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安全案例分析
二﹑产品质量法
案例: 1995年11月,某省消费者协会接到许多消费者投诉,反
应他们在使用某县日用化学用品厂生产的增白粉蜜后,不 但面部没有变白,反而有灼痛感,有的消费者甚至在脸上 留下了类似雀斑的深色印记,皮肤受到严重的损害。经消 费者协会调查,日用化学用品生产的增白粉蜜中含有大量 的苯酚,苯酚主要用于医疗消毒,在低浓度时可以防止皮 肤瘙痒,如果浓度高时则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在此增白粉 蜜中,苯酚的含量达60%。查明情况后,省消费者协会向 当地公安部门做了反应,公安部门在查明情况后,将案件 移交检察院,由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日用化 学用品厂及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法》
《产品质量法》
案例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一﹑食品安全法
案例: 香肠发黑变质超市赔钱赔物又道歉
2009年7月9日上午10时左右,消费者刘先生在海林一 较大型超市,购买了一袋10根装的“双汇”玉米香肠。回 家后,4岁的孩子在食用第二根时,发现香肠多半截已发 黑变质,刘先生对这包香肠的质量已不放心,怕孩子有什 么不良的反应和中毒的症状。随后,刘先生找到超市的负 责人,要求他们出人跟着孩子一起去检查身体,或提前打 预防针,超市的负责人表示也没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是 告诉刘先生给孩子打针吧,过后再说。刘先生见对方没有 什么诚意解决事情,只好一边领孩子打针,一边来到消协 投诉,希望消协能帮自己解决这件事情。
• 2、本次中毒事件属职工内部,未造成消费者中毒,没有产 生社会危害,且事故发生后作为酒店积极配合医院、卫生 监督部门开展病人的救治和调查取证等善后工作,与此同 时由于事件的发生本酒店已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如病人 的治疗费用、社会影响所致的生意下降等),再接受处罚无 法承受;
(二)合议后处罚意见 • 卫生监督部门依法组成合议小组,对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进
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认为:本事件从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确系一起因摄入农药污染青 菜所致食物中毒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 考虑到中毒人员属自己内部职工,未造成明显的社会后果, 事后能积极配合医院和卫生监督部门开展工作。因此决定 予以“没有违法所得”的从轻处理,停业整顿2天,罚款 2000元,事后酒店法人代表在法定时限内履行了处罚决定, 未提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药残留污染青菜所致食物中毒
1999年4月12日下午2时许龙岩市大洋酒家内部职工食堂发 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在共同进餐的17人当中,15人均发生不 同程度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症状,即:胆碱酯酶活性均有 不同程度的下降。经阿托品、解磷定等药物治疗病人在3天内 陆续康复出院,对剩余食物和未加工的青菜及病人的排泄物做 农药残留量检验,结果从吃剩和未加工的青菜中检出均为阳性 (农药速测卡定性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验结果表明确系一起由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青菜(油菜) 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 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因伪劣增白粉蜜导致皮肤损伤的消费 者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依法对日用化学用品厂处以罚 金5万元,没收其非法所得3万元,对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责 任人员分别处以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判决日用化学 厂赔偿有关的消费者医疗费,误工费等经济损失共计4万元, 销毁全部剩余产品。
• (一)受罚人申诉 • 酒店法人代表接通知后先后到卫生监督部门进行陈述、申辩,
并要求举行听证会。申请的理由有: • 1、承认确系一起摄入农药残留污染青菜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
但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作为酒店本身是受害者。因到农贸市场 采购的青菜农药残留这么高,一来肉眼无法所见;二来嗅不出摸 不着,因此要处理应处理菜农,本酒店属误购、误食,处理酒店 有悖情理;
处罚: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行政处罚法》
的有关法律、法规,依照法律程序,通知该酒店 法人代表告知其违法事实和拟做出的行政处罚:停 业整顿2天、罚款5000元。
分析
•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本 法第三十三条所列农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 赔偿责任。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农产品有前款规定情形的,消 费者可以向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销售者 责任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权追偿。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向农 产品生产者、销售者要求赔偿。
• 根据《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第七条和第 九条的规定,犯生产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的个人,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以并处或单处罚金。因为此罪是财 产犯罪,生产者的目的就是为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不仅对 犯罪的人身要给以惩罚,在财产上也不能让犯罪份子占便宜。
• 对于犯本罪的企业、事业单位,可判处罚金,因为对于单位只 能处以财产型,不能给予人身型。但是对单位处以财产刑的同 时,还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七 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即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企业事业单位里对生产伪劣产品负有 直接责任的主管领导人员。
分析:
本案是违反产品质量法构成犯罪的一个典形案例。 《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 合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 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 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 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接到投诉,消协工作人员对双方进行了询问和了 解,凭着刘先生手中的购物小票,超市的负责人承认是在 本超市购买的香肠,也承认香肠出现了变质这一事实,只 是在协商赔偿的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
•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 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 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 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 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 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 第(四)项: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 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 在这起案件中,超市确实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对上架的食 品检查不够细致,责任不到位;二是出现问题后没有一个 积极诚恳解决事情的态度。经消协多次对双方协商调解, 最终,协商达成一致。超市给刘先生赔偿10袋食品,赔偿 孩子检查身体的46元钱,并诚恳向消费者赔礼道歉,刘先 生对此结果表示接受。
•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一)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二)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 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三)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 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 (四)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 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五)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