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高考题型分类突破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考前一个月增分提能攻略:高考题型分类突破

高考题型分类突破5.1概念模型类突破题型特征概念原理分析型试题,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正确区分易混概念,理解相关生理过程的原理。

同时,要求考生能运用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时,往往是给出一定的生命现象,要求考生作出一定的解释或进一步的推测。

在中学生物教材中,主要介绍了物质运输原理、渗透吸水和失水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 数量的变化规律、DNA的复制与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遗传的基本规律、生命活动的调节原理、生物变异的原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这些内容是历年高考的主要考查点。

解题模板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地掌握其概念的本质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此类试题解题思维模板如下图:找准、找全中心词语(也就是主要概念)题型训练1.以下关于蛋白质及其对应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物激素都是蛋白质,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B.神经递质受体位于突触前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C.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生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长骨的生长解析:动物激素有蛋白质、多肽类、固醇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衍生物等;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能与递质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利用体液中的抗体消灭抗原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长骨的生长。

答案:C2.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解析: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对某个体而言,在其有生之年,可能有很多基因尚未表达;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遵循中心法则,但不遵循分离定律;因为基因重组,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

答案:D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细胞是通过细胞增殖产生的B.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细胞内DNA转录和翻译过程均有特定运输工具搬运原料到指定位置D.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与核仁有关解析: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老细胞通过增殖可以产生新细胞,A正确;生物膜系统的各成分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化学成分相似,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支架的膜结构,B正确;转录过程不需要特定的运输工具,C错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核仁,但细胞中含有核糖体,D正确。

答案:C4.下列关于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和激素都要经血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B.神经递质和激素都是由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C.有些能分泌神经递质的细胞也可以产生激素D.只有部分激素属于蛋白质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充满的液体应该是组织液;下丘脑神经细胞也可以产生多种激素;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答案:A5.下列有关食物链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若A以B为食,则A消化道内未被利用的能量也属于A所同化能量的一部分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C.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D.如果经干旱环境的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解析:动物体消化道内未被利用的能量属于这一营养级给分解者的一部分,没有真正被同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营养级复杂程度相关,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在生态农业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

答案:B6.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B.初次接触花粉时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解析:饥饿时,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多,以提高血糖浓度;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而不是初次接触;中暑与神经、体液调节都有关系;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有直接关系。

答案: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蛋白的产生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只有缺失和增添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能使子代的基因数量发生改变D.衰老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不发生改变,癌细胞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解析:A选项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造成的,癌变的特点之一是糖蛋白减少,所以可以推测糖蛋白的产生与这两种基因有关;B选项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是由于含有矮茎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引起的,而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交叉互换重组、自由组合重组、基因工程和转化四种方式;C选项染色体结构变异还包括易位和倒位,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也可能使配子的遗传物质增加或减少;D选项细胞衰老的学说目前有两种: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其中端粒学说认为细胞分裂时端粒逐渐缩短,而端粒是高度重复的一段DNA序列,所以衰老的细胞其遗传物质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A8.图1是某同学研究单侧光照和匀速旋转对植物生长方向影响的装置图(小盆不透光),图2是另一位同学提取和分离菠菜叶中色素的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的方向与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有关B.图1中植物的芽向内侧生长,根向外侧生长C.图2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色素丁D.如果植物缺乏镁,则图2中的各种色素含量都会减少解析:图1中由于转盘匀速旋转,小盆又固定于转盘上,故单侧光能够均匀照射植株,对生长素分布无影响。

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植株外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

又由于芽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所以对于芽来说,向内侧弯曲生长,而根向外侧弯曲生长;图2中扩散距离越远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大;图2的四种色素中,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有镁,所以缺乏镁时,只有叶绿素a、b的含量会减少。

答案:D9.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a只能在植物叶肉细胞内进行B.过程a、b、c都能在水稻细胞的细胞器内完成C.过程b能在酵母菌缺氧时进行D.过程d只有高等动物和乳酸菌能进行解析:过程a可能是光合作用,也可能是化能合成作用。

在水稻细胞内,过程a代表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进行;过程b是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过程c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过程d在部分植物细胞内也能进行,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甜菜的块根。

答案:C10.下列调节过程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B.在一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C.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D.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解析:A项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浓度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B项某些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大量猎杀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甲状腺细胞产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D11.人体包含数以十亿计的细胞,由这些细胞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精细调适的系统,且每个细胞都包含细小的受体。

受体的作用是让细胞感知所处环境,进而调整并适应环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信息分子甲的受体仅存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则甲由垂体合成及释放B.如果信息分子乙初次刺激人体,使细胞M分化成浆细胞,则细胞M可能是记忆细胞C.如果信息分子丙是一种含碘的化合物,则丙可能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部分分泌活动D.如果组织细胞膜上缺少胰岛素受体,则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降低解析:选项A,靶器官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信息分子应是抗利尿激素,而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选项B,信息分子乙应是抗原,抗原初次刺激人体时,人体内不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选项C,含碘的化合物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选项D,胰岛素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若组织细胞膜上缺少胰岛素受体,则会影响胰岛素发挥作用,血糖浓度不会降低。

答案:C12.下列生命过程与生物膜无直接关系的是()A.受精作用 B.抗体的分泌C.性激素的合成D.翻译过程解析:受精作用是通过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实现的,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及流动性;抗体是蛋白质,其分泌过程为胞吐,通过囊泡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实现;性激素属于脂质,其合成是在内质网中完成的;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无膜结构,D项正确。

答案:D5.2图解图示类突破题型特征生物图解图示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过程和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知识、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

图解图示型试题主要有两个特点:(1)新情境:以图像、图形或流程图为试题的信息来源,即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2)重能力:该类试题是以生物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作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而命制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迁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图解图示的识别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模板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

解题思维模板如下:题型训练1.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

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解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项正确;突触结构包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不能说属于突触前膜,B项错误;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C项正确;免疫包括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