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概览
问题1: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将要研究哪类问题?
(2)本节要研究的对象在高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老师指导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预设的答案:(1)本节课主要学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一课时.(2)学生初步认识圆锥曲线是从椭圆开始的,双曲线的学习是对其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如果双曲线研究的透彻、清楚,那么抛物线的学习就会顺理成章.所以说本节课的作用就是纵向承接双曲线定义和标准方程的研究,横向加深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章引言内容的预习,让学生明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
二、探索新知
1、探究新知
问题2:如图所示,某中心O 接到其正西、正东、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A ,B ,C 的报告: A ,C 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B 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A 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且A ,B ,C ,O 均在同一平面内.你能确定该巨响发生的点的位置吗?
师生活动:学生充分思考,并鼓励学生尝试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引导思考,引出双曲线的定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上述情境中,因为观测点A 与C 同时听到响声,说明P 一定在AC 的垂直平分线上;因为观测点B 听到的时间比观测点A 晚4s ,这说明P 距离B 更远,而且13603404||||=⨯=-PA PB ,那么,满足上式的点P 可能的位置有哪些呢?这与本小节我们要讨论的双曲线有关.
一般地:如果21,F F 是平面内的两个定点,a 是一个常数,且||221F F a >,则平面内满足a PF PF 2||||||21=-的动点P 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其中,两个定点21,F F 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21F F 称为双曲线的焦距.另外,可以看出,双曲线也可以通过用平面截圆锥面得到,因此双曲线是一种圆锥曲线.
问题3:你能利用拉链等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作出双曲线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示,学生自己尝试画出双曲线.
预设的答案:画法:
如图①所示,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 1,F 2
上,把笔尖放在点M 处,随着拉链逐渐拉开或者闭拢,笔尖所经过的点就画出一条曲线,这就是双曲线的一支.把两个固定点的位置交换,如图②所示,类似可以画出双曲线的另一支.这两条曲线合起来叫做双曲线.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更加清楚双曲线的形成过程.
问题3:这种作双曲线的方法,请问双曲线上的点到两定点21,F F 的距离有何特点? 师生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自己总结答案.
预设的答案:可以看出拉链M 到21,F F 的距离的差的是一个常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发展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问题4:怎样从数学上证明满足双曲线定义的点一定是存在的?这样的点有多少个?你能想到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充分思考,并由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展台展示.
预设的答案:以21,F F 所在直线为x 轴,线段21F F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双曲线的焦点分别为
)0,(),0,(21c F c F -.
设P 的坐标为),(y x ,因为a PF PF 2||||||21=-,而且
221)(||y c x PF ++=,222)(||y c x PF +-=,所以+
++22)(y c x a y c x 2)(22±=+-, ①
由①得a y c x y c x y c x y c x 2)()(]
)[()(22222222±=+-++++--++
整理得x a c y c x y c x 2)()(2222±=+-+++,②
①+ ②整理得)()(22x a
c a y c x +±=++,③ 将③式平方再整理得22222
22)(a c y a
x a c -=-- ④
因为0>>a c ,所以22a c >,设222b a c =-,且0>b ,则④式可化为
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类比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推导,运用双曲线定义推导其标准方程.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三、初步应用
例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两个焦点分别是)0,5(),0,5(21F F -,双曲线上的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8;
师生活动:学生自行解答,由老师指定学生回答.
预设的答案:由已知得82=a ,因此4=a ,又因为5=c ,所以9222=-=a c b ,因
为双曲线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所求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9
162
2=-y x 设计意图:通过典例解析,,帮助学生形成求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基本解题思路,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运算,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问题5:(1)什么是双曲线?焦点?焦距?
(2)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总结,老师适当补充.
预设的答案:(1)如果21,F F 是平面内的两个定点,a 是一个常数,且||221F F a >,
则平面内满足a PF PF 2||||||21=-的动点P 的轨迹称为双曲线,
其中,两个定点21,F F 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21F F 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2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能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有关知识. 布置作业: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11m -<<”是“方程22
112
x y m m +=+-表示双曲线”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结合双曲线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若方程22
1625x y k k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0)
B .(3,5)
C .(6,)+∞
D .,35),()(∞⋃+∞-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双曲线的定义的认识. 3.过点(1,
1),且b a
=x 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2
2112
x y -=
B .22112y x -=
C .2
211
2y x -= D .22112x y -=或22112
y x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求法.
参考答案:
1.【答案】A 若方程22
112
x y m m +=+-表示双曲线, 则(1)(2)0m m +-<,得12m -<<,
则11m -<<能推出12m -<<,12m -<<不能推出11m -<<,
“11m -<<”是“方程22
112
x y m m +=+-表示双曲线”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
2.【答案】B 方程22
1625x y k k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所以50620k k ->⎧⎨-<⎩
,即35k << 故选:B
3.【答案】D
由b a
=,知:222b a =. 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双曲线方程为222212x y a a
-=,将点(1,1)代入可得212a =,则双曲线方程为2
211
2
x y -=.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