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小说阅读
《狼性》作品情节曲折,故事引人入胜,让读 者在着迷中获取愉悦和思想。所谓狼性,狼之贪 婪本性也,而人之贪婪,甚于狼矣。然而试看贪 婪的结果,无非是刀口舔血,自寻死路罢了。 这篇小说就像激光束,能很准地直射一些社 会的阴暗面,披露社会的死角,让主人公的灵魂 受到了振颤,对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也使读者在阅读中受到启迪,从而校正自己人生 的方向。
9. 考查信息筛选题,实际是属于人物形象的 概括分析题,答题是应注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 路:写了什么事,具体分几个方面,然后进行 概括。注意从表层深入内核,症状是表象,办 法是内核。 诊断症状:a.心慌,发虚,吃饭不香;夜 噩梦,惊悸而冷汗淋淋。b.实为心病,久做坏 事而内心惊恐,郁积成疾。 治疗办法:①坚守正道,保持本性(人性), 自觉祛除贪婪的“狼性”;②以实际行动悔过, 交代错误,让“良心”回归。
9.根据病人陈述的内容和陶大夫的观察,请你替 陶大夫给病人写一张“诊断性”的文字。(8分)
示例:请打分,并说明理由 示例1:诊断症状: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 夜里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治疗办法:取 狼心一个。 (2分,症状分析表层正确,得2分) 示例2:诊断症状:财迷心窃,明知会遭报应却 不愿罢手,以至得了钱财,却输了健康的心态 和生活。治疗办法:踏踏实实做人,本本分分 做事。 (0分,主题把握错误)
11答案:①第一次谈论处方是侄子回顾老 中医开方时的情景,第二次是陶大夫看药 方的神情和语言,两次描写做足悬念,吸 引读者,为下文打狼情节层层铺垫;②第 三次是结尾处陶大夫点明处方深意,画龙 点睛,深化主题。
12.这个故事能给人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作 品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示例:请打分,并说明理由 示例1:在现在社会,高官贪污腐败,终究害人害己, 应坚定正确做人的信念。 (0分:只谈做官,不谈做人) 示例2:人不应该太贪婪,应懂得分好坏,应懂得得 控制自己的心,有良心才是最重要的。 (2分:没有结合文本,把看法简单成主旨) 示例3:这个故事以狼的贪性使其丧命的情节告诉我 们:做人要有良心,不要贪得无厌,那样只会自食恶 果。相反只有做个有良心,懂得适时收手的人才能取 得成功。 (4分:看法的表述停留在主旨的表述上)
小说结构就是小说家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要求,运用各种艺术 表现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轻 重主次合理而匀称的加以组织和安排的过程,包 括小说作品情节的处理、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安 排以及整体的布置等 。 ①以小见大;②在高潮中结束; ③伏笔和照应 应为“思考故事式”,因为这篇小说直射社会 的一些阴暗面,让主人公的灵魂受到了振颤,对 某些人起到了警示和教育的作用。也给读者带来 深深地思考和启迪,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贪婪来喻指(贪官赃 官)人性的贪婪,取药引“狼心”,是为了展示出 “狼性”,揭示主旨,警示“侄子”(警示读者/更 具令人警醒的力量)。 (2)“狼心”好。行文以药方中“狼心”为线索, 且结尾“狼心”“良心”之论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 照应题目。 评卷标准: 答(1),须答出狼性人性之喻,点出文章主旨; 答(2),须点出线索,点出画龙点睛、照应题目。
10.打狼是帮助病人作药引子的重要过程,为什 么打死狼后“没有去拖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 (8分) ①“狼心”并非真正需要的药材(药引); ②打狼重在过程,而非结果,这个过程让人看 清狼因贪婪而自毙,从而让人警醒; ③用狼性的贪婪而自毙,喻示人性的贪婪,揭 示了文章的主旨; ④真正重要的是祛除狼心,让良心回归,在现 实中保持清醒。
1.文章写老中医开处方、陶大夫看处方的 情节有何用意?(4分) 2.为什么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 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3分) 3.如何理解小说中陶医生说的“狼心、良 心只差一个偏旁啊!”这句话?(4分) 4.赏析这篇小说的结构艺术。(6分) 5.米兰· 昆德拉把小说家分为三类:叙述式, 描写式,思考故事式。结合全文,你认为这 篇小说属于哪一类并说明理由。(3分)
11.本文写的是“狼性”,却在文中三次提到谈论药的 处方的情节,请联系内容说说这样安排有何用意?(6
分) 示例:请打分,并说明理由 示例1:谈起药的处方,给故事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引发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打狼情节作铺垫。 三次提到药方体现其重要性,贯穿全文。 (2分,只笼统分析,没有具体到位) 示例2:第一次谈论处方,陶大夫扫 了一眼,发问引 起读者兴趣。第二次谈论药的处方,陶大夫认真审视, 已对老中医的用意了解,使读者产生疑问,设置了悬 念。第三次谈论处方,提示了真相,升华了小说主题, 层层推进,给读者一波三折的阅读体验。 (6分,找出三处情节,并作对应分析)
1.①老中医开处方的神色古怪、所开药方更古怪,这个 细节描写暗示病人得的不是实病,而是心病——狼心病。 ②陶大夫三看药方,喃喃自语的表情等细节描写,表 现出陶大夫认同老中医的处方。 ③无论老中医开处方,还是陶大夫三看药方,他们的 表情都不同寻常,在情节上起到留有悬念和为下文的抓 药打狼做铺垫的作用。 2.侄儿目睹猎狼的场面,饿狼的悲惨结局触目惊心;陶 大夫对狼性的剖析和把狼性与贪官的贪婪做比又使陶局 长联想到自己;他是被吓得冒出了冷汗。 3.“狼”与“良”字虽形相近,只差一个偏旁,但“狼 心”与“良心”却是人性与狼性之差,人一旦变得贪得 无厌,人就会失去良心,和狼一样。这句话可谓点睛之 笔,警示、教育贪得无厌的人不要迷失自我,自取灭亡。
2014届小说阅读复习
二轮重精细、规范
《狼性》
8.有人以为小说的题目还是换成“狼心”好,你 认为呢?(4分)
示例:请打分,并说明理由 示例1:不赞同,我认为“狼性”更好。狼心只是贯穿 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线索,真正的主题是人性如 狼性,贪婪无度,这才是主题,而“狼心”为题缺乏内 涵。 (2分,只有主题分析,没有结构、手法、效果分析) 示例2:我认为“狼心”好,本文多次提到狼心,由狼 心引发要去捕狼,引出了本文的主题,讽刺了那些贪官、 赃官。 (2分,同上) 示例3:原题“狼性”更好。小说表面上以药引“狼心” 展开故事,实际想要突出的是狼嗜血成性,贪婪的本性, 暗指侄子为官贪污受贿,贪婪如狼性,比题目“狼心” 寓意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