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心度

同心度

电机与泵同心度找正初探
泵与电机两轴的连接,要进行同轴度的检查和调整,这种工作称为同轴度找正,或称为轴系找中。

联轴器本身的加工精度以及在轴上的安装精度是保证找中同心度获得理想效果的前提,因此联轴器内外圆的同轴度,端面与轴心线的垂直度,都要求做到十分精确,安装后误差最好控制在0.01mm内较为理想,同轴度找正大多采用百分表为测量工具。

当百分表旋转不能通过时,用塞尺测量。

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都不及用百分表。

泵与电机找正的目的:使电机平稳地将电机动能传递给泵,减少振动和噪音。

过大的偏差会使联轴器、转动轴及其轴承增加负荷,引起轴承发热、加速磨损;联轴器扭转、拉伸过大,导致疲劳断裂;加大泵整体振动和噪音,因此严格保证两轴线的同轴度是非常必要的。

泵找正的原理:
当泵与电机两轴的同轴度没有误差时,两联轴器的外圆或端面之间没有相对偏差。

如测出偏差,便是两轴心的偏差值。

常见的三种偏差形式,如(图1)
1两轴中心线有径向偏移。

(图a)
2两轴中心线轴向倾斜(或称角移位)。

(图b)
3两轴中心线同时有径向偏移和轴向倾斜(或角移位)。

(图c)
图1
泵偏差的检测
1确认打紧基准泵(机)的机座螺栓。

2找正前先清除机泵靠背轮的铁锈油污,尤其是打表测量处。

3将磁性表座安装在泵轴上或者泵靠背轮上。

用一块百分表打电机靠背轮外径上,测径向偏差。

用另一块百分表打电机靠背轮端面上,测轴向倾斜偏差。

(如图2)
4 用手缓慢转动电机轴,分别读出径向、轴向百分表的跳动值,并在靠背轮上分别标
出最高值和最低值位置,在校正中以备参考。

如果跳动超过0.02mm 时,则得加同步杆(如图2左图),使两个转子转过的角度相同,保持两个转子的相对位置不变,以消除靠背轮自身加工、安装误差。

5 用手缓慢转动泵轴,测出电机靠背轮径向的最大读数值和最小读数值,并作出径向
偏差图,标上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的相应位置。

(图3)
北(上)
南(下)东(右)
(左)西东北
西南
西北
东南
径向偏差图3
6 测出电机靠背轮端面的最大读数值和最小读数值,并作出轴向倾斜偏差图,标上最大偏差和最小偏差的相应位置。

(图4)
电机头
电机尾
图5
径向最高偏差值和最低偏差值位置分析表;(参图4)
径向偏差读数值电机头偏移位置调整措施
上大下小偏高
下大上小偏低
右大左小偏右
左大右小偏左
东北大西南小偏高偏右
西南大东北小偏低偏左
西北大东南小偏高偏左
东南大西北小偏低偏右
轴向倾斜最高偏差值和最低偏差值位置分析表;(参图4-5)
轴向倾斜偏差读数值电机偏移倾向调整措施
上大下小电机头高尾低
下大上小电机头低尾高
右大左小电机头偏右尾偏左
左大右小电机头偏左尾偏右
东北大西南小电机头偏高偏右尾偏低偏左
西南大东北小电机头偏低偏左尾偏高偏右
西北大东南小电机头偏高偏左尾偏低偏右
东南大西北小电机头偏低偏右尾偏高偏左
通过检测机泵的偏差,可以算出偏差方位和偏差数值,如果偏差值超过允许范围,就需确定偏移量。

确定偏移量:
在调试过程中,只能通过调整上下和左右来达到调整目的,也就是说调整量只能按上下和左右的偏差值来计算。

为了便于调整和计算,通常以电机1#螺栓孔(前)、2#螺栓孔(后)处为测量、计算和调整的基准点。

把靠背轮直径D、从靠背轮到1#螺栓孔L1、2#螺栓孔L2和径向偏差值a、端面偏差值b。

作出(图6)后,用计算法和作图法求出相应的偏差值后,以相应的调整量做出有效的调整方案。

图7中心
线
计算法(参见图)1#螺栓孔调整量Y1=b×L1/D +a
2#螺栓孔调整量Y2=b×L2/D+a
注:式中a——垂直方向圆周差的一半;以中心线为准,当a是电机尾2#螺栓孔中心线对面时,a为负值(如图7);此时Y1可能是正值或负值。

作图法(参见图)把在测量中的已知条件,靠背轮直径D、从靠背轮到1#螺杆L1、2#螺杆L2、和径向偏差值a、端面偏差值b。

用1:1的尺寸在CAD软件里画好后,直接用标注命令,标出Y1和Y2的偏差值。

已知调整量后泵机找正确定方式一般机泵找中以水平轴线偏差较小的为基准。

在允许的条件和特殊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三种选择基准方式。

(1)以公共轴线为基准
(2)以电机为基准
(3)以泵为基准
以公共轴线为基准,其特点是轴线相差大时,调整时加减调整量较小,但调整时机泵都得加减调整量,工作量大难度大。

以电机为基准其特点是只用加减泵的调整量。

但轴线相差大时,泵的调整量较大,如果进出口已连接还要另拆卸法兰,故一般不采用。

以泵为基准:特点是只用加减电机的调整量。

但轴线相差大时。

电机的调整量很大。

针对本公司的工况选择,以泵为基准校电机。

调整:
调整有高度调整和左右调整
高度调整
1加减U形垫片调整法
2楔铁调整法
U形垫片:
优点造价便宜,加工方便;缺点调整难度大,当有多张垫片时有积累误差,精度难以控制,容易腐蚀、氧化,使用时间较短。

楔铁:
调整容易控制、方便、精度高,造价高。

安装时不一定具备条件。

或者得重新去除更换电机的机脚。

U形垫片制作;垫片做成U形状(图8)a=电机机脚宽度,
U形垫片可采用薄铁皮和薄铜皮等材料,厚薄最好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的调整量的需要,又要垫的片数少为宜。

在制作过程中避免打皱,四周打磨除掉毛刺,以减少张力和积累误差。

楔铁:楔铁由固定块和调整块成对组合图(),固定楔图()块一般安装在下面,边长a 大于或等于电机机脚a宽图(),中间螺栓孔R是螺栓R+0.10mm,直接以螺栓控制定位,或者焊接在机座上,使调整过程中不会移动;
调整楔块一般安装在上面,中间开有环形孔,环形孔R是螺栓R+0.10mm,以便调整。

调整楔块总长L等于最大调整量的调整长度L1+L2。


楔铁制作前设定组合楔铁理论高度H,图同时这高度也是必须满足的条件。

图由0为基准设定楔铁高度,提升调整量为正值,下降调整量为负值。

一般楔铁角度不宜太大,最好不大于10度,调整量不宜设置太大,调整量有提升调整量和降低调整量,图调整块H1-固定块h1=最大提升量s,调整块H2-固定块h2=最大下降量s,此时下降调整量s为负值。

图调整块向左移动时楔铁高度H会不断增大,当向左移动到极限时图()就是最大提升量,调整块向右移动时楔铁高度H会不断减小,当向右移动到极限时图()就是最大下降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