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一)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压油腔 吸油腔
主动齿轮由凸轮轴或曲轴驱动旋转, 在吸油腔内,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逐渐脱 离啮合,吸油腔容积增大,机油被吸入吸 油腔,并由齿轮与泵壳的齿隙带入压油腔, 在压油腔内,主动和从动齿轮逐渐进入啮 合,压油腔容积减小,机油被排向润滑油 道。。
从动齿轮
壳体
主动齿轮
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润滑系统组成及主要部件
润滑系统组成
①润滑油储存装置:油底壳 ②润滑油升压装置:机油泵 ③润滑油冷却装置:机油散热器 ④安全和限压装置:限压阀、旁通阀 ⑤润滑油滤清装置: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 ⑥润滑系工作检查装置:油压传感器、油温传感器、机油尺
机油泵
作用: 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 内不断循环。 分类: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式机油泵 和内啮合式机油泵两种。
液压
润滑
密封
润滑系统
缓冲
冷却
防锈
清洗
润滑五大类型
飞溅润滑
利用运动零件激溅或喷溅起 来的油滴、油雾润滑摩擦面
压力润滑
利用机油泵使润滑油产生压 力,强制送到各表面
复合润滑
飞溅—压力润滑
注油润滑
定期加注润滑脂,如水泵、 起动机、发电机等件的轴承
自润滑
用自润滑轴承代替普通轴承 如尼龙、二硫化钼等
飞溅
自润滑
特点: 摩擦面没有外露, 载荷和运动速度大, 如主轴承、连杆轴 承、凸轮轴承、平 衡轴轴承表面等。
凸轮轴轴承 连杆轴承
压力润滑为主, 飞溅润滑为辅的复 合润滑方式 。
注油润滑
特点: 定期加注润滑脂, 如水泵、起动机、 发电机等件的轴承 。
自润滑
特点: 用自润滑轴承代替 普通轴承,如尼龙、 二硫化钼等 。
压力
润滑系统
注油
复合
特点: 适用摩擦面露在外 面、载荷轻、运动 速度小的零件如气 缸壁、活塞、活塞 环、活塞销以及配 气机构的凸轮、挺 杆等零件。
飞溅润滑
特点: 适用摩擦面露在外 面、载荷轻、运动 速度小的零件如气 缸壁、活塞、活塞 环、活塞销以及配 气机构的凸轮、挺 杆等零件。
飞溅润滑
压力润滑
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
转子齿形齿廓结构, 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 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 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 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N 个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 动,这N个工作腔的容积 是不断变化的。
进油腔
出油腔
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
在进油腔,由于转子 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 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 转子继续旋转,机油被带 到出油腔,这时,转子正 好进入啮合,使这一空腔 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 油从齿间挤出并经出油道 压送出去。
压油
吸油
机油泵的实际供油量比润滑系 统每循环油量大2-3倍,多余 的机油经限压阀流回油底壳。
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
进油
出油
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 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 不同心而存在偏心距,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 沿同一方向转动。
主动内齿轮
从动外齿轮
壳体
如果内转子有 4个凸齿,外转子有 5个凹齿,这样内、 外转子同向不同步 的旋转。
案 例
发动机润滑系统(一)
汽车构造系列培训课程
润滑系统作用与类型 润滑系统组成及主要部件 润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润滑系统作用与类型
润滑系统功用?
润滑系统七大功用
润滑
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少摩 擦阻力和磨损,减少发动机 的功率消耗。
密封
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 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 防止漏气或漏油。
进油腔
出油腔
随着转子的不断旋转,机油就不断地被 吸入和压出。
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 轻,吸油真空度较大,泵油量大,供油均匀性好, 成本低,在中、小型发动机上应用广泛。
压油腔
吸油腔
实质所有的机油泵结构内部均分为吸油腔和压油腔, 在吸油腔容积增大,机油被吸入,而在压油腔内容积减 小,机油被排出。
冷却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还 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 起冷却作用。
液压
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 液压挺住,起液压作用。
防锈
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 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 蚀生锈。
缓冲
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 吸收冲击并减少振动,起减 振缓冲作用。
清洗
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 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 其他异物。
说明: 1.不论亲是小哥哥还是小姐姐, 都可以参加推广活动, 但是推广的朋友必须是小姐姐呦! 禁微商!禁微商!禁微商!
2.推广方式: 微信内以“微信名片”的形式 发送至好友,好友添加后 微信会自动统计累计亲的加人数据, 包括“人数”“奖励金额” 微信内回复“统计”即可查看数据 微信内回复“提现”即可申请提现 表中赠送内容可累计后一起兑换, 微信内回复“人工客服”, 告知想要兑换的内容“序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