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
②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③理解课文通过比较,从具体到抽象的写作方法。
2、情感与价值:①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内涵。
②帮助学生提升待人处事的平和心态。
3、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发、引导法
教学难点:对人生淡美及禅境的理解,提升学生待人处事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领会各层面淡美的特点,进而理解人生的淡美境界和禅境的深刻内涵。
教学道具: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人认为人的一生应该轰轰烈烈,如火一样红红火火,如酒一样浓烈。
也有的人认为,人生应该淡泊名利,如水一样澄澈明净,不争名逐利,那样才幸福快乐。
同学们,你是怎样看待幸福人生的呢?也许,我们从没想过这个大问题,今天我们来看看李国文先生的《淡之美》,也许会给我们启发。
二、初读课文,理思路
(总体要求:初读课文一到二遍,扫清字词障碍,弄清文章思路。
主要在课外预习时完成。
)
1、弄清文中部分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惊鸿一瞥.(pie)熨.帖(yu )所向披靡.(mi)禅偈.(ji )
水光潋滟
..(lianyan)不虞.之隙(yu)惬.意(qie )裨.益(bi)
2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3、理清文章的思路
提出观点从具体事例论述上升到人生的生存方式哲理禅理
三、细读课文,品味美
总体要求:课堂细读课文,弄清文中各层面美的特点,从而理解人生的淡美情趣。
(1)、分析“女性美”——看美女
1、(PPT显示)刘亦菲的两张照片
2、这两张照片你比较欣赏哪一张呢?为什么?
(在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提到“自然本色,韵味深远”等观点时,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以引导)
3.对于女性的美,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
(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明确:本色和自然。
相对于借助化妆品的浓艳,我们更喜欢朴素的、自然的美,这给人一种纯真、清新的感觉。
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自然本色的美,才是有内涵的,才是韵味深远的,才是回味悠长的。
板书:女性美自然本色
(2)、分析“风景美”——赏西湖
1.人的美在于本色和自然,那么大自然的没呢?
(PPT出示)西湖图片
一幅“西湖美景图”很好的展现了西湖的美景。
怪不得苏东坡会写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来赞美西湖。
让我们也一起从诗中感受和领悟西湖的美景。
全班齐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引导学生分析此诗。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美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
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把西湖比作西子”的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3.不管是晴日下的西湖,还是雨后的西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明确:天然
4.看看作者对西湖的美持什么样的观点?(齐读第7段。
)
明确:“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了西湖的淡雅。
板书:风景美天然淡雅
(3)、分析“艺术美”----品水墨画
PPT展示水墨画的工笔和简笔图片。
1、你喜欢哪副图片?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看待水墨画的?
工笔:浓墨重彩。
简笔:省略的艺术,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更耐人思索玩味。
西方的油画:浓重,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
作者观点: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3、齐读第9自然段,教师归纳。
板书:艺术美(绘画美)意境遐想
(4)、分析“滋味美-”-----品茶
和同学们聊了很多了,现在若有一杯咖啡和一杯茶,你想喝什么?为什么?那么我们看看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
咖啡——色泽浓烈,强劲持久的兴奋
茶——怡悦、熨帖、惬意
作者的观点: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会产生负面效应。
板书:滋味美回味无穷
(5)分析人生之美-----淡泊致远
齐读第14、15自然段思考
1、作者谈了几种人生的生活方式?
明确:浓淡
2、两种生存方式不可以简单地比较孰好孰坏,但作者倾向于哪种?为什么?
明确:淡于身心更有裨益。
3、作者喜欢“淡”的生存方式,那么你觉得“淡”的内涵式什么?是平淡、平庸、不思进取“的意思吗?
明确:从容、自如、审慎、恬淡
4、作者说人的生存方式,还是淡一点好,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为什么?
(提示:作者从情感和欲望两个方面做了阐述)
齐读第16—20自然段,讨论:
你认为感情浓还是感情淡好?
A、情感方面:“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与人之间,恬淡自如的生存方式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关系。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淡”不是不重视情感,而是君子的交往友谊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利益掺杂进去,他们之间的感情就如水一样干净澄澈。
“淡”的是一种交往,而不是情谊,他们的交往就如水一样平静自然,但有总在心底想起,总会时时牵挂,或许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或许一份邮件,或许一个微信,总能表达彼此的那份情谊。
真正的朋友往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当你最需要时,他会默默的拉你一把。
B、物质方面:淡泊名利
淡然面对各种欲望可以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活的更加从容自如。
5、课外拓展
列举淡泊名利的著名人物或诗句
苏轼、陶渊明、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
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是诸葛亮所书。
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苏轼
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
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
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有人这样评价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这一句,就让无数后人享用半生。
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作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
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其五陶渊明
国家的反腐:周永康、令计划、苏荣等
板书:人生之美-----淡泊名利,快乐一生。
四、补充作者介绍:
文如其人,美文作家李国文,也是一位非常淡定的作家。
他对名誉、地位和评奖都看得很淡。
他觉得淡泊才是健康的心态,淡泊才是真正的幸福。
他不攀比、不暴露、不嫉妒、不发劳骚,心态平和,人们称他“弥勒佛”。
1930年他出生在江苏盐城,早年参加过反蒋运动,当过扛枪跨江的志愿军,被扣过“右派”的帽子,做过铁路工人,他的足迹和抛洒过得汗水遍及大半个中国,被禁止写作二十多年。
但在逆境中他没有消沉,二十以淡泊的心态对待生活,直到将近50岁的时候才被允许执笔写作。
人生的苦难没有将淡泊的李国文击倒,倒更像积蓄了一大笔厚厚的财富,他重新执笔写作后,优秀的作品喷涌而出,也不断地获奖,他像成了获奖专业户。
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于1982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短篇小说集《第一杯苦酒》。
《月食》,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危楼纪事》获1984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大雅村言》(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获首届华人传媒文学奖)、著作还有随笔散文集:《骂人的艺术》、《淡之美》、《楼外谈红》、《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唐朝的天空》等,并著有《评点《三国演义》、《莎士比亚传》等书。
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大奖。
五、归纳总结:
同学们,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淡,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淡,不是让我们消极,不是教我们冷漠,而是让我们除去心头的浮躁,不要让人世的浮华遮迷了自己的双眼。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也许,我们年纪尚轻,阅历尚浅,还不能真正理解“淡”的真正内涵,没关系,在人生的路上真正揣摩和品味吧!当有一天,你想起了这篇文章《淡之美》时,我想你离幸福真的不远了!六:作业
以《情感浓淡之我见》写一段文字,表达对情感的认识我态度。
七、附板书
女性美本色自然
淡之美风景美天然淡雅情感恬淡和谐融洽
艺术美意境遐想淡泊致远
滋味美回味无穷欲望淡然从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