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亚里士多德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亚里士多德

领域 哲学 生物学 物理学 逻辑学 成 就
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确定 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形而上学》)。 对五百多种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 剖研究,指出鲸是胎生的,并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在《物理学》一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简单演绎推理(“三段论”) 创办“吕克昂”学园和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过度、不及和中间)

“吕克昂”学园“散步的哲学家”(逍遥学派)
公元前355年亚里士多德回到了雅典, 建立了吕克昂学园(即“Lyceum”,光明 之神)。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 庙及其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这 里有当时最好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亚里 士多德现存的全部著作几乎都是在这一时 期写成的。亚里士多德在学园里每天上午 给高级班学生讲授科学技术,下午对一般 听众发表常识性讲演。老师和学生们习惯 在花园里边散步边讨论问题,人们称亚里 士多德为“散步的哲学家”,而以他为核 心形成的派别被称为“逍遥学派”。
大前提:任何人都是一种二足动物 小前提:柏拉图是人

论:柏拉图是一种二足动物
大前提:中国的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小前提:清华大学是中国的大学; 结论:清华大学是分布于全国各地的。
(2000年上海题)
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 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 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青年军事奇才,从波斯帝国,一直打 到叙利亚、腓尼基、埃及,直到印度 传播希腊文化,缔造了历史上的希腊 化时期 重视学术事业,地理学家绘图,博物 学家收集标本,工程师帮助攻城 有意识的搞欧亚文化融合,建都巴比 伦,与波斯人通婚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一分为三
教育思想
社会环境 影响
“散步的哲学家”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 重要奠基人
美国《世界名人辞典》和英国《人民年鉴 手册》(1985年)所列世界十大思想家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托马斯· 阿奎那 哥白尼
培根
牛顿 达尔文 伏尔泰 康德
马克思: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人类的导师 罗 素:第一个像教授一地著书立说的人
Alexander the Great
亚里斯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 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哲学到他手里才真正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哲学认识论就是从批判柏拉图 的理念论开始。他在《形而上学》中认为自然界是客观 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 觉,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识。他 把柏拉图的理念比作一种拟人 的神灵,正如神是神化了的人 一样,理念则不过是永恒化了 的自然物体。
孔氏:“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 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达到这种恰到好处的 方法,是“和而不同”。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 谐才形成完美的事物。 亚氏: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 中间。任何行为和感受都有一个中间性问题,过 度与不及产生失误,中间往往能够获得成功并受 称赞。“中庸之道”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一 种人生境界.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普遍到个 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了演绎 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 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 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
37岁 41岁 49岁
前347 前343 前335 进赴 行阿 广塔 泛尔 研尼 究亚 子受 亚聘 历为 山马 大其 老顿 师王
61岁 62岁
前323 前322 再 次 离 开 雅 典 逝 世
出 生 于 斯 塔 吉 拉
德求 米学 学于 园雅 典 阿 卡
吕重 克返 昂雅 学典 园创 立
二、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
◇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不畏权威(“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追求人的理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
◇参与政治、服务社会(“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 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 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第2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基本要求: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师从柏 拉图、从事科学研究、教育亚历山大、 在雅典讲学; 感受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发展要求: 认识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 献。 课外阅读:
前384—前322
一、亚里士多的生平
17岁
前384 前367
教育学
伦理学
东、西方两位先哲
领 域 亚里士多德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 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 割(接近唯物主义) 略 中庸之道
孔子
略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反对 苛政和刑杀;中庸 礼、仁和中庸思想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 式教学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其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并影响至亚洲、世界
哲学思想 思 想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北 方 小 驹 ” 和 “ 学 园 之 魂 ”


阿塔尔尼亚的博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察使后来的研究者大为 敬佩。例如,他认识到鲸类动物的哺乳类特点, 这一事实直到16世纪才得到重视。他区别了软骨 鱼和硬骨鱼,并且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它们。他细 心地描写了小鸡胚体的发展,发觉在鸡蛋生下的 第四天,鸡心像蛋白中的一滴血液,跳动着和运 动着,宛如充满了生命。他出色地描述了反刍动 物胃室的四壁。……他对蜂的习性(尽管不是对 其结构)有绝妙的描述。他对哺乳动物的脉管系 统描述得很好,尽管包含着一些至今不可思议的 特点。” ——W· D· 罗斯《亚里士多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