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周易_乾卦今古文考证

_周易_乾卦今古文考证

第29卷 第4期 Vol.29 No.4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3 年 8月 Aug.2013《周易》乾卦今古文考证陈居渊(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借助出 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 、双古堆汉墓《周易》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 ,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 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 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周易;乾卦;今文;古文 中图分类号 : B22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3210 (2013) 04-0081-06《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 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借助出土文 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 、双古堆汉墓《周易》 、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 ,对《周易》乾卦今 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 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 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 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了行文方便,今 本《周易》简称“通行本”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周易》简称“帛书本”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周 易》简称“阜阳汉简本”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 书《周易》简称“上博竹简本” 。

乾,元亨利贞。

“乾” , “乾”通“健” 。

《经典释文》 : “ 《说卦》 云: ‘乾,健也。

’ ” 《广雅・释训》 : “乾乾,健也。

” 证之今帛书本,此条卦辞“乾”字作“键” 。

“健” 、 “键”古音同属愿韵,可以互借。

考《说文・乙部》 “ ,籀文乾” 、 《集韵・僊韵》 “乾,徤也。

籀作 ” 、 《字汇补・乙部》 “ ,籀文乾字” ,知作“乾” 、 “键”同为今文,作“ ”为古文。

“元” , “元”通“顽” 。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乙本《道经》 : “众人皆有以,我独元以鄙。

”通行 本《老子》第二十二章“元以鄙”作“顽似鄙” 。

今收稿日期:2013-05-03帛书本于此条卦辞作“元” ,证之通行本涣卦六四 爻辞“元吉”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亦作“元吉” , 知作“元”为古文。

“亨” , “亨”通“享” 。

《隶释・酸枣令刘熊碑》 : “子孙亨之。

”洪适注: “碑以亨为享。

” 《说文・亯 部》 : “亯,献也。

享,篆文亯。

”段玉裁注: “据玄 应书,则亯者,籀文也。

小篆作 ,故隶书作亨。

作享,小篆之变也。

” 《玉篇・亯部》 : “亯,今作 享。

” 《集韵・庚韵》 : “亨,古作亯。

”由此,则“亯” 同为“亨” 、 “享”之古文。

项安世《周易玩辞》卷 四“用亨”条考证云: “ 《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 子’ 、 《随》上六‘王用亨于西山’ 、 《益》六二‘王 用亨于帝’ 、 《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四爻句 法皆同。

古文亨即享字,今独《益》作亨读者,俗 师不识古字,独于‘享帝’不敢作‘亨帝’也。

”按, 古“亨”字兼有三义,加一画作“享献”之“享” , 加四点作“烹饪”之“烹” ,皆通用。

黄侃《说文 笺识》 : “亯,古亦读喉唇二音。

一读亨,一读烹。

亯有四义,一曰亯献,二曰亯受,三曰亨通,四曰 烹调。

”考今本、帛书本,于此条爻辞皆作“亨” 。

又考上博竹简本,凡“亨”字皆作“卿” ,疑“卿” 字即为“乡”字。

在金文中, “卿”与“乡”同为 一字。

《墨子・尚贤中》 “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 ,作者简介:陈居渊(1 9 5 2 - ) ,男,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易学与中国思想文化史。

・ 81 ・孙诒让《墨子闲诂》 : “乡当读为享。

《明鬼》下篇 云: ‘帝享女明德’ ” 。

《史记・孝文本纪》 “夫以朕 之不德,而专享独其美” , 《汉书・文帝纪》作“夫 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其美” 。

证之今帛书本,此 条爻辞作“享” ,阜阳汉简本于此条爻辞作“亨” , 由此知作“亨” 、 “享”同为今文,作“亯” 、 “卿”同 为古文。

” 《玉 “利” , 《说文长笺・刀部》 : “ ,古文利。

篇・勿部》 : “ 古作 作 ,古文利。

” 《集韵・至韵》 : “利, ,古文利字。

亦 ”为 。

” 《字汇补・禾部》 : “书・燕刺王刘旦传》 “胥寖信女须等” ,颜师古注: “寖,古浸字也。

寖,渐也,益也” 。

《汉书・沟洫 志》 “泉流灌寖,所以育五谷” ,颜师古注: “寖,古 浸字” 。

又《汉书・高五王传・燕灵王刘建》 “事 濅淫闻上,主父偃由此与齐有隙” ,颜师古注: “濅, 古浸字也。

濅淫,犹言渐染也” 。

《集韵・侵韵》 : “浸,或作濅。

”证之今帛书本,于此爻辞“潜”字 作“浸” ,知作“潜” 、 “浸”同为今文,作“寖” 、 “濅”同为古文。

“龙” , “龙”通“宠” 。

《诗・小雅・蓼萧》 “既 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传: “龙,宠也” ,郑玄注: “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 。

《左传》昭 公十二年: “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

享之,为赋 《蓼萧》 ,弗知,又不答赋。

昭子曰: ‘必亡。

宴语 之不怀,宠光之不宣。

’ ”此“宠光” ,即“为宠为 光”之意。

又《诗・商颂・长发》 “何天之龙” , 郑玄注: “龙当作宠。

宠,荣名之谓” 。

郑玄以“宠” 为今文,以“龙”为古文。

然考马王堆汉墓帛书《老 子》甲本《道经》 “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 惊,是谓龙辱若惊” ,通行本《老子》作“宠辱若 惊” ,今上博竹简本《老子》乙本作“ 释文“ ”字作“宠” , “龙”或为“ 辱若惊” , ”之省。

