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务流程
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安德烈· 巴赞提出了“长镜 头”(也称“场面调度理论”)理论,向传统的蒙太奇理论挑战, 使电影回到了早期卢米埃尔时代那种一部电影一次拍摄完的情景。 从技术上讲,所谓长镜头是指较长时值(30秒以上)的镜头画 面; 从内容上讲,在这个较长时值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段 落。在一次性拍摄中通过演员调度和镜头运动(推拉摇转等视角 和视距的变化),在画面上形成各种景别和构图的镜头。 亚历山大· 索科诺夫2002年的作品《俄罗斯方舟》可以称为一部 非常极端的实验片,整部影片90分钟,只有一个镜头。
新闻采访原则
快捷 真实 客观
采访到位
采访记录完整 现场要素记录完整;人物访谈条理清晰;新闻五 要素要全;新闻背景翔实可靠 不留疑问 抓关键环节或细节
常见问题
现场采访不足 主要事实不清 主要人物不突出 采访不深入 采访不到位 现场记录不充分
电视新闻摄像
景别
近景: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面。 常被作为表现人物情绪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强 观众的参与感和交流感 特写:表现人物头部和物体细部的景别。用放 大的方式把人物或物体的某一局部突出地呈现 在屏幕上,画面形象单一、醒目,是视觉冲击 力最强的景别
构图
突出主体 选好角度 (正面方向拍摄、侧面方向拍摄 、 背面方向拍摄 、平角度拍摄 、仰角度拍摄 、 俯角度拍摄 ) 选好环境(包括背景 ) 掌握均衡 (线条均衡、体积均衡、影调均衡、 色调均衡、数量均衡、动静均衡 ) 台标、字幕的影响
电话采访
注意问题: 采访对象——熟人或配合型 拟定采访提纲 化复杂提问为简单提问
隐性采访(暗访)
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检验 不暴露采访者身份,不申明采访目的的采访 采访; 活动 采访不愿意、不善于和记者打交 定义: 道的人; 应用范围: 记者深入到敌对分子或者犯罪分 子之中,不能或无法公开采访。
选题注意问题
题目不宜过大 不能盲目 注重后果或结果 考虑题材
准备到位
1
2
3
4
5 6 7
准备状态 A 电视摄像机永远处于最佳状态 B 足够的电池和录像带 收集资料 确定采访范围 必须采访的新闻事实和主要人物;可以作为补充的事实和 有关人物;作为背景的事实和证人;可以对事件作进一步评 论的权威人士 拍摄计划或采访提纲 常备文字资料的准备 图像资料的准备 必备的常用资料
电视新闻采访
电视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利用摄录
机纪录和收集新闻事实的过程
只有摄录机记录 下和拍摄到的, 才是最主要的新 闻素材 根据新闻规律和新闻采 访方法收集和记录新闻 事实
电视新闻采访与广播新闻、报纸新闻采访 区别
现代采集手段 独有的采访形式 现场背景衬托;电视出镜记者;提问技巧 (采访不可 重复性) 形象画面的报道 强化屏幕意识 特定的思维方式 ——蒙太奇思维方式 综合的表现因素 特殊的工作方式 ——集体协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视角广,景深大,不看寻像器、不对焦点也 可以得到清晰的图象——偷拍 近距离拍摄大范围景物——既可突出主体, 又可介绍主体所处的环境
景别
调整、转换景别:(1)改变被摄物与摄像机之 间的距离; (2)机位不变时,改变镜头的焦距
景别
远景:视野开阔,景物范围大,包含的信息量 也大,清楚地交待新闻事件的整体环境。 全景:——“定位镜头” 介绍性景别 用于表现 人物形体动作外,也常用来表现新闻事件发生 的环境 中景:表现范围相当于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的 景别。主要用于表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动作、 活动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拍摄计划
选择本选题的重要性 本选题所包括的主要内容 报道形态的使用或节目类型的选择 采访的范围及相关内容 采访对象的选择及理由 采访程序及时间安排 节目结构的安排或基本播出计划
新闻事件的采访提纲
事件的主要经过和拍摄内容 事件的关键细节或主要情节 对事件的主要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的采访和所 提问题 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有关的分析 事件的意义或影响 背景材料的取舍
《生存者》
《老大哥》
《美国偶像》
《学徒》(《飞黄腾达》)
《赢在中国》
中国真人秀代表节目
《超级女声》 《变形记》 《交换主妇》(齐鲁电视台) 《五年级插班生》(广东公共频道)《你能毕 业吗》(天津少儿频道)《不考不知道》(陕 西卫视)《五年级救助队》(湖南经视)
《超级女生》
采摄分离
1
2 3 4
优势 问题 沟通不畅,容易出现两层皮现象,影响电视节目质 量 先天不足,后天得不到弥补,限制节目质量的提高 松散而临时的合作关系不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 摄制组没有确立真正的核心,不利于节目质量的提 高
记者采访主动性强
现场报道
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 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 道样式(“在镜前报道”,或“站着 报道” )
