛙之见—夜以继日—望洋兴叹—何罪之有—君子之交淡若水—亦步亦趋—哀莫大于心死—失之交臂—不知天高地厚—无所不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捉襟见肘—分庭抗礼—变化无常—大同小异—叶公好龙—对牛弹琴—能者多劳—螳臂挡车小巫见大巫—支离破碎—每况愈下—沉鱼落雁—白驹过隙《周易》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礼记》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9、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1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1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孙子兵法》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3、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4、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战国策》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2、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3、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楚辞》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楚辞·卜居》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卜居》)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5、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宋玉对楚王问》)《荀子》1、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韩非子》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淮南子》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杂家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鹖冠子·天则》2、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武王伐纣平话》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齐·杜弼《檄梁文》出自《史记》的名句1、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4、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5、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7、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1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13、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1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不如士之谔谔。
1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6、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1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1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史记·淮阴侯列传》1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空》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22、明修栈道,暗度陈仓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