又,字书以为制字,误。

”证之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亦作“利” ,知作“利”为今文,作“ 竹简本于此爻辞作“古文。

然考通行本蒙卦上九爻辞“利御寇” ,上博 ” 。

又考通行本需卦卦 涉 辞“利涉大川”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卦辞作“ 郭店楚墓竹简本《缁衣》引《诗》作“ 知作“利” 为今文, “ ”为古文。

大川” 。

再考《诗・小雅・都人士》 “万民所望” , 民所信” ,: “贞,卜 “贞” , “贞”通“鼎” 。

《说文・ 部》 问也。

从卜,贝以为贽。

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 段玉裁注: “京说古文以贝为鼎,故云从卜鼎声 也。

”又《说文・鼎部》 : “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 鼎为贞。

” 《集韵・迥韵》 : “鼎,古作鼑。

”又《清 韵》 : “贞,古作 。

”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 : “古 乃假鼎为贞,后益之卜而成鼑字,以鼎为声。

鼎贝 形近,故鼎乃讹变为贞也。

”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作 “贞” ,考通行本卦爻凡“贞”字,上博竹简本亦皆 作“贞”字。

如,通行本旅卦卦辞“贞吉” 、未济卦 九二爻辞“贞吉” ,上博竹简本皆作“贞吉” 。

由此, 知作“贞” 、 “鼑” 、 “ ”同为古文。

考《集韵・钟韵》 : “龙,古作竜。

”于省吾《双剑 诸子新证・晏子春秋卷二》 : “竜,即龙之别构。

《汗简》亦作竜。

” “龙”亦作“龒” 。

《史记・南越 列传》 “封其子广德为龙亢侯” , 《索隐》云: “龙亢 属谯国。

《汉书》作‘龒侯’ ,服虔音‘邛’ ,晋灼 云: ‘古龙字’ ” 。

证之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亦作 “龙” ,知作“龙”为今文,作“ 同为古文。

“勿” , “勿”通“物” 。

《说文・勿部》 “勿,州 里所建旗” ,段玉裁注: “ ‘州里’当作‘士大夫’ 。

《周礼・司常》 ‘大夫、士建物’ ,经传多用物” 。

郭 店楚墓竹简《尊德义》 “上好是勿也” 、 《成之闻之》 “君子不贵庶勿而贵与民又同也” ,释文“勿”字皆 作“物” 。

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作“勿” ,证之通行本 蒙卦六三爻辞“勿用取女” ,上博竹简本于此爻辞 亦作“勿用取女” 。

又通行本井卦上六爻辞“井收 勿幕”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作“汬朻勿寞” 。

由 此知作“勿”为古文,作“物”为今文。

“用” , “用”通“以” 。

《诗・邶风・雄雉》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一切经音义》卷七引《苍 颉篇》云: “用,以也。

”王引之《经传释词》 : “用、 以、为,皆一声之转,故何以谓之何用,何为亦谓 ” 、 “竜” 、 “龒”初 九 ,潜 龙 勿 用 。

“潜” , “潜”通“浸” 。

帛书《老子》乙本卷前 古佚书《十六经・观》 “令力黑浸行伏匿” ,释文 “浸行”作“潜行” 。

“浸”又作“寖” 。

《周礼・夏 官・职方氏》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 《经典释文》 : “浸,本又作寖” 。

按《说文・水部》篆书作“濅” , 大徐本楷书作“寖” ,段玉裁注: “隶作浸” 。

古“浸” 字与 “潜” 字以音近可以互借。

如 “潜” 可读作 “涔” 。

《史记・夏本纪》 “沱、涔已道” , 《索隐》云: “涔, 亦作潜” 。

《史记・刺客列传》 “将兵围楚之灊” , 《索 隐》云: “事在鲁昭二十七年。

《地理志》庐江有灊 县,天柱山在南。

音潜” 。

《汉书・五行志上》 “自 号曰山君,党与濅广” ,颜师古注: “濅,渐也” 。

《汉・ 82 ・之何用。

” 《仪礼・特牲馈食礼》 “盛两敦,陈于西 堂,藉用萑” ,郑玄注: “古文用为于” 。

郑玄以“用” 为今文,以“于”为古文,不确。

《说文・用部》 : “用,可施行也。

从卜,从中。

卫宏说: ‘ ,古文 ” 用。

’ ” 《玉篇・用部》 : “用,施行也。

,古文。

《集韵・用韵》 : “用,古作 。

”司马光《类篇》引 《说文》云: “用,古文作 。

” 《六书正讹》卷四: “用,古镛字,钟也。

后人借为施用字。

”今帛书本 于此爻辞作“用” ,证之通行本蒙卦六三爻辞“勿 用取女” ,上博竹简本于此爻辞亦作“勿用取女” , 由此知作“用” 、 “ ”同为古文,作“以”为今文。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 , “见”通“现” 。

上博竹简本《性情论》 “及丌见于外,则勿取之” ,释文“见”作“现” 。

《仪 礼・士相见礼》 “固辞不得命将走见” ,郑玄注: “古文曰: ‘某将走见’ ” 。

考阜阳汉墓本、今帛书本, 于此爻辞皆作“见” ,通行本蒙卦六三爻辞“见金 夫”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亦作“见金夫” 。

由郑 玄注,知作“见”为古文,作“现”为今文。

“龙” ,作“龙”为今文。

相关主题