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教学反思
熊川川
《复制与粘贴图形》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移动图形;(2)掌握复制和粘贴命令。
2.过程与方法:实例与实战相结合,在模仿中思考,在思考中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复制和粘贴的学习,感受计算机画图的便利,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兴趣;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护环境意识。
4.行为与创新: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新知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重难点:(1)图形的移动;(2)复制与粘贴命令的使用。
本课是以“光头强砍伐森林树木”为情境展开的,首先,播放动画小短片光头强砍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工具来装扮森林,任务一:怎样打开老师给的素材?怎样解救光头强抓的小动物?用“选定”工具来移动图形的操作,对于“选定”工具的使用,学生可以说是很熟悉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将小动物解救出来,可是,最后结果却分两种,有的成功的解救出来了,而有的学生则发现,发现小动物在在栅栏里面,这时,我让学生回忆“移动”操作的步骤:(1)选定对象(2)直接拖动,学生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错误,是因为他们用的复制粘贴,而不是用的剪切粘贴,老师利用这个解救小动物为导火线让学生们再造森林。
接着,让小组自主操作试试并喊小老师上机操作演示以边操作边演示的方法给学生们讲解,然后,让学生总结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的区别。
之后,老师会补充讲解复制粘贴的命令,并给出了“复制”与“粘贴”操作的具体步骤:(1)选定对象(2)选择“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3)选择“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
给学生们欣赏一些用复制粘贴工具画出的美丽画,然后给出任务二:教师发送素材,讲好任务规则,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要求进行尝试创新操作,创作完后小组内推选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优点及建议。
展评完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老师再做最后的补充。
锻炼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巩固新知、明确目的。
学生归纳,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通过本节课对复制和粘贴的学习,感受计算机画图的便利,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兴趣;培养学生保护森林、爱护环境意识。
当然在本课中我还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以每组最先完成任务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来检查本组学生的完成情况,碰到有困难的学生这些小组长会给予相应的帮助,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使操作困难的学生有了共同提高的机会。
但是,本课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前面几个环节完成后,最后展评环节时间太短,很多优秀的作品没有进行展示,且学生们都自己说自己的,有些嘈杂,导致有很多学生听不到,在下节课当中,每节课尽量操作的时间减少几分钟,给学生展示评价多留些,让学生们课前都要做好认真倾听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