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吸附有已知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称为致敏颗 粒(sensitized particle)。
敏感度比直接凝集反应高2~8倍,适用于各种可 溶性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敏感度也高于沉 淀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类型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 的相应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 标本中的相应抗原。
温度
抗原抗体反应最适温度为37℃ 有些特殊抗原抗体反应需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温度,如冷凝集在
4℃时与红细胞结合,20℃以上反而解离。
此外适当振荡与搅拌,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 结出,加速反应。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凝集反应是指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 或表面覆盖抗原(或抗体)的颗粒状物质 (如红细胞、聚苯乙烯乳胶等)与相应抗 体(或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 眼可见的凝集团块现象。
因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不出现可见反应,称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
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prozone)。 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postzone)。
当抗原或抗体为单价,不管抗原与抗体的量比 关系是否合适,均不能出现可见反应现象。
抗原抗体结合的比例性(带现象)
可逆性
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取决于抗体对相应抗原的 亲和力和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
亲和力越大,抗原抗体结合越牢固。
抗体与抗原结合是可逆反应,高亲和性抗 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表位在空间构型上 非常合适,两者结合牢固;低亲和性抗体 与抗原形成的复合物较易解离,解离后的 抗原或抗体均能保持未结合前的结构、活 性及特异性。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 因素
反应物自身因素
抗原
抗原的理化性质、抗原决定簇数目和种类均可影响 抗原抗体反应的结果。
亲和性(affinity)是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 部分与对应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相适性而存在的 引力,是抗原与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
亲和力(avidity)指反应系统中复杂抗原与相 应抗体之间的结合能力。
亲和力与亲和性有关,也与抗体的结合价和抗 原有效决定簇数目有关。
IgG为2价,其亲和力为单价的102倍;而IgM为10价, 其亲和力为单价的106倍。
比例性(proportionality)
比例性指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要合适的 量比关系,只有当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才能形 成较大的抗原抗体结合物。
把最迅速出现可见反应时的抗原抗体浓度比或 量比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optimal ratio)或称等价比(equivalence point)。
间接凝集反应
用人工方法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或 偶联于与免疫无关的颗粒性载体表面,再与相 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适宜电解质存在 时即可发生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中所用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称为载 体(carrier)。
将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于颗粒表面的过 程称为致敏(sensitization)。
抗原与抗体之间高度的互补结构恰好为这些结 合力的发挥提供了条件。
第二节 抗原抗体的反应特点
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实质上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 区中抗原结合点之间的结合。
如果两种不同的抗原物质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 结构的抗原决定表位或者抗原抗体构型部分相 同,则会出现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抗体
不同动物免疫血清反应性有差异 特异性和亲和力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抗体的浓度
环境条件
电解质
抗原抗体结合后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易受电 解质影响。
若无电解质存在,则不出现可见反应。 但如果电解质浓度过高,则会出现非特异性蛋白质
沉淀,即盐析。
酸碱度
pH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抗原和抗体的理化性质。 抗原抗体反应一般以pH6~9为宜。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抗原抗体的结合使电荷减少或消失,电子云也 消失,蛋白质内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加上电解质(如NaCl),则进一步使疏水胶体 物相互靠拢,形成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抗体结合力
抗原和抗体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虽是互补性的 特异性结合,但并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
抗原与抗体这种弱的结合力与静电引力、范德 华引力、氢键结合力、疏水作用力相关。
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且临床上多用血清 标本进行实验,所以体外实验中的抗原抗体反应 曾被称作血清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阶段,仅 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
第二为可见反应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环境 因素(如电解质、pH、温度、补体)影响下, 进一步交联和聚集,表现为凝集、沉淀、溶解、 补体结合介导的溶解现象等肉眼可见的反应; 此阶段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
毕建虹
主要内容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抗原抗体的反应特点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是抗 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既可在体内作为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自然发 生,也可在体外作为免疫学实验的结果出现。
凝集实验是一个定性检测方法,即根据凝 集现象的出现与否判定结果阳性与阴性。
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即将标本作一系 列对倍稀释后进行反应,以出现阳性反应 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滴度。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直接与相应 抗体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成为直接 凝集实验(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agglutinogen)。 参与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agglutinin)。
玻片凝集实验
为定性实验方法 主要用于菌种鉴定和血清型分型,也用于人类红细
胞ABO血型鉴定。
试管凝集实验
为半定量实验方法 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管作为血清
抗体的效价,亦称为滴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