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七上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

苏教版七上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题(2)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毕老师组编一、积累运用:(共37分)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juān dì shùn hài()刻根深()固()间()人听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2分)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B.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非但身体不强健,并且是有病的。

C. 课文《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为了让邪魔鬼祟不敢登门骚扰,便在家里影壁后面竖起的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这一感人故事令很多人历历在目。

B. 湖北荆州的十余名大学生在两名小孩落水的紧要关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采用结人梯的方式救人,不过令人痛心的意外还是夺走了其中三人年轻的生命。

C. 初一(12)班文明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视同仁地劝阻购买零食者,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D. 校园金秋合唱节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活动的成功圆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解决和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C.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全国中小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键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遂不得履(终于) 自后断其股(大腿) 学而不厌(厌倦) 盖以诱敌(原来)B.乃以瓦布之(于是) 匠师如其言(遵照) 心之所向(结构助词,的) 属引凄异(延长)C.项为之强(因为) 遽契其舟(刻) 二虫尽为所吞(被) 岁以大穰(因此)D.便实钉之(使坚实) 洞其中(打洞) 不耻下问(以……为耻) 及反(等到)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只见一只大麻雀,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____________,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

①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②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④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轻跳动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①③7.名著阅读、专题与实践活动。

(13分)初一(12)班最近开展了以“亲近图书,热爱文学”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

(1)同学们分小组合作编辑了一份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他们制定出“最佳文学报”的评价标准(不少于两点):(2分)(2)请按要求做一个简要的读书卡片:(6分)读书卡片①书名:《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②文学类(体裁):书中人物(至少3人,主人公除外):③印象最深的情节简介(30字左右)(3)在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发现经历了无数冒险故事的“顽童”汤姆·索亚与狼的形象特点是有不少相似之处的,你能说出哪几点呢?这些特点值得我们提倡吗?为什么?(3分)(4)下面是打乱的三副对联,请你运用你所学过的对联知识匹配,配出两副来即可。

(2分)东风吹出千山绿四面荷花三面柳九天日月开新运万里笙歌乐太平春雨洒来万象新一城山色半城湖①②8.默写(10分)(1) 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 _______________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4)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绿树阴浓夏日长,_________________。

(高骈《山亭夏日》)(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___________ ,则不复也。

”(《论语》)(7)《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

(6分)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①,惟解②漫天作雪飞。

【注】①无才思:没有才华,指杨柳开不出美丽的花朵。

②惟解:只知道。

9、诗的第一、二句展示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2题。

(14分)买鸭捉兔苏轼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③。

凫不能飞,投④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⑤,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⑥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⑦得他兔否?”【注】①鹘(hú):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②凫:野鸭子。

③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④投:掉落。

⑤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

⑥谓尔:以为你。

⑦搦(nuò):持握、捕捉。

11.选出下列语句中“而”与“将猎而不识鹘”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择其善者而从之(《<</span>论语>八则》)B、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人买履》)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梵天寺木塔》)D、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吾忘持度()(2)明察秋毫()(3)飞漱其间()(4)犬坐于前()13. 翻译下列一组句子。

(6分)(1)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投掷之苦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则寓言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说明文《地球之水天外来?》选段,完成13—16题。

(共12分)地球之水天外来?水是生命的源泉。

地球上有生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

水存在于辽阔无边的海洋,存在于纵横交错的江河,存在于星罗棋布的湖泊,也存在于地下。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

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聚集在地表。

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

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

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

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都变成冰了。

近来,科学界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6年首先发现了这一现象。

1996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物理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于年2月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极地探测卫星又发现,每隔5至30分钟,就会有直径在12米左右的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外层大气,每天撞击地球大气层的冰球总数最高迭 4.3万个。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

当距离地球16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

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地迅速汽化,成为厚达48公里左右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

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一万到两万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54厘米。

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如余杭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15.文章为什么用问句“地球之水天外来?”作标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画线句中的“这一现象”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地球上的哪些因素也使水得以在地球上存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最后一段句子中“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记叙文《高贵的生命不卑微》,完成17-20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