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蚕丝的组成

蚕丝的组成

蚕丝的组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中丝纤蛋白约占70%,丝胶蛋白约占22%。

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绢丝,除在衣料领域发挥其优质的纤维功能外,还通过各种化学或物理上的处理方法,开发出各种新的功能性材料,拓宽蚕丝的新用途。

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是一种天然纤维。

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

蚕丝是古代中国文明产物之一,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生产为极早之事,相传黄帝之妃螺祖始教民育蚕;甲骨文中有丝字及丝旁之字甚多。

据考古发现,约在4700年前中国已利用蚕丝制做丝线、编织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

商周时期用蚕丝织制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丝织品。

蚕有桑蚕、柞蚕、蓖麻蚕、木薯蚕、柳蚕和天蚕等。

由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茧丝。

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

缫丝时,把几个蚕茧的茧丝抽出,借丝胶粘合成丝条,统称蚕丝。

除去丝胶的蚕丝,称精练丝。

蚕丝中用量最大的是桑蚕丝,其次是柞蚕丝,其他蚕丝因数量有限未形成资源。

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爽丰满,导热差,吸湿透气,用于织制各种绸缎和针织品,并用于工业、国防和医药等领域。

中国、日本、印度、前苏联和朝鲜是主要产丝国,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

中国丝在汉代已经外销国外,《史记》大宛传就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返国,向武帝报告此行所见: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国贾人往市之身毒。

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

』」张骞出使当在公元前二世纪,其在大夏所见之蜀布、邛杖乃系由印度转售而来,印度能有余货外销,可见其境内供需已十分充裕。

根据印度学专家雅各比(HermanJacobi)考证:公元前四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Candragupta)在位时,大臣高底里雅(Kautilya)所撰书中不仅有支那之名,且谓该时丝已贩运至印度;丝在印度除了做衣服外,还用作帝王的旌旗,临风招展,飒然有声。

在其它运销印度的商品如樟脑、铁、铅、茶、银朱、荔枝、豆、马、花生中,丝是首屈一指的畅销物。

印度古代着名的《摩奴法典》(Manusmrti)将中国(Cina)与希腊人并列。

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中也有对中国丝(Cinamsuka)的记载;梵文中许多与丝有关的字如Cinapatta(成捆的丝)以及前所提Cinamsuka(丝衣服)等,皆以Cina这个字做成组成的部分,可见中国丝对古代印度之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