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每月一次
液病房)
B 超介入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导管室 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每月一次
产科手术 空气( 2 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室
每月一次
门诊手术 空气(手术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室
每月一次
外一(烧 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伤人员手 房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以掌握本院医 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 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 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 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 本量不少于每年应监测人数的 10%,漏报率低于 10%。
4、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定 期向全院反馈。
5、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 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 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查率≧ 96%,医院感染现患率≦ 10%;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 1.5 %。
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
科室
监测项目或物品
监测频率
I C U 空气(监护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腹腔镜、显微支气管镜、关节镜等镜腔 手 术室
空气( 2 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抽 查) 每月一次
产 房 空气(隔离产房、产房)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空气(包装间、无菌间)物体表面(无菌间) 、医 每月一次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灭 菌剂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4) 内窥镜 a、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每季
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b、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 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任 何微生物。 (5) 、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生物学监测。 (6) 、污水、污物 a、污水余氯每日 2 次监测。 b、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c、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包括对空气、 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 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 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 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有 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 附件: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表
达到 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 《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
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应达到 高水平消毒,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 ( 1)压力蒸汽灭菌 a、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物品、消毒员 等。 b、化学监测:常规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采用快速压 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 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c、B-D 试验:每日一次。 d、生物监测:每周一次,有植入物时每锅进行生物监测;低温等 离子灭菌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 2)紫外线 a、日常监测:登记照射时间、累计使用时间、使用人签名,每周 一次擦拭记录。 b、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c、监测仪器每年校正一次。 (3) 消毒剂 a、化学指示卡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
务人员手
消毒供应 中心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生物监测 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
每周一次 每日一次
无菌物品抽检
每月一次
NICU
空气(监护室 2 间)、物体表面(暖箱内壁) 、医务 每月一次 人员手
空气(透析间)、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血液净化 透析用水、入口液细菌培养
每月一次
透析用水、透析液内毒素
每季一次
内四(血 空气(监护室)、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母婴同室 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每月一次
空气(胃镜室、肠镜室)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 每月一次
内镜 胃镜、肠镜等内腔、使用中的灭菌剂
每月一次( 抽 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