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艺术设计大师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艺术设计大师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 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
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
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
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 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 1975年设计的“1945年的 胜利”这张海报,采用类似 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 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 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 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 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 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 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 奖。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 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 种视觉愉悦。
•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 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 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 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特·兰 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 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 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 在了他的脑海里。兰堡对土豆 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 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他的土 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 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 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 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 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 着。
• 1984年《UCC咖啡馆》海 报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 正负纹理交错,造型成众 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并 呈螺旋状重复并置,突出 咖啡这一主题图形又不失 幽默情趣。我们称这种将 主题图形分置并列呈现出 相互回转展开的动态意味 的手法,为"放射状图底反 转"。
西摩·切瓦斯特
•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 毕业于美国Cooper州 立艺术学院,1954年 创立著名的波什平 (Pushpin)集团公司,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 AGI、AIGA会员,导 向了20世纪新美国视 觉设计运动。
田中一光
• 田中一光是日本平面设计协会、 AGI( 国际平面设计协会 ) 成员, 日本卓有成就的平面设计家, 对战后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有 很大贡献,在世界平面设计界 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他把现 代设计观念揉和到日本传统艺 术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 优雅、素净和单纯,富有一定 的表现主义色彩,设计语言简 洁洗练、意境清新、形式优美, 在融合东西方传统美学观念与 东西方文化特征之间,有独到 的思路与手法,以其独特的表 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以及鲜明 的个性,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了 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运动。
福田繁雄《F》海报系列,主画面为福田名字的首字母"F", 对该字母进行变化。该系列又不同于"贝多芬"系列中以发部 轮廓为基本形态,在其轮廓内部根据主题内容进行图形元 素的置换,而是以"F"为基本型,作者对其以往在众多平面 作品中惯用的图形符号或表现方式进行的重现。如矛盾空
间、图底反转等错视原理和手法的运用,坐着的女孩和奔
佐藤晃一作品设计表 现有很多跳跃的地方, 像日本的一种短诗--俳 句,语法、字句、节 奏凝练而跳跃的含蓄, 在没有着笔的空白处, 会感到非常的魅力。 那是纯日本、纯感性 的世界,这种超越理 智的艺术世界,无疑 是直接继承了王朝文 学的精神。
长期形成 的以方格骨格为设计基础 使
整个版面带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 感以及秩序感。
• 田中一光于1980年设计的能剧海报《 第二十七回产经观 世能》把版心放在画面的正,主 体图形主要由实形构成, 但也明显感觉到虚形的存在,画面的主体图形能面通过文 字,色彩以及虚实的导向作用,把观者的视觉引向画面的 视觉中心。主体图形通过虚实、明度、肌理等视觉元素的 强调与对比。更加突出了主体形象。画面中大量的空白。 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同时也更加突出海报的 主题。
岗特兰堡
• 岗特兰堡招贴画多次在国 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 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 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 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 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 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 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 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 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 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 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 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 面效果的突破。
