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和泛读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 1课时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所讲的几点意思。
2、学会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浏览”、“走马观花”造句。
3、认识读书的重要,了解读书基本方法,学会精读和泛读,努力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读书常识和读书方法的自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精读和略读两种读书方法,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侧重点是介绍略读。
讲述了略读的意义,怎样去进行略读,略读该注意些什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精读讲得较为简略,但很精当。
四、教学方法
1、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读书方法自学课文,边读
边做记号,并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住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要说明的主要意思。
3、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安排实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来读一篇新课文———《精读和泛读》(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疑问吗?想解决自己的疑问吗?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画出5个生字,要做到会读会写。
2、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讨论、交流,读课文收获。
四、精读训练
1、理解“精读”
(1)什么是精读?朗读第一段,用横线画出。
出示: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
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
这就是精读。
①这两句话中哪些是关键词语?
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确定。
②朗读这两句话,注意关键词语。
2、理解“泛读”
(1)什么是泛读?(大略地读)
(2)既然精读这么重要,为什么还需要具有泛读能力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注意:“不可能······更不可能······为了······又必须······因此······”,课文用这些词语巧妙地起承转合,将要表达的意思论说得清楚明白。
课文后面的叙述中还有类似的用法,要注意学习。
(3)泛读有什么作用?读第3自然段,画一画关键词语。
交流:“通过泛读,可以······从而······获得······”
指读第3自然段,注意突出关键词。
(4)怎样进行泛读?默读第5自然段。
四人小组讨论:面对一大堆
的读物,如何泛读?对一本读物来说,如何泛读?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泛读通常采用什么方式?要注意什么?(读第6、7自然段)讨论交流。
②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你有过精读和泛读的经历吗?
请详细地说一说。
③要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
引读,只要我们善于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最佳的读
书效果。
三、总结全文
1、说说文章介绍的主要内容。
2、小结:这篇课文侧重介绍了泛读,泛读的意义、方法、方式、注意点等几方面的内容。
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过程中会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以便于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的。
教学反思:
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又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不过本文侧重讲述了略读的意义,对精读介绍得较为简略,但很精当。
学以致用,所以,我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安排实践,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几种分量大体相当的读物,分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略读完毕,学生在学习行可的基础上,略读达到了一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