电话采访
即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 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的最大优势是 快捷,美国称之为“快餐式采访”。
电话采访
1.哪些情况下宜采用电话采访? (1) 联系采访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5)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6)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运动摄像(推、拉、摇、移、跟)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 头
推镜头
有变动焦距和移动机位两种方式,表现为有 明确地推向目标,景别连续变小,环境也不 断变小,甚至出画
拉镜头
有变动焦距和移动机位两种方式,表现为主体 越来越小,景别越来越大,环境也越来越大
摇镜头
机位不动,改变镜头的光轴方向 水平摇、垂直摇、倾斜摇等方式 注意:要重视起幅画面和落幅画面 摇的速度要均衡,快慢有致
―真人秀”节目又称realityTV,即真实电视, 是指由普通的人(非扮演者),在规定的情境中 按照制定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 为了一个明确目的去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 记录下来而做成一集节目。
真人秀节目分类
生存冒险类 窥视型真人秀节目 恶搞类 娱乐选秀节目 商业竞争型新派真人秀
移镜头
移镜头机位移动,从而引起视点的变化,角度 的变化
跟镜头
跟镜头中有明确的主体形象,镜头始终跟随运 动主体进行拍摄,摄像机与主体的距离基本保 持不变,景别也相对固定,其效果类似于跟踪 某人或某物 前跟、侧跟、后跟等几种方式
注意问题:
(1)隐性采访往往带有一定的风险性。记者要根据 实际情况,作一些必要的防范,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对有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暗访时,注意用录音机 或录像机记录,保存证据,以防日后发生新闻诉讼 。 (2)注意法律和道德界限。 (3)隐性采访和显性采访相结合
现场提问基本功
寻找问题 1 新闻五要素 2 新闻现场发现新线索 提问技巧 1 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搭桥技巧 2 控制节奏 注意问题 1 问题简单 2 笼统空洞 3 限制答案
电视新闻业务流程
新闻线索与新闻策划 准备到位 采访到位 电视新闻摄像 电视新闻编辑 电视新闻写作
《广州日报》寻找最可爱的大兵策划
江西卫视《红歌会》
凤凰卫视现象分析(“三名”策略)
名记者 名主持人 名栏目
名记者
名主持人
名栏目
“百家讲坛”成功分析
真人秀节目分析
职业敏感 了解政策 把握新闻规律 了解新闻事件 熟悉受众心理 关注个人
选题的基本原则
正确舆论导向 深刻社会价值 典型性 特殊性 新闻价值
《感动中国》
《春暖2007》
《非常有戏》
《梨园春》
2005年4月6日至2006年4月5日 《新闻调查》节目分类见表
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
“电视记者也在镜头中, 本身也是大家的一个观 赏对象,所以提问不能 拙劣”
采摄合一和采摄分离
采摄合一制是指采访记者和摄像员兼二为一, 记者又扛机器又采访 采摄分离制是指采访记者和摄像员分开,两个 人一起外出采访
采摄合一
记者无法进入镜头,用镜头将观众带入了事件 的第一现场,记者和观众处于同一位置和角度, 新闻的真实可信性大大增强。 特别适用于拍摄动感很强的新闻现场
解说词
现场短新闻 综合性新闻
新闻线索获取渠道
党政文件和领导人讲话可能提供新闻线索 从各种会议上找新闻线索 从查询、急救电话中获取新闻线索 记者交往能力 其他媒体 新闻线人
策划选题
上级命题——宣传主题——新闻作品 自命题——新闻价值
把握选题
现场报道优势
提高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 感 展现事件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面对面直接传播,使观众产生亲信感 调动有意注意,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现场采访对记者要求
记者形象,言谈、神态、举止、仪表 语言表达能力强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直接采访
记者直接面对新闻事实或被采访对象进行的采 访 一般的直接采访不要求时间上的同步性
电视新闻摄像概说 电视新闻摄像基本方法 有关问题讨论
电视新闻摄像
类型 技术型摄影 编导型摄影 客观公正立场 心理距离把握 长镜头运用
长镜头
长镜头拍摄,是指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 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不间断镜 头段落(开机后较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拍摄,因为 整个镜头是一个连续完整的内容,中间没有剪辑, 所以它绝对是真实的)常规的长镜头,拍摄时间一 般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