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实例

第3章 矿井开拓方案设计实例


(4)运输方面
方案一运输环节少,反向运输量小。方案二与方案
三上下山反向运输量大。方案二运输环节多。
(5)基建投资 方案一较方案二、方案三基建投资省。 (6)外部条件 方案一、方案三铁路进线短,方案二供水线路短。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三、开拓方案比较 1. 开拓方案经济 比较 方案经济费用比较
三阶段,三水平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1)水平垂高 (1)两阶段,两水平:870×sin15°=225.1m。 (2)三阶段,三水平:740×sin15°=191.5m。
500×sin15°=129.4m。
2)开采水平实际出煤量 (1)两阶段,两水平:一二阶段9830.1/2=4915.05万t。 (2)三阶段,三水平: 第一阶段:(9830.1/1740)×740=4180.62万t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二、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3. 开采水平数目和标高的位置
根据井田内煤层的赋存状况,水平大巷在西北部 基本沿煤层走向布置,东南部大背斜水平大巷穿 越背斜布置; 井型大,生产集中,运输大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轨道大巷采用电机车运输。 根据以上考虑,拟定出三个矿井开拓方案。
Ⅱ-Ⅱ剖面图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40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5煤 7 8 1 2 3
+950 +900 +850
+1650 +1600 +1550 +1500 +1450 +140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1500 +1450 +140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3煤 5煤 9 7 7 4 3 2 10 9 8 6 5 5煤
Ⅰ-Ⅰ剖面图
1 +1500 +1450 +140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上阶段运输大巷留作下阶段回风大巷使用。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5. 上山布置 采区采用集中岩石上山联合准备; 井田一翼的中央采区上山布置在距m4煤层底板 30m以下的砂岩中,并在采后加以维护,留作下 阶段的总回风通道及安全出口; 其余采区上山位于m4煤层底板约20m的砂岩中, 并在采后加以报废。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三、开拓方案比较 1.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3)均衡生产 方案一首采区煤层条件好,能迅速达产,两翼同时 生产保证生产稳产和高产; 方案三后期为单翼生产,产量不均衡;
方案二首采区煤层条件差,对达产不利。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三、开拓方案比较 1. 开拓方案技术比较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五、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开拓方案经济比较中的注意事项: (1)两方案的各采区均布置两条采区上山,且这些 上山的开掘单价近似相同,考虑到全井田中采区 上山的总开掘长度相同,即两方案的采区上山总 开掘费近似相同,故未对比计算;另外,采区上 部、中部和下部车场的数目在两方案中虽略有差 别,但基建费的差别较小,故也未予计算。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4)采区服务年限
开采水平内每翼一个采区,矿井由两个采区同采
保证产量,考虑1a的产量递增或递减。
(1)两阶段,两水平:(34.13/3)+1=12.38a
(2)三阶段,三水平: 一水平采区: (29/3)+1=10.7a 二、三水平采区: (19.61/3)+1=7.54a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一、 矿井基本资料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二、储量计算 1. 工业储量Zg Zg=9000×1740×(1.8+1.9+1.6+2.0)=15089.976万t
2. 可采储量Zk
P= Zg×5%= 15089.976×5%=754.499万t Zk=(Zg-P)×C=(15089.976- 754.499)=11468.4万t
2. 井田内可采煤层 (P39)
主采5煤平均厚度33 m
次开采3煤平均厚度1.58 m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二、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1. 井筒的形式和井口位置 由于井田东、北、西及中部 地形起伏落差大,不便布置 工业广场及解决地面运输。 井口和工业广场位置合适的 地点有Ⅰ、Ⅱ、Ⅲ、Ⅳ四处 场地可供选择。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1. 井筒布置
中央分列式通风,主副井位于井田中央,风井位 于井田上部边界走向中部。
2. 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
因井田内瓦斯和涌水量较大,排除下山开采;同 时,井田斜长较大,倾角15°,排除单水平上下 山开采。因此,设如下两个方案: 两阶段,两水平
五、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方案1、3在建井工程量、生产经营工程量、基建
费、生产经营费方面比较。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五、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五、开拓方案经济比较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五、开拓方案
经济比较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五、开拓方案 经济比较 方案1、3初期和后 期大巷工程量计算, 如图3-10。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二、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4. 开拓方案概述
西 六 采 区
(1)方案一
立井单水平开拓;
西 四 采 区
主、副井口标高+1480 m;
在+930 m设水平环形车场; 胶带大巷沿5煤底板掘进;
3
900
南二采区
2 南一采区
700
1 水 河
初期中央并列式,后煤 9 10 11 12
3煤 5煤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二、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4. 开拓方案概述
北 九 采 区
北 八 采 区
9
1000
600
(1)方案二
立井单水平开拓;
700
900
北 七 采 区
800
北 六 采 区
110
1000
900
主、副井口标高+1150 m;
该井田煤层倾角一般为6 ~ 15°,倾斜长度在1 400 ~ 4400 m之间。 考虑到合理的采区上、下山长度和上、下山煤量的 比例,全矿设置一个水平开采全井田。 方案甲:水平垂高定为+940 m。 方案乙:水平垂高定为+930 m。 方案丙:水平垂高定为+915 m。 结合比较,确定使用方案乙+930 m水平较为合适。
北二 采区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二、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4. 开拓方案概述
北 九 采 区
北 八 采 区
600
(1)方案三
采用立井开拓; 全矿采用+1 030 m水平
1000
北 六 采 区
900
800
800
北 七 采 区
在+ 1030 m设环行井底车场;
和+930 m辅助水平开采。 设+1 030水平轨道大巷; 沿5煤底板设胶带大巷
第二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二
四、开拓方案及技术比较 3. 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
5)区段采区煤量
(1)两阶段,两水平:每个阶段5个区段 区段斜长:870/5=174m。 (2)三阶段,三水平:一水平4个、二水平3区段 一水平区段斜长:740/4=185m 二、三水平区段斜长:500/3=167m


800
轨道大巷按3‰流水坡度掘进;
600 900 800
西 五 采
1000
700

110
1000
900
西 三 采 区
0
800
9
西二 采区
北 二
100 0


8 7 西一采区
900
6 5 4
0 90 东一采区
1000 11 00
第一节 矿井开拓设计方案比较示例一
二、矿井开拓方案设计
4. 开拓方案概述 (1)方案一
600
IV
800
900
1000
II
I III
900
B505
Ⅰ、Ⅱ、Ⅳ三个场地为比较 合理方案。




图3-1 井田位置图
700
B402
800
B302
700
110
1000
900 1000 1100
0
800
100
0
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