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秦汉文学: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秦汉文学: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学史》
秦代文学
东汉文人诗和《古诗十九首》
汉代文人诗
❖ 项羽《垓gāi下歌》 ❖ 刘邦《大风歌》 ❖ 刘彻《秋风辞》 ❖ 张衡《四愁诗》《同声歌》 ❖ 秦嘉《赠妇诗》 ❖ 古诗十九首
❖ 汉五年(前202),项羽被刘邦的各路大军围困 于垓下,对着美人虞姬慷慨悲歌: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这是一首以新婚女子口吻表现情爱题材的五言诗。 其中“思为苑蒻席”以下四句,想象奇特,为人们 所喜爱。诗中男尊女卑的意识很强,但《乐府解题》 认为这诗是“喻臣子之事君也”,乃是迂阔之见。
❖ 东汉后期秦嘉夫妇之间相互赠答的诗篇,也是值得 注意的作品。下面是秦嘉三首五言体《赠妇诗》的 第一首。据自序说:“嘉为郡上掾(yuàn),其妻 徐淑,寝瘳还家,不获面辞,赠诗云尔。”可见这 是别妻之作:
❖ 武帝坐稳了江山,他的感慨与生活于历史剧变中的 项羽、刘邦不同,但作为一个强大帝国的至高无上、 功业煊赫的专制君主,在沉湎于神仙方术的同时, 他深知自己难以逃脱老与死的威胁,从根本上说, 这也是人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意识。
❖ 在汉代文人文学中一向并不显得重要的诗歌创作, 到了东汉中后期,由于乐府民歌的长期影响与时代、 生活的需要,开始出现初步兴盛的局面。尤其是五 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已经达到相当高 的水平。虽然这个时期的文人诗歌依然不足以取代 辞赋的主流地位,但至少已经显示了这样的趋势, 因而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
❖ 虽然我们不能说在此以前已失传的作品中绝没有这 样的诗篇,而且《四愁诗》的个别句子尚有脱胎于 楚歌的痕迹,但它在七言诗型发展史上的意义,仍 然是非常重要的。
❖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路远莫致倚逍 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路远莫致倚惆 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赠妇诗》
❖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 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 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 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 环,匪席不可卷。
《古诗十九首》
❖ 除了上述知道作者姓名的作品,汉代还产生了不少 不知名文人的五言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入《文选》 的《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 诗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 新阶段。
❖ 我所思兮在汉阳(今甘肃甘谷县南),欲往从之陇阪 (今陕西陇县西北)长。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 心烦纡。
❖ 我所思兮在雁门(今山西西北 ),欲往从之雪雰雰。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 《文选》载此诗,前有后人所加的小序,谓此诗乃 因作者郁郁不得志,“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 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 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恐系迂儒之见,未 必合于张衡的本意。
❖ 此诗表明在历史与命运的巨大压迫下,个人的渺小 和无力。这种关于个人的自主欲望与外界控制力 量——所谓“命运”——相互冲突的意识,以及由 此而产生的命运无常的悲观意识,在先秦诗歌中, 几乎是不存在的。而自《垓下歌》以后,汉代诗歌
中充满了这样的感叹,并且在汉末魏晋间达到高潮。
❖ 与《垓下歌》相呼应的,是刘邦的《大风歌》。虽 然,刘邦是战胜了项羽的成功的英雄,他的《大风 歌》却贯穿着相似的关于命运无常的感慨: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
❖ 《垓下歌》和《大风歌》,表现出关于人在世界中 的处境的新的思考。虽然他们的思考只是以困惑和 感慨为主,却预示了文学的主题将会有深入的发展。
刘彻《秋风辞》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本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 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 壮几时兮奈老何?
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在抒情表现方面,东汉中后期的文人诗广泛地歌咏 了夫妇或恋人相思离别之情、朋友之情、游子思乡 之情,尤其是对于生命短促的感伤和紧紧抓住这短 暂人生的欲望,既反映出时代的生活气氛,也开拓 了中国古典诗的题材。特别是人生主题,成为魏晋 南北朝诗歌的中心主题。
❖ 张衡写作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存第一首独立的完整的 七言诗——《四愁诗》。
❖ 《古诗十九首》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 过种种不同说法。《文选》对这些诗不标作者,而 差不多同时由徐陵编成的《玉台新咏》则将其中八 首列为枚乘之作;另外,稍早一些的刘勰的《文心 雕龙》中,又提到其中一首被人们认为是傅毅之作。 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诗大都是曹植、王粲等人所作。 这些说法都无法加以确切的证明。
《古诗十九首》的过渡作用
❖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与作者的问题,有待进 一步的研究、探讨。不过,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 认为这批古诗并非一人之作,其产生年代大致在东 汉中后期。中国古代诗歌,在先秦两汉是以民歌为 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为主,“古诗” 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
❖ 在东汉中后期那个统治思想崩溃、社会动荡不宁的 时代,一向以皓首穷经、报效君国为人生目标,以 节操伦常为最高价值标准的文士们,失去了他们赖 以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往日以为崇高的显露出荒 谬和虚伪,往日以为牢固的亦已摇摇欲坠,人生的 价值,人生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他们面临着巨大 的痛苦和困惑。
❖ 在五言诗的发展过程中,张衡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 有《同声歌》:
❖ 邂逅承际会,得充君后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 汤。不才勉自竭,贱妾职所当。绸缪主中馈,奉礼 助烝尝。思为苑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 在上卫风霜。洒扫清枕席,鞮(dī)芬以狄香。重户 结金扃(jiōng) ,高下华灯光。衣解巾粉御,列图 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众夫所希见, 天老教轩皇。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 从汉初以来即被反复咏唱着的对于生命短促、人生 无常的感伤,这时在他们心中显得更为强烈,成了 “古诗”的中心主题。从这个主题出发,以悲哀的 基调,“古诗”展开了闺怨、友情、相思、怀乡、 游宦、行役、劝慰、愿望……等各种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