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2020/11/19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校园安全 学校与学生的共同责任
目前,全国上下对校园安全这个问题非常敏 感,在一些报纸、杂志甚至电视上的法律节目 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事故与学校责任这样 一些内容。
其实,校园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在校 园安全事故中,学校与学生共同承担着的安全 责任。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2、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v 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v 有些学生伤害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前提 是如果学生能听从老师的话。如果说从单杠 上摔下来是体育教师责任和学校责任的话, 那么学校、教师、班主任再三强调课余不能 追逐打闹而偏偏有那么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 学生无视学校规定而又在追逐打闹中受伤, 这个责任又该谁来承担?很多的校园伤害事故 都是学生不遵守学校规定、不听教师劝说而 造成的,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则是学 生身体受伤害的最大前提。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3、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措施
(2)建立制度。把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 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列入学校普法教育的重要内 容,要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员 工知法懂法,强化学校安全工作法律意识,提 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课程建设。 (4)规范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 作,对各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特别是可 能引发安全事故的行为,必须进行严肃查处, 以教育更多的学生。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 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 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 出来的。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3、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措施
v 折翅的雄鹰与“范跑跑”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v 一、制定《办法》的背景
损失500-1000万元。 v ●特别重大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一次死亡30人以上; 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2.学校伤害事故的分类
v (1) 学校责任事故 是指学校由于疏忽或过失,未尽到相应 的教育管理职责而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学校承担过错 责任。包括《办法》第九条所规定的十二种情形: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1、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v 校园安全,现在从中央到各级教育部门到各大、 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都是非常重视 的,特别是各校长、园长等行政负责人,对老 师、对学生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各老师 确实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行安全教育,学校也在 尽可能地提供一个无安全隐患的教育环境。然 而学校还是不怎么安全,各种学生伤害事件仍 时有发生,可见安全教育还是有漏洞的。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2、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v 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只是在学校
v 学生受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一般我们都认为有三种 力量在让学生受到教育。1、学校 2、社会 3、家 庭。
v 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时 候,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这个时候已经明显体现,而 此时也是学生可以充分接触社会的开始,社会的影 响已经开始,甚至开始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这也 是青少年犯罪存在的隐患,因为学校是不可能教育 学生如何去犯罪的,甚至违法的事情。所以一旦学 生在校园受到伤害,无论是什么样的伤害都归责于 学校的话,这是不科学也不合情理的。
v 3.学校缺乏安全责任观念,预防意识薄弱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二、《办法》的法律效力
v 1.时间效力:即时生效(即自2002年9月1日 《办法》颁布之日起生效),无溯及力。
v 2.空间效力:全国所有全日制学校及其学 生发生的,造成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v 3.层级效力:属部门教育规章,法律效力层 次较低,在法院判案时只能作为参考,不能 作为判案依据。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二)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要件
v (1)主体是特定的,必须是学生。 (2)必须有伤害结果发生。 (3)必须有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行为或者不可 抗力。 (4)主观方面,绝大多数是过失,在某些情况下 也可以是故意。 (5)从时间和地点上看,伤害行为或者结果必须 有一项是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指 导,保护等职责的期间和地域范围。
如果说用生命护卫着学生的老师和校长是舍己救人无私无畏 的英雄,那么,叶志平校长则是视责任为泰山、有先见之明的伟 人,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有这样的校长,桑枣中学的孩子们 是幸福的,幸运的。
感谢新华社记者朱玉、万一、刘红灿,你们用自己的笔,让 我们认识了一位大写的校长,并知道了什么叫“伟大”!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v ●重大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一次重伤 或急性中毒10-29人;2)一次死亡3-9人;3)一次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1.安全事故的等级分类
v ●特大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一次重伤或急性中毒30人以上; 2)一次死亡10-29人;3)一次事故直接经济
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
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
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3、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措施 v 新华网5月14日报道 “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
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 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 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v 1.学生伤害事故频繁发生,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制度不健全 用“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来形容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用“焦头 烂额,疲于应付”来形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用“痛不欲生, 悲愤难容”来形容那些受害学生家长,用“提心吊胆,杯弓蛇影” 来形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v 1999年我国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
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
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
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
v 2000年国家少年儿童“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 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 一个教学班在“消失”。
v 2001年央视“今日说法”报道,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在还以14%左右的速
度增长.。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v 2.学生伤害事故责任不清,影响素质教育 的全面实施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三)学校伤害事故的分类
v 1.伤害事故的等级分类 按事故伤害人数及造成的损失,一般
可将安全事故等级划分为:
轻微事故, 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1.安全事故的等级分类
v ●轻微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一次轻伤1-2人; 2)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不含本
数,以下同) v ●一般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1)一次轻伤3至9人; 2)一次重伤或急性中毒1至2人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1.安全事故的等级分类
v ●较大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1)一次轻伤 10人以上;2)一次重伤或急性中毒3-9人;3)一 次死亡1-2人;4)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100万元。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2、学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v 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v 有些学生仅仅只是受到某些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因小
事受到委屈而自伤自残自杀,究其原因,或是受到 教师正常的批评(这是老师教书育人所赋予的权力) 或是受到同学的排斥,按正常学生来说,这种情况 是很可以应付和解决的,但是一些心理特别脆弱的 同学就会一时想不开,而做出让自己,家长,老师 , 学校都痛心的事情,如果这只归责于学校,那么为 什么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坦然面对而仅仅是很小很小 一部分学生会这样呢?这不能不引起学生家长和社 会的重视,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解读
3、预防学生安全事故的措施
v 当然,再怎么说,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即使是 学生自己造成的,学校也脱不了干系,那么如何 把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呢?
(1)思想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强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教 育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安全 与教学、安全与改革、安全与稳定的关系。深入 宣传贯彻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加大宣传报道力 度,教育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关注安全、关爱生 命的学校安全教育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