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中的生活启迪

《周易》中的生活启迪

学《易》有感教育信息与技术学院 0802班邹治银(2008116020249)一次偶尔的机会,一次视觉上的邂逅,让我做出了一次理性的选择。

又到了新的一学期,大家又开始选修自己心仪已久的科目;不管你是想捞一两个学分,还是想真正通过这次机会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知识,也许你是为了物色“人才”,也许你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这些都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就此搁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多么犀利的言语,多么富有哲理的言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校训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难道与《周易》毫无瓜葛?带着好奇而又向往的心情,我选择了《周易》,怀着满腹的忐忑与激情,我走进了刘建民老师的课堂,走进了教室,于是,我走近了《周易》……《周易》是一本古老的书。

他的作者至今模糊。

追根溯源,竟到了神话的时代。

孔子告诉我们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传说,上古时代的一个叫做伏羲式的氏族首领,首创了八卦。

于是有了夏朝神农氏时期的《连山》,商朝黄帝时代的《归藏》。

后来,我又听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

”就有了周代的《易》,因为它是西周时代的书,所以叫它《周易》。

再后来,孔老夫子给它做了注。

人们叫它《易传》,把它和《易经》合在了一起,流传了几千年。

今天在我们手上的着本书,是千年前的智慧。

它古老,却依旧富有美丽,依旧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

与千年前不同的是,它,显得更伟大,更神秘。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表达一下由衷的钦佩。

我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一本短小精悍的书,却演绎出了人生百态;寥寥几行,却奏响了千古骚人之韵律;区区几页,却记录着古今历史变迁的规律,万物生生灭灭的趋势……《周易》包含象、数、理、占。

象为图形,卦爻像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数为数字,阴阳、奇偶、蓍草的数目、九六之数;理为义理,圣人立象以尽意,指卦爻象和卦爻辞所蕴涵的意义和义理;占为占卜,用周易占卜之法。

打造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是“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的协调问题 ,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 ,强调人、社会、自然等各种关系的和谐 ,强调积极的进取去达致这种和谐 (儒学 )或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达致这种和谐 (道学 ) ,儒学和道学结合在一起给予人在面对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各种关系、各种矛盾时无穷而深刻的治世智慧: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既尽人事又待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又知其不可为而安之若素 ,事天敬天又尽职尽责。

其根本的旨趣在于“太和万物”(庄子语 )它与西方文化传统强调主客二分,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支配、征服和控制地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等各种关系的方式手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儒家哲学认为“天人合一”的基础在于天与人具有共同的德性 ,天道亦可称之为天德 ,人道亦可称之为人德。

所以,“天人合一”实质上就是“天人合德”。

德在人之外就是规则 ,或者说是道,在人则为性 ,称之为德性。

儒学不仅认为“天人合德”而使“天人合一”,而且认为在“天人合德”中 ,是“天为德本”,所以要“法天立道”。

“天为德本”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 ,人的道德价值本原于天。

其次 ,天是人类社会道德的本原。

最后 ,天为个人道德之本。

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显学道家把“天人合一”的基础立于道之上。

老子讲 ,道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规律 ,先天而存在。

所谓“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所以,天和人都是道的结果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它们相互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正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天与人相互依存 ,互为条件 ,共生共长 ,都生于道、制于道、体于道。

道家认为道的基本法则就是自然。

老子说:“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自然而然 ,即顺其自然 ,亦可说是无为而无不为。

儒学和道学具有很强的共通性。

为了达致天人和谐统一 ,儒学和道学都主张人应该顺乎人性自然 ,同时 ,儒学和道学都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甚至“天人同构”,其基本的价值指向就是证明人与天一样 ,都遵循着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 ,从而在实践中力求达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等之间关系的和谐。

效天法地《周易》共六十四卦,其中,第一卦为乾卦,第二卦为坤卦。

乾为天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初爻告诉我们说,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即使你是一条龙,也不过是一条“潜龙”,你要做的就是保持低调,即“勿用”。

