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陈向明
“行动研究”的定义
性质: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取向 研究主体:行动者即研究者,可与外来研 究者合作;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研究的目的:发现问题,采取对策,提高 反思能力,改进工作 检验研究效果的标准:行动者的意识和能 力是否有提高,问题是否解决,生存环境 是否有改善
质性研究的主要兴趣
内容要点
1、质性研究的概念背景、特点 和作用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 问题 3、收集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思路
1、概念背景
“研究”的定义
广义: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 狭义: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术,对有待解决 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 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
6、分析资料,建构理论
7、写研究报告
8、质量检测(效度、信度、推广度、伦理问题)
质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进入研究现场 确定研究源自题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分析资料
2、如何提出有价值的质性研究问题
1、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的或理论 的)问题 2、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3、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但有足够探索 的空间 4、实施条件许可,适合用质性方法探究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学术取向(求真,是 什么) 范 式 实证主义 量的研究 解释主义 质的研究 定性研究 实践取向(求 善,应该是什 么) 批判理论 行动研究 (量、质)
经验的 思辩的
定量研究
一种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 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 从而判断教育现象的性质,发现内 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 方法
典型个案抽样(如一名普通的校长) 极端案例抽样(如:课业负担重的学 校)
最大差异抽样(如:人际交往顺利和 不顺利的人) 同质抽样(如:单亲家庭的学生)
1)写下一个你目前最关心的研究现象 2)提炼出一个适合使用质性方法的 研究问题 3)两人小组交流,对研究问题作进 一步修改,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4)全体讨论
修改研究问题
重新检查你的研究问题,问自己: 研究的是一个“真”问题吗? 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重要概念是否清楚? 研究的问题与前人的研究是什么关系?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目的是否匹配? 探究本研究问题需要使用什么方法?
3、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思路
选择研究对象
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随机抽样的 偏差和表面性 目的性抽样:选取能够最大限度回答 研究问题的样本(人、事、场所、实 物等) “代表性”不等于“典型性” 资料的饱和
抽样的标准
性别 年龄、年级 职业、专业 社会地位 经济地位 家庭背景、婚姻状态 学业表现、工作业绩
。。。。。。。
抽样的原则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抽样 标准;研究的问题决定了研究对象的 类型,需要限定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边 界 由于样本比较小,必须放弃一些不重 要的标准,而选择最重要的标准,即 与研究问题最相关的标准,并对其重 要性进行说明
数量多不应作为抽样的标准(如:女 生玩网络游戏的比较少,因此选择男 性) 质量高也不应该作为抽样的标准(如: 选择该校是因为办得好,有特色) 需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某些标准,特 别是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社会地 位、经济收入、职业、专业
惯常社会行动(及其形态) 行动者的主观经验 影响行动和经验的条件(外在,内在) 行动者与结构的互动关系:结构二重性, 场域和惯习;超越机械论、结构论、文化 论
质的研究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聚焦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目的
2、文献综述,反思自我经验 3、选择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关系 4、选择研究方法 5、进入研究现场,收集资料 与量的研究 有何不同?
总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不要迷信技术:那些最有趣也最困难 的论题,往往出现在已有技术不能奏 效时;不应由方法来限定问题 应坚持自己模糊的形象和构想,将其 整理出来 应具有“问题意识”,提出“真实的 问题”
问题:对问题的陈述通常涵盖了大量 具体环境和不同人所面对的各种私人 困扰;需要根据更宏观的历史与社会 结构来定位这些问题 方法:应问是否有利于提出问题和解 决问题;不应受方法和技巧的制约 理论:与使用的词汇有关,尤其是词 汇的概括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 系
定量研究问题举例
1、“后进生”的家庭背景与学习 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2、“后进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 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
质性研究的定义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观察、实物分析),对研究现 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 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 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 解的一种活动
研究问题举例
研究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愿意当小组长 下面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当小组长? “当小组长”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 有何关系? 他们是如何看待“当小组长”的?“当小 组长”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当小组长”?
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
研究效度
大家一起练
质的研究问题举例
1、什么是“后进生”?“后进生”是
如何成为“后进生”的? 2、教师、“好学生”、“后进生”是 如何看待“后进生”现象的? 3、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对待“后进生” 的?其行为对“后进生”的学习有什 么影响?
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量的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质的研究: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复杂科学
方法和理论不是独立的:方法是针 对一定问题的方法;理论是针对一 定现象的理论;它们好比是你所生 活的国家的语言——你会说它,这 并不值得夸耀,但是你不会说,那 么这是件憾事,还会带来很多不便 方法和理论都是工具,其主要目的 是澄清观念,简化程序;解放而非 限制想象力
要掌握方法和理论,就要变成自觉的 思想家,了解自己研究中所运用的假 设和隐含意义 如果为方法和理论所控制,则无法进 行研究,不能洞察世事 每个社会科学家都必须是他自己的方 法论家和理论家,必须是一名学术巧 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