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教学目标

《桥》教学目标

教案16:《桥》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
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主题:他们让我感动
课时:共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课文以“他们让我感动”为专题,安排相关教学内容。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课文情节生动,扣人心弦;结构清晰,巧设悬念。

全文用洪水的肆虐,
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稳镇定、高风亮节进行对比。

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更为高大。

课文构思新颖别致,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3、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作者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老汉的高尚品质,学生领会不深。

作为小学生,他们对老汉——全村人的党支部书记这一身份不太理解。

故事中人物所生活的年代和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英雄形
象和父亲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蕴含的深意。

三、评价任务
1、从课文找描写当时自然环境的句子谈感受,体会情况危急,感情朗读,。

2、朗读老汉喊话,体会老汉形象高大。

3、说话训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讨论总结表达特点。

四、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