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关和回归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
(1)直方图 (2)散点图 (3)次数分布多边形图 (4)累计频率曲线图 2.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1)小于0 (2)大于0 (3)等于0 (4)等于1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yx S (提示:yx S 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 )。
(1)68.27% (2)90.11% (3)95.45% (4)99.73% 4.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
(1)函数关系 (2)单向因果关系 (3)互为因果关系 (4)严格的依存关系 5.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
(1)严格的关系 (2)不严格的关系(3)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4)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 6.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相关系数计算出来放在四个备选答案之中,它是( )。
(1)0.29 (2)-0.88 (3)1.03 (4)0.997.如果变量z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1)低度相关关系 (2)完全相关关系 (3)高度相关关系 (4)完全不相关 8.若已知2()x x -∑是2()y y -∑的2倍,()()x x y y --∑是2()y y -∑的1.2倍,则相关系数r=( )。
(1)21.22(3)0.92 (4)0.65 9.当两个相关变量之问只有配合一条回归直线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1)明显因果关系 (2)自身相关关系(3)完全相关关系 (4)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而存在相互联系 10.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首先应对两个变量进行( )。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回归分析 (4)因素分析 11.用来说明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分析指标是( )。
(1)相关系数 (2)回归系数 (3)回归参数 (4)估计标准误差 12.确定回归方程时,对相关的两个变量要求( )。
(1)都是随机变量 (2)都不是随机变量(3)只需因变量是随机变量 (4)只需自变量是随机变量13.年劳动生产率z(于元)和职工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 。
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职工工资平均( )。
(1)增加70元 (2)减少70元 (3)增加80元 (4)减少80元 14.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
(1)∑(y-y c )2=最小值 (2)∑(y-y c )=最小值(3)∑(y-y c )2=最大值 (4)∑(y-y c )=最大值 15.在用一个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推算时,( )。
(1)只能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 (2)只能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3)既可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也可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 (4)不需考虑因变量和自变量问题16.已知某企业某种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直线方程是( )。
(1)Y c =6000+24x (2)Y c =6+0.24x (3)Y c=24+6000x (4)Y c =24000+6x17.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名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x ,这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 )。
(1)降低297.5元 (2)提高297.5元 (3)提高2.5元 (4)降低2.5元 18.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 )是错误的。
(1)y=35+0.3x, r=0.8(2)y=124+1.4x , r=0.89 (3)y=18—2.2x, r=0.74 (4)y=87—0.9x , r=0.9 19.多元线性回归方程112233c y a b x b x b x =+++中,b 2说明( )。
(1)x 2与y c 之问的相关程度(2)x 2每变化一个单位,y c 平均变化多少单位(3)当x 1、x 3。
不变时,y c 每变化一个单位,y c 平均变化多少单位(4)在影响y c 的所有因素不变时,x 2每变化一个单位,y c 平均变化多少单位 20.已知变量z 与变量Y 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的错误回归方程是( )。
(1) y c =10-0.8x (2) y c =100-1.5x(3) y c =150+0.9x (4) y c =25-0.7x 二、判断题1.相关系数是测定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 )2.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9,乙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 ) 3.零相关就是不相关。
( )4.两个变量中不论假定哪个变量为自变量x ,哪个为因变量y ,都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
( )5.产品的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 ) 6.如两组资料的协方差相同,则说明这两组资料的相关方向也相同。
( ) 7.积差法相关系数r 实质上就是两变量离差系数乘积的平均数。
( )8.由直线回归方程y c =450+2.5x ,可知变量x 与y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9.回归系数b大于0或小于0时,则相关系数r也是大于0或小于0。
( ) 10.当变量x与y之间存在严格的函数关系时,x依y回归直线和y依x的回归直线才能重合。
( )三、计算题1.生产同种产品的6个企业的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的资料如下:要求计算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
2.根据50个学生的中文成绩和英文成绩进行计算,中文成绩的标准差为9.75分,英文成绩的标准差为7.9分,两种成绩的协方差为72分,由上述资料计算相关系数,并对中文成绩和英文成绩的相关方向和相关程度作出说明。
3.为了了解某公司员工的工龄与其工作效率之间的相关性,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处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目的是想依据研究成果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随机抽取样本如下:要求:(1)将原始数据描述散点图,并判断工龄和效率分数之间是否有相关性?(2)计算相关系数,说明相关程度。
4.某汽车厂要分析汽车货运量与汽车拥有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调查,资料如下:要求:(1)根据资料作散布图。
(2)求相关系数。
(3)配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
(4)对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假设显著性水平a=0.05)。
5.我国7个地区某上二半年的人均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统计数据如下:(1)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绘制散点图,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拟合直线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4)计算判定系数,并解释其意义。
(5)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a=0.05)(6)如果某地区人均GDP为15 000元,预期其人均消费水平。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有15个所属企业,其中14个企业2009年的设备能力和劳动生产率统计数据如下表:要求:(1)绘出散布图,并且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2)当某一企业的年设备能力达到8.0千瓦/小时,试预测其劳动生产率。
(3)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4)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设显著性水平为a=0.05)。
7.某地区1997--2009年粮食产量、牲畜头数和有机肥量有关资料如下:根据上表资料:(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2)计算二元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3)如果已知2010年有机肥施有量为52万吨,牲畜头数为21万头,预测该年粮食产量为多少?8.有8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销售利润资料如下表:要求计算:(1)相关系数r;(2)直线回归方程;(3)说明回归系数b的经济含义;(4)估计标准误差。
9.某工业企业某种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绘制相关图,判别该数列相关与回归的种类;(2)配合适当的回归方程;(3)根据回归方程,指出每当产品产量增加1万件时,单位成本的变化情况;(4)计算相关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
10.某地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资料如下:要求:(1)拟合曲线回归方程y=ab x;c(2)估计失业率为8%时,通货膨胀率会是什么状态?(3)计算相关系数。
1.(2)2.(1)3.(3)4.(2)5.(4)6.(4)7.(2)8.(2)9.(1)10.(1)11.(4)12.(3)13.(1)14.(1)15.(2)16.(1)17.(4)18.(3)19.(3)20.(3)1.×2.×3.×4.√5.×6.√7.√8.√9.√10.√1.计算得 r=-0.822. 计算得:(1)r=0.934 8(2)中文成绩和英文成绩为高度正相关3.(1)没有高度相关(2)r=0.353 1 低度相关4.(1)略(2)r=0.956(3)y c=0.027+0.066 8x(4)说明汽车货运量与汽车拥有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汽车货运量是影响汽车拥有量的显著因素。
5.(1) 散点图(略)。
两者之间为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2) r=0.998,两者之间为高度的正线性相关关系。
(3) 拟合的回归方程为:y c=734.48+0.3087x。
回归系数为 0.31表示人均GDP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水平平均约增加0.31元。
(4) 判定系数r2=0.996。
表明在人均消费水平的变差中,有99.6%是由人均GDP决定的。
(5) 检验统计量t b=36.76>t0.05=2.57,拒绝原假设,线性关系显著。
(6) y15000=734.48+0.308 ×15000 = 366.98(元)6.计算如下:拒绝原假设,说明设备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设备能力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显著因素。
7.主要计算步骤如下:8.主要计算步骤如下:9.主要计算步骤如下:10主要计算步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