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药拆线

换药拆线


• • • •
敷料浸湿或有出血倾向 敷料松脱或被污染 伤口内引流物需拔除 愈合伤口拆线
换药法
• • • • • •
基本技术 树立无菌观念 原敷料的拆除 换药物品的传递方法 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方法 敷料覆盖、包扎及胶布固定 污物的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换药法 • 换药室环境良好 • 穿工作服,洗手、带口罩帽子 • 备物 准备工作
– 无菌治疗碗2个(分别盛放棉球及无菌敷料) – 无菌镊子2把,剪刀1把 – 弯盘1个(盛放污物) – 无菌酒精棉球、盐水棉球、纱布、干棉球、引流 条,胶布。
• 向患者告知换药操作,取卧位或坐位,利 于暴露伤口,注意保暖
换药法 操作步骤
• 1、拆除原敷料
– 外层敷料:用手拆除(勿用镊子) – 内层(中层)敷料:镊子拆除
– 底层(最里层)敷料:纱布与伤口多有粘连, 用盐水棉球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或引 起出血
• 敷料拆除方向与切口纵轴一致,污物弃置弯盘
• 2、两把镊子的分工
– 一把镊子接触伤口 – 一把镊子接触无菌物品(棉球、敷料)
换药法 操作步骤 • 3、消毒及清洁伤口
3.1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 • 无菌伤口由内向外消毒、范围15cm,或达到 伤口周围5cm外。 • 棉球一面用过后可翻转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换药法 操作步骤 • 4、覆盖敷料
– 选择合适大小的敷料
• 伤口覆盖单层纱布至少6-8层 • 敷料应完全覆盖切口,且距离切口至少2-3cm
– 底层敷料
• 干洁切口可直接覆盖纱布(光面向下)
– 中层敷料、外层敷料
• 视切口分泌情况选择纱布或棉垫覆盖(光面向上)
– 粘贴胶布:顺皮肤纹理或与肢体纵轴垂直 – 包扎:注意松紧要适度
拆线法 操作步骤
拆线法
缝线拉出方向
错误方向
谢谢!
外科换药法
换药术又称为更换辅料,其目的是为创 面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促进伤口愈合 包括: 伤口的观察 消毒 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 通畅引流 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促进组织生长
• • • • • •
换药法 换药指征 • 需要观察伤口情况
– 无菌伤口3-5天一次 – 感染伤口1天一次或多次 – 新鲜肉芽创面1~2天一次
拆线法 拆线指征
• 无菌手术切口,已到拆线时间,局部及全 身无异常表现,切口愈合良好者
– 面颈部4-5天 – 下腹及会阴6-7天 –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 四肢10-12天 – 减张缝合14天
• 切口红、肿、热、痛或明显感染者,需要 提前拆线
拆线法 操作步骤 • 穿工作服、洗手、带口罩帽子 • 按换药术拆除原敷料并消毒切口 • 拆线 用镊子(接触伤口的镊子)提起缝线 的线头,使埋于皮肤内的缝线部分露出少 许,用线剪将露出部分剪断,顺原缝合方 向拉出缝线 • 拆完全部缝线后用碘伏或酒精再消毒一次 • 覆盖敷料并胶布固定
• 污染伤口或开放伤口由外向内消毒、范围 15cm,酒精不能进入伤口内 3.2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换药法 操作步骤 • 3、消毒及清洁伤口
3.3特殊伤口的清洁 • 分泌物多且创面深,可用NS冲洗 • 坏死组织多,可用双氧水或碘伏等冲洗
• 高出皮肤或失活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修整或 碘酒烧灼 • 组织或肉芽水肿明显,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 开放创面及肉芽可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料保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