在人生的开始时期,我们应该像一条潜伏的龙一样,隐藏着自己那不多的才能,努力学习,积蓄自己的能量,用于以后的爆发。

一开始的默默无闻恰恰能成就以后在天的飞龙。

二爻告诉我们说,作为一条龙,在你继续了一定的能量之后,你可以偶尔越出水面,让“大人”发现你。

当然,积蓄是为了爆发,当自己有了一定水平之后,当然要适当的展示给别人,这样对自己日后的发展是有利的。

对社会也应该是有利的,多一个人才有用武之地,人类幸福的工地上就会多一颗螺丝钉。

三爻说,作为一个君子,作为一个已经小有成就的君子,应该“终日乾乾,夕惕若”以便做到“厉无咎”。

当一个人有了一点点成就之后,千万不能飘飘然。

那样的人永远也只能有一点点小的成就。

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是有眼光的,他会为了更大的人生目标而奋斗,而不是满足于现下小小的成就。

终日乾乾就是那时的我们该做的,这样,再严峻的形势也不会压倒你。

四爻说,在乾乾之后的你必然大有长进,这时,你可以试着偶尔够一下更高的地方的果子。

这样做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五爻的时候,是一个人的事业达到了颠峰——飞龙在天。

这个时候,是你一生之中最风光的时刻。

你拥有前所未有的一切,那就是你之前奋斗的成果。

这是一个丰收的时刻。

六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风光过后,光华散尽的画面。

当你身上光华的外衣退去,光环渐渐暗淡。

你奋斗过了,努力过了,成功过了,风光过了,你老了。

这时候你坐在藤椅上回忆起以前的岁月,会有一丝悔恨吗?当然会有,人生怎么可能完美呢?你不想在占据你所拥有的高位,钱财,名利,因为那些对你都已经失去了意义,你的价值已然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于是,你挥一挥衣袖,功成则身退。

是该离开的时候了,你身后会有一群和你当初一样的渴望成功的后来人。

群龙无首,吉。

乾,告诉我们要自强不息,就像天一样,充满阳光充满力量。

坤为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战龙於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坤,告诉我们要以厚德载物,就像大地一样,谦卑礼让。

清华大学的校训可以说是经典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也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效天法地,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锻炼自己的能力。

为天地人的和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周易》也应该是我国中医之源头,更是其中之精髓:《周易》以“阴阳论气”,即将宇宙本原之气分为阴阳二气,并以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与变化,因而表达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产生和变化的一般规律。

如《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二气虽有其“阳上阴下”、“阳尊阴卑”的相对固定的位次和秩序,但其阴升阳降,相摩相推,即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和规律。

《系辞上》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系辞下》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阴阳二气的运行和谐有序,则能生物化物。

中医学的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指以脏腑各自存在的精气阴阳的作用,来表述它们各自的生理病理变化和临床诊治证型的一种系统的藏象理论,是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与中医学的藏象理论、精气血津液理论相融合的产物。

这一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建构了脏腑与精气、精气与阴阳、精与气、气与阴阳之间的逻辑关系,规范了脏腑、精、气和阴阳的基本概念,限定了各脏腑之精、气、阴、阳及其相应病证的内涵,对临床上各脏腑的病证,尤其是脏腑虚证的辨证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周易》的以阴阳论气思想为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方法。

“太极生两仪”的“一分为二”思想,对中医学将人体之精、气分为阴阳两部分具有重要的类比思维方面的意义。

中医学运用“精气分阴阳”的思想和方法,将一身之精分为阴精与阳精,将一身之气分为阴气与阳气,将一身之气分化的脏腑之气再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将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气也分为元阴、元阳两部分。

每一层次的阴精与阳精、阴气与阳气,都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交感以维持协调平衡。

如此则构建了脏腑藏精,精化为气,精分阴精阳精,气分阴阳二气的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

综上之所述,《易》是我们立身之本,更是我们修身养性之不二选择,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因此,领悟个中智慧,是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最好捷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