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目次目次 (I)前言 (2)第一部分部门质量目标的分解、考核规定 (3)第二部分生产过程控制规定 (4)第三部分特殊过程确认规定 (6)第四部分产品标识的规定 (7)第五部分产品搬运、储存、包装的规定 (8)第六部分监控和测量装置管理规范 (9)第七部分原材料进货检验/验证规范 (12)第八部分工序检验规范 (13)第九部分出厂检验和试验规范 0第一部分部门质量目标的分解、考核规定1、目的公司的质量目标,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分解,并定期检查和考核,确保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目标的分解、检查和考核。
3、职责办公室负责公司质量目标的分解、检查和考核工作,并将完成情况提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定期或不定期向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进行汇报。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目标的组织实施,并定期接受综合办公室的检査和考核。
4、部门质量的分解和考核规定5、回收部按规定对各部门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统计,并将完成情况提交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定期/不定期向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汇报。
第二部分生产过程控制规定1、目的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规定控制的要求,并具体实施,确保生产过程受到控制,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生产过程控制。
3、职责回收部制订本规定,并对车间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
车间和生产员工应认真执行本规定,保证产品的生产过程得到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4、控制要求4.1回收部根据回收部提供的顾客订货的要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交货期和包装要求等),向车间下达生产调度单、产品的图纸和工艺要求规程。
4.2车间接到生产调度单以后,要认真进行生产准备工作。
到原料仓库领取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半成品。
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和工艺装备等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岗位员工按照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并对特殊过程的各种工艺参数进行记录,以证实生产过程的控制状况。
4.3车间员工对本人所在工序生产的产品进行首检(检验员进行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在员工进行 100%自检后,检验员进行抽检,并做好有关记录(首检、自检记录、产品检验卡、日生产统计单等)。
4.4回收部对各车间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检验,合格品转入半成品库/ 成品库;如果发生不合格品,检验员对不合格品应进行记录、标识、隔离和提出处置要求。
车间根据处置要求,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应在车间返工后进行重新检验,符合要求,才可转序或出厂。
回收部对车间员工执行工艺规程的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记录应提出整改要求。
4.5车间对生产现场要按公司 5S 模式进行管理:做到“整理、整齐、清扫、清洁、修养”。
4.6车间员工对生产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并保持记录,以确保生产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对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检测仪器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和合理使用,以保证其示值正确。
4.7回收部会同车间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和必要时的再确认工作。
4.8回收部保存相关的质量记录。
第三部分特殊过程确认规定1、目的对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特殊过程规定确认的准则,并进行确认,以达到对特殊过程实施控制的目的。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特殊过程的确认工作。
3、职责回收部负责制定本规程,并对产品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和再确认。
车间应配合回收部进行特殊过程的确认、再确认工作。
4、控制要求4.1回收部负责确定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并确定特殊过程。
4.2回收部制订特殊过程的确认准则,确认内容包括:回收部应编制产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则;回收部对生产设备的过程能力和完好状态进行认可;办公室对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可或鉴定;回收部对特殊过程的工艺参数记录进行规定和确认,应符合工艺操作规程;回收部对在此种工艺参数控制下进行生产的产品半成品或成品的产品质量进行确认;4.3当出现:原材料发生变更、操作人员发生变化、生产工艺进行调整或变更、生产设备进行大修或更新等情况之一时,回收部应对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
4.4特殊过程的确认工作,由回收部组织,车间和回收部、办公室的有关人员参加。
第四部分产品标识的规定1、目的对本公司的产品标识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进行规定和控制,达到可追溯性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的生产和贮存过程的标识管理。
3、职责回收部制订本规定,并对标识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纠正。
车间和仓库负责依据本规定,对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标识进行实施和管理。
4、控制要求产品标识可以采用卡片、记录、区域、标牌等多种方式或它们的组合,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标识。
当顾客或本公司需要进行可追溯性的要求时,以生产日期和产品编号作为唯一性标识,在回收部下达的生产任务通知单开始,各种生产记录、检验记录及发货通知等上都要记录“唯一性标识”,以达到可追溯性的要求。
当员工在生产现场发现某一产品无标识或标识丢失时,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在查清原因后,及时给予新的标识。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有:合格、不合格、待检和待处理四种,可以用标牌、标签、区域等表示。
检验员应协助回收部和车间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的管理工作。
