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

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



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
一个圣龛,由哥特式教堂 惯用的拉丁十字演变而来,
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
和装饰。两侧用两排小祈 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
巴洛克建筑典型实例 ---罗马的圣卡罗教堂


波洛米尼设计 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不规则的小 祈祷室;立面山花断开,墙面凹凸很 大,有强烈的光影效果。
贝尼尼代表作 罗马的圣安德烈教堂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最初形成于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早期)。16世纪传遍意大利并以罗马为中心,同时传入 欧洲其它国家(盛期)。 17世纪起,意大利因欧洲经济中 心西移而衰退,只有罗马依然富足。意大利半岛开始两种风 格并存:一是以威尼斯、维琴察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余波,二 是罗马教庭的耶苏教会掀起的巴洛克风格。(后期)
光的设计
与哥特式教堂不同,白天走进圣彼得教堂, 就像走进另一个明亮的世界。在圣彼得教堂 里没有一束灯光,所有的光都是自然采光。 这是意大利人用光的一绝。 光滑的大理石反射,巧妙的天窗设计,让外 面的自然光被用到所有合理的地方。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哀痛雕像
摩西
维琴察 圆厅别墅

帕拉弟奥代表作,平面正方形,四面有 门廊。严谨对称并不适合居住功能,主 宰四方之感吸引了不少追随者。
建筑的杰出代表---圣彼得主教堂
设计者(14位): 布拉曼特、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马德诺
►教堂前广场,伯尼尼设计,由一个梯 形和一个长圆形广场复合而成,是巴洛 克式广场的代表。
罗马教廷所在地梵蒂 冈城,位于意大利首 都罗马西北角的梵蒂 冈高地上,北、西、 南3面有高墙与罗马 市隔开,而东面的圣 彼得广场同罗马市畅 行无阻,在这片面积 仅0.44平方公里、 约1400人口、常住人 口仅500的城区内, 集中了一批举世无双 的艺术品和建筑杰作, 修筑在使徒圣彼得墓 上的大教堂是全城的 中心,也是世界上最 大的宗教建筑。1984 年联合国教育、科学 及文化组织将梵蒂冈 城列入世界文化与自 然遗产保护名录。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二、判断是非题(20分,每题2分) 三、作图(3):(20分) 四、图释(2):(10分)
五、简答题(3):(15分)
六、论述(15分)
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

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是15-19世纪先后、时而又
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其中文艺复兴和巴
洛克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源于法国,也有广义地将这 三者统称为文艺复兴建筑。
佛 罗 伦 标萨 志主 着 文教 艺堂 复的 兴 建穹 筑顶
史 的 开 始
----
采用独特的石勒体系来支撑穹 顶巨大的尺度和高度。但它还 不是完全的真正的球面穹顶。
八角大厅上的穹窿 直径42.5米,表面绘有“最后的 审判”壁画。檐部线脚上的连续 圆窗洞与圆形穹顶相呼应。
天窗
夹层楼梯
次肋骨 拉接件(环拱 ) 主肋骨 鼓座区

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即是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 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借助于古典 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文化。
文艺复兴建筑及室内装饰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是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指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 哥特风格。于是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
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又有了帕拉提奥的《建筑四书》。明确将柱式系统 规范化,形成了被建筑界广为接受的建筑立面设计规范。 3、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 4、维尼奥垃的《五种柱式规范》 。
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 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卢浮宫

西面是典型的手法主义,是法国文艺复兴盛期的作品,立面有明显的 水平向划分,每隔数开间有一竖向构图,三角形山花上还有方窟窿, 装饰很多。
卢浮宫 东廊

东廊构图采用横三段纵三段的手法。底层结实沉重,中层是虚实相映 的柱廊,顶部是水平向厚檐,各部分比例依次2:3:1。但两端及中 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上有山花。
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常用穿插的曲面和
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 和营造神秘的气氛。喜好富丽 的装饰和雕刻,色彩华丽且用 金色予以协调。
在室内将绘画、雕塑、工艺集 中于装饰和陈设艺术上,具有 过多的装饰和华美浑厚的效果。 空间复杂丰富,装饰处理强调 层次和深度。