《日本舞蹈》
• 以脸作为主题形象。整个版面都是 由均匀排列着的方格组成,并由不 同的几何图形等形状组成。大师把 机械的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安排在 面积完全均匀并且完全对齐的方格 骨格上。方式把他们编排起来,给 观者带来的是整个版面严谨的 秩序 感和理性的工整感。在如此理性的 方格骨格的编排 下画面可能是机械 就 充满了生机,尤其是那双红色的眼 睛以及粉红色的一 横通过两块方格 排列一起的白色背景,十分吸引观 者 的注意力。编排在方格骨格中的 几何形体,体现出版面 的稳定性。
跑着的动物形象的运用等。使其作品打上福田的符号,成 为其异质同构中的又一代表性作品。
• 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 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 福田就开始利用 “图”、 "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 系来探究错视原理。作 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 形成男女的腿,上下重 复并置,黑色"底"上白 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 "上黑色男性的腿,虚实 互补,互生互存,创造 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 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 转"。
来讽刺美国对越南的无理干涉,
并激发美国民众考虑受战争侵
袭的越南人民的感受,从中可
看得出切瓦斯特作为一名艺术 家其热爱民主、和平的人文主 义情怀。
• 《三分钱的歌剧》(The Three Penny Opera)是 切瓦斯特的一幅画册封面 作品,他利用平面设计中 不同的风格,如德国表现 主义的木刻、超现实主义 的空间布局以及大胆的色 彩表现与画册的宣传功能、 歌剧的音乐调性相呼应。 这种打破以往传统刻板的 写实面貌,将个人的歌剧 观念通过形象来体现,正 是其观念与形象融合的魅 力所在
• 图中锥形聚集的运动 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 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 呈发射状运动。因为 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 向性,平面中的画面 不再单调,反而凸显 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 张力。如此,人们的 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 集点,疏密得当的安 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 散效果更加强烈。
福田繁雄
• 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 1967 IBM画廊个展(纽 约),1997 日本通产省设 计功劳奖--紫绶勋章, 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 评委,曾任日本平面设计 协会主席、国家平面设计 联盟(AGI)会员、美国 耶鲁大学、中国四川大学、 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 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 誉主任
• 在切瓦斯特的设计作品中,异质同构是十分常见的表现手法。他 似乎十分热衷于忽略对象的外形,将组合要素中的内部材质的改 变或影响来塑造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和心理震撼。如左图是切瓦 斯特异质同构应用的典型代表作品。他将钢笔与房子同构,两种 元素连接成一体从而组成新的别具韵味的形象,以形容作家笔尖 下的纽约城市就是故事素材的源泉。又如右图是切瓦斯特为“图 钉”集团所做的宣传海报,他用一个公鸡头置换穿着西装的绅士 的头部,将主题元素进行了强调,说明“图钉”集团是一只敢斗 的雄鸡,追求标新立异、敢于创新、雄起执着的精神。
• 这幅海报以浓郁的色彩、简洁 的标语、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反
战主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便
会发现海报里男子口中描绘的
正是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而 标语“End Bad Breath”中的 “Bad Breath”在英文中是“口 臭”的意思,以“消除口臭”
来影射“反对战争”,传递热
爱和平的愿望。海报以标志美 国的“星条旗”为背景,以此
• 从他的作品里都能感受到一种情 绪、情调和意境的感染,中间头 一个因素就是色彩。 在精神上,
是以日本传统的空灵虚无思想为 根底,带有日本自古以来的清愁 冷艳的色调,追求其中浮现的优 美和冷艳的感情世界,创作风格 是写生的同时又是抽象的,一方 面继承着日本的王朝文学的美意 识,同时伴着冷澈的感触。面对 佐藤晃一的作品,我会感到好像 雪花静静地飘落。没有同时代西 洋设计作品中的那种暴力感,没 有冲突与高潮,没有草野气,多 是细致的、平静的抒情,以冷澈 的笔触,平和的神情,冷淡中描 绘了一个梦与现实分不开的世界。
•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海报系列(1985年-2001年)作品。在这一系列 作品中,福田以贝多芬头像作为基本形态,对人物的发部进行元素的置 换。从一定距离观察这些作品,可以辨识出海报中的人物形象。但当我 们仔细观察人物的发部时,它又是由不同的图形元素组成。在这里,音 符、鸟、马等并不相关的图形元素,都被福田运用到他的这一系列海报 中,这些元素丰富了同一主题海报的内涵,同时充满趣味性,更体现出 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
• 切瓦斯特为在美国科罗拉 多州的阿斯彭(ASE ASPEN)举办的设计会议 所创作的海报。他很巧妙 地将形式与主题进行融合, 会议本是正式的场合,但 他却运用卡通化的漫画造 型来表现,将会议主题与 设计表现巧妙结合,实现 了形式为主题服务的功能。
• 《图钉与未来》 (Pushpin and Beyond) 是切瓦斯特在1997年为 “图钉”设计集团在日本 大阪三得利美术馆设计的 展览海报。海报以卡通化、 几何化的机器人来表现主 题,用鲜明的色彩和简单 的线条勾勒出卡通的人物 外形,有意思的是机器人 还叼着烟斗,漫画的造型 活泼、幽默,体现了设计 者天马行空般的艺术表现 才能。
《大阪水族馆》
• 。海报主题形象由一条弯弯曲曲 的线勾勒出鱼头
再经过身体里七个
没有
而充满张力的鱼身。鱼嘴上的一 通过
象征海洋的一深一浅的两种蓝色 报充满了流
运用大块单 一色的颜色来表现
在自 然而简洁的线条的勾勒下
时加强了各层次间的对比。这种 构图的不均衡性吸引了观者的注
• 觉元素占了 画面的三分之一,
• 画面构图大疏大密, 极具紧张感。空白与 红色面形成的张力, 造成极坚实的感觉, 但大大小小各不相同、 互不串联的色块,又 使这个人物具有一种 灵气。强调、夸张局 部的海报的造型处理 方法,具有明显的日 本浮世绘版画“大首 绘”的遗风,但其造 型语言还是广告设计, 这是不同门类艺术互 相借鉴的高品位的作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