回收部对车间和仓库的标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车间和仓库负责本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标识的实施和 R 常管理工作。
产品标识的主要表示形式见下表:第五部分产品搬运、储存、包装的规定1、目的对产品搬运、储存和包装的防护提出要求,并具体执行,确保产品的安全交付。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硅片切削液的综合处理和利用的搬运、储存和包装的防护。
3、职责回收部负责制订本规定,并对车间、仓库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 不定期的检查。
车间和仓库应执行本规定,确保生产、储存过程的产品防护。
4、控制要求4.1产品的搬运4.1.1各车间员工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对产品(材料、在制品等)要做到轻拿轻放,堆放应排列整齐,不得乱扔。
4.1.2搬运中,应在确保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搬运过程中不抛洒滴漏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1.3搬运时,应使用适宜的车辆、存放制品的包装物。
4.1 产品的储存4.2.1在制品可以在车间内划定的区域作临时和短期存放,应给予的标识和防护措施。
半成品在半成品库存放,仓库应通风、干燥:各种半成品应有相应的标识。
4.2.2产品在成品库或车间存放,应有相应的产品标识。
在车间存放时,应采取有关防护措施。
4,3 产品的包装4.3.1产品的包装依据产品包装图或包装工艺文件进行。
4.3.2产品装箱后,箱体表面应有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厂和收货人名称、地址、电话等标志,并有相应的标识(如:向上、不可受潮等)。
第六部分监控和测量装置管理规范1、目的实施计量管理,遵守计量法律、法规,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性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控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控结果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和监控用的装置的管理。
3、职责回收部负责对测量、监控装置的采购。
回收部负责对测量、监控装置的管理:建立台帐,制定周期检定计划。
负责对使用测量、监控装置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使用人员负责对所用测量、监控装置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4、工作程序4.1测量、监控装置的采购及验收各部门凡需添置测量、监控装置,由负责人向回收部提出申请,应说明量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产地、使用部位等。
经回收部审批后由回收部负责采购。
回收部按采购要求及时采购,采购的测量、监控装置必须有“CMC”标志。
测量、监控装置采购到厂后,由回收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4.2测量、监控装置的发放新购的测量、监控装置由回收部负责送当地计量管理部门授权的测试所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出具检定(测试)报告,在测量、监控装置的盒子上或设备上贴上合格标志,登入台帐后方可发放使用。
测量、监控装置的管理和周期检定。
4.3测量、监控装置的管理回收部应对公司的测量、监控装置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分类方法可以依据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B 类一计量法规定的涉及安全和贸易结算的监测装置,如台秤、压力表等, 应按规定实施强制检定。
B 类一用于产品监测的装置,如游标卡尺、产品技术参数的检测仪器等,应进行周期检定。
C 类一低值易耗的量具,如:钢卷尺以及设备上装设的面板性仪表,不进行周期检定,但在采购时应选择具有“CMC”标志的相同型号的产品。
回收部应编制年度监测装置周期检定计划,由总经理/副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到周期检定的测量、监控装置由回收部负责收回送外周检,经检定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
生产现场不允许使用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监控装置。
各种装置的使用人员,在使用前由回收部进行适当培训,保证其合理使用。
对于操作精密、复杂的监测装置,回收部应编制相应的操作规程。
在使用中,如需对监测装置进行调整,应由经过培训的计量管理人员进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调整和拆卸,以防装置的损坏和失效。
在监测装置的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损坏或失效。
在使用中的测量、监控装置,由回收部每月进行校验,如发现偏离校准状态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回收部应追查使用该设备检测的产品流向,再评价以往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需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并由回收部将该检测设备送外重新校准。
对无法修复的测量、监控装置,经回收部报总经理批准后办理报废手续。
第七部分原材料进货检验/验证规范1、目的对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制订进货检验/验证规范,并具体实施,确保合格的原材料交付生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原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
3、职责回收部负责制订本规范。
回收部检验员依据本规范实施进货检验/验证,并保持记录。
4、控制要求采购进厂的原材料,由仓库在待检区临时存放,并通过回收部进行检验。
检验员依据本规范实施检验/验证,符合规定的原材料通知仓库办理入库;如果发生不合格,则通知回收部向供方进行退货/换货。
检验员应保持有关记录。
原材料的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检验方案。
见附表关键字段:第八部分工序检验规范1、目的对产品的生产工序制订检验规范,并具体实施,确保不合格品不转入下一工序和不入库。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加工工序的检验。
3、职责回收部编制本规范,并指导员工和检验员的相关工作。
检验员负责工序在制品的首检和抽检,应保持有关记录。
生产员工负责本人生产的零件的自检和记录工作。
4、控制要求各工序员工按照回收部下达的“生产任务通知单”和工艺卡进行生产。
每日生产的首批产品,操作工首先进行自检,然后由检验员进行确认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操作工对本人生产的产品,应根据工艺的规定,进行 100%的自检。
检验员对各位员工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检(入库前的终检),并对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提出处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