古典主义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
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 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 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1、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它不仅在希腊 罗马丰富的建筑实践基础上,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 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

巴洛克大师――贝尼尼 的代表作
圣安德烈教堂

平面的神庙布局中出突出来圆形门廊,突兀而富有动感, 彻底打破了原来的“山”字形面。
圣安德烈教堂室内装饰
教堂的内部空

间,上半部映现金
色光芒、象征“神 圣空间”,下半部 色调暗,象征“俗 世空间”,呈现圣 俗截然分明的两极 现象,也作为连结
神圣天国与凡俗尘
与 古 罗 马 风 格 的 比 较
巴齐礼拜堂
► ►
伯鲁涅列斯基 1429-44. 文艺复兴初期 重要实例。
正面类似罗马凯旋门的构图,不拘泥于古代法
则,加入了设计师自己的创造,更轻松、自由。 中部高大的券洞入口,上部以壁柱分隔实墙。
巴齐礼拜堂

科林斯壁柱,墙面白色,壁 柱、檐部券面和所有线脚都 用较深的颜色,脉络分明, 构图严谨。

穹顶直径41.9米,内部顶点高123.4米,几乎是万 神庙的三倍。采光塔上十字架尖端高达137.8米,是 罗马城最高点。穹顶是球面的,轮廓饱满。
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境罗的杰 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 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 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 6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 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 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 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 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 “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 恢复了圆顶。
穹顶构造图
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
1,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 而工匠们竟置教会的戒律于不顾。虽然当时天主教会的势力在佛罗伦 萨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气,很高的觉醒,才能这样做。因此, 它是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2,古罗马的穹顶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顶,在外观上是半露半掩的, 还不会把它作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罗伦萨的这一座,借鉴拜占 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连采光亭 在内,总高107 m,成了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这在西欧是前无 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独创精神的标志; 3,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是很 大的,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公元79年,建于公元前8世纪的庞贝古城被附 近的维苏威火山喷发后淹没,后 来经过 意大利考古学家挖掘,人们从庞贝古城 遗址可以看出古罗马时代的社会 生活。
“文艺复兴”一词就源于意大利语Rinascimento,意为再生或复兴。
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 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 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
8亿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
能容纳3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广场长 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的长 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 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 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 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间耸立着 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 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 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 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
极盛时期,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 建筑。是与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巴洛克同时并进的。

法国古典主义排斥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 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 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建筑 造型严谨,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恪守古典规范。 法国古典主义内部空间装饰丰富多彩甚至奢侈豪华。在空间效果与装 饰上常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

建筑的装饰大多是自由曲线构成的涡卷,墙面凹凸有 致和繁缛的装饰,产生了强烈光影效果、具有极高的观赏
性和艺术性。
巴洛克建筑

文艺复兴晚期维尼奥拉设计 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 主义向巴洛克过渡的代表作。 有第一座巴洛克建筑之称。 上部两侧作了两对大卷涡, 处理手法别开生面,后来被 广泛仿效。

耶稣会教堂
所谓巴洛克(Baroque,原意 是畸形珍珠,不圆的珍珠),原 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 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 建筑风格。

巴洛克建筑风格

巴洛克的特点是外形自由、强调新奇、变换和流动 的美。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
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来表现自由的思想和营造神秘的气氛。
世的教堂表征。
巴洛克室内装饰

在墙上画上以假乱真的 窗户、楼梯、柱子、檐 口等,随心所欲的制造 幻象
凡尔赛宫

外表的整体风格属于古典主义,室内装饰完全是巴洛克式的,有些空 间是洛可可式。建筑立面为纵、横三段处理,上面点缀有许多装饰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