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高二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个阴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鼠类等各种生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一个A. 群落B. 种群C. 生活环境D. 生态系统2.能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B.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C.一片竹林中竹子高矮不一D. 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3. 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 C.③D.④4.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 50 28 22重捕50 10 32 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A. 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 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 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5.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7.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的是A.增加对农田的物质投入(如施农家肥)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肥力下降B.北京奥运会前大量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C.在夏季通过缩短对菊花的光照时间使其提前开花D.四川大地震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使其食物短缺8.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代表生产者,其同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B.丙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甲C.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9.假如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 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 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遭到破坏D. 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少10.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11.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e五种生物,a为植物,其余的为动物。

一年内输入这五种生物的能量数值如下表:生物 a b c d e能量(J·m2×105)90 9.5 0.96 1.8 0.32 b、c、d、e四种动物同处一个营养级的是A.b与c B.c与d C.d与e D.b与d12.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某些灯蛾种类也能发放超声波干扰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从而干扰蝙蝠的捕食。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与灯蛾通过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B.蝙蝠与灯蛾发放超声波属于行为信息C.蝙蝠与灯蛾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蝙蝠的种群数量会制约灯蛾的种群数量13.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下列有关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 引起入侵地群落的演替B. 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初期的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C. 增加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D. 可能导致入侵地的优势种发生改变14.限制酶是一种核酸切割酶,可识别切割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 H I,Eco R I,Hind III以及Bgl II的辨识序列。

箭头表示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其中哪两种限制酶所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黏合?其正确的末端互补序列为A.Bam H I和Eco R I;末端互补序列—AATT—B.Bam H I和Hind III;末端互补序列—GATC—C.Eco R I和Hind III;末端互补序列—AATT—D.Bam H I和Bgl II;末端互补序列—GATC—15.某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组别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①能生长能生长②能生长不生长③不生长能生长A.①是c;②是b;③是a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D.①是c;②是a;③是b16.现有长度为1000碱基对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 I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p,用Kpn I单独酶切得400bp和600bp两种长度DNA分子,用EcoR I、Kpn I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p和600bp两种长度DNA分子。

该DNA分子酶切图谱正确是A B C D17.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的区别是A.基因工程需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不对基因进行操作B.基因工程合成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C.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或性状水平)的操作D.基因工程完全不同于蛋白质工程18.真核生物的基因克隆到细菌内后,可能不正常地发挥其功效,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菌体内被正确修饰和加工B.细菌RNA聚合酶不能识别真核基因的结合位点,致使不能启动转录过程C.使用不同的遗传密码D.被细菌体内的限制性内切酶破坏19.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A.受精卵 B.10代以内的细胞C.传代10~50代以内的细胞 D.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20.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是来自A.骨髓的B淋巴细胞 B.脾脏的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C.胸腺的B淋巴细胞 D.骨髓中能产生多种抗体的B淋巴细胞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21.(11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单位:J/hm2·a)(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_______J/hm2·a,这部分能量是指。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

若该地区气候条件适宜、雨量丰富,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此片弃耕农田可能会变成森林,此过程的演替趋势应该是:弃耕农田→杂草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若调查中部分田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Ⅱ.研究人员根据最初的一个月内田鼠的数量调查数据构建的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 t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若研究人员对此弃耕农田进行长期研究,并进行数据统计,将会发现田鼠的种群增长模型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2.(11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Ⅱ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

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小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4)若图甲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23.(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下图是某温带陆地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的食物网。

回答下列问题:(1)有同学认为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鼠构成了第二营